博通经籍:学贯古今的智慧之光
读音
bó tōng jīng jí
含义
- 博:广博、广泛
- 通:通晓、精通
- 经: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
- 籍:书籍、文献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精通各类经典文献,对古代典籍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典故
- 《后汉书·张衡传》:
东汉科学家张衡不仅精通天文历法,还“博通经籍”,能背诵《五经》并撰写注释,展现了文理兼修的全才形象。 - 《晋书·杜预传》:
西晋名将杜预既是军事家,又“博通经籍”,曾为《左传》作注,被后人称为“《左传》癖”。 - 唐代刘知几《史通》:
提到优秀史学家需“博通经籍”,才能准确解读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
近义词
-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 满腹经纶:比喻人很有学问和才能。
- 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 通今博古:对古代和现代的知识都很了解。
反义词
- 目不识丁:连最简单的字也不认识。
- 胸无点墨:形容人没有学问。
-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
- 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例句
小学阶段:
- 王老师博通经籍,每次上课都能讲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 我们要多读书,将来也能像古人一样博通经籍。
中学阶段:
- 苏轼博通经籍,诗词中常引用经典,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必须博通经籍,否则难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高中及以上:
- 钱钟书先生博通经籍,其著作《管锥编》旁征博引,令人叹服。
- 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博通经籍,还能将经典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
学术场景:
- 这篇论文的作者博通经籍,引用了大量先秦文献来佐证观点。
- 在古籍整理工作中,博通经籍的学者能更准确地校勘文本。
日常使用:
- 爷爷虽然没上过大学,但博通经籍,对《论语》《孟子》如数家珍。
- 这位导游博通经籍,讲解景点时总能引经据典,让游客受益匪浅。
错误用法
- 误用于技能领域:
× “这位程序员博通经籍,精通十种编程语言。”
(正确应形容对经典文献的精通,而非技术技能) - 混淆近义词:
× “他篮球打得博通经籍,是校队主力。”
(应使用“技艺精湛”等词) - 过度夸张:
× “我家猫博通经籍,最爱趴在《史记》上睡觉。”
(拟人化使用需符合语境) - 现代场景滥用:
× “这款手机功能博通经籍,拍照、游戏样样行。”
(应改用“功能全面”等表述) - 贬义误用:
× “他博通经籍,却连地铁都不会坐。”
(成语本身为褒义,不宜搭配负面语境)
“博通经籍”不仅是对学识的赞美,更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敬意。在快餐式阅读盛行的今天,这一成语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需扎根经典,方能历久弥新。
你可能感兴趣
枕典席文是什么意思
枕典席文的读音拼音:zhěn diǎn xí wén注音:ㄓㄣˇ ㄉㄧㄢˇ ㄒㄧˊ ㄨㄣˊ枕典席文的含义枕典席文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以典籍为枕,以文献为席。形容人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研读经典,沉浸在学问的海洋中。枕典席文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学者刻苦钻研学问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学者,他为了更好地研读经典,常常将典籍放在枕边,将文献铺在席上,以便随时翻阅学习。他日复一日地研读,不畏艰辛,最终成为了学识渊博的大家。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人。枕典席文的近义词勤学不辍笃学不倦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博学多才枕典席文的反义词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懒惰成性枕典席文的
引经据典是什么意思
引经据典的读音标注拼音:yǐn jīng jù diǎn引经据典的含义引经据典是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典故来证明或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说法。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说话或写作时,能够恰当地引用经典文献,使论据更加有力、论点更加可信。引经据典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自于古代的学问传承,古人在论述时,常常会引用先贤的言论和历史事件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引经据典正是对这种学术传统的一种概括。它表明了古人对于经典的重视和对于学问的严谨态度。引经据典的近义词旁征博引引经据古引文据典援经引典引经注典以上这些词语都含有引述经典文献的意思,与“引经据典”意思相近。引经据典的反义词断章取义信口开河空言无据言之无物这些词语的意思与
通儒硕学是什么意思
通儒硕学的读音通儒硕学读音为tōng rú shuò xué。通儒硕学的含义通儒硕学是指学识渊博、贯通儒学经典,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问。其中,“通儒”指的是精通儒家学说的学者,“硕学”则表示学识渊博、学问高深。通儒硕学的典故通儒硕学一词源于古代,其典故和出处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指古代的学者们对于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和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社会的精英和领袖。此外,历史上也有许多著名的通儒硕学者,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儒硕学的近义词博学多才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以上是通儒硕学的几个近义词,这些
章句小儒是什么意思
章句小儒的读音读音:zhāng jù xiǎo rú章句小儒的含义“章句小儒”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只懂得死记硬背、拘泥于字句而不通达大义的人。这些人往往只注重细节,缺乏宏观的视野和深度的思考,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学问上没有大成,只懂得章句之学的人。章句小儒的典故“章句小儒”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儒家学者。在古代,儒家学者常常注重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传承,而其中有一种人只注重字句的解析,而忽略了经典文献的内在含义和思想精髓。这种人在当时被认为是没有大成的人,因此“章句小儒”这个成语便应运而生。此外,这个成语也与古代科举考试有关。在科举考试中,考生需要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注释来展示自己的学问水平。然
右传之八章是什么意思
右传之八章的读音右传之八章的拼音为: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右传之八章的含义“右传之八章”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籍或文献。从字面上理解,“右传”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经典或文献的传承,“八章”则可能指其内容或章节的划分。具体而言,这个成语的含义可能涉及到对某种经典或传统的传承、理解或实践的八个重要方面或章节。右传之八章的典故“右传之八章”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的经典或文献中的一种传承方式,或者是古人对于某种知识或经验的理解和总结。由于历史悠久且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这个成语的具体典故可能已经难以考证。右传之八章的近义词传经布道:指传授经典,传播道理。承
不易之典是什么意思 解读这一成语的权威含义、历史典故及正确用法
不易之典的读音为bù yì zhī diǎn,指的是不可改变的法典、制度或规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通常用来形容某种重要规定或制度。该词最早源于古代法典和经典文献,如《周礼》中的“不易之典,王之大经”。不易之典的近义词包括不可更改之规、固定之法、恒定之制等,反义词有可变之规、临时之制、随意之法等。在例句中,不易之典被用来形容法律、规定等必须遵守的重要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需注意,不易之典不应被误用于一般事物或情况的描述,也不应轻易改变或废除,使用时应慎重。
经明行修是什么意思
“经明行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g míng xíng xiū。其含义是经过学习使经义通达明了,品行端正修习良好,强调德才兼备。该成语出自《汉书·儒林传》,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其近义词包括学识渊博、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反义词为才疏学浅、品行不端、浅尝辄止。使用时应根据适当的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和混淆。
宿学旧儒是什么意思
宿学旧儒的读音宿学旧儒的读音为sù xué jiù rú。宿学旧儒的含义宿学旧儒指的是学识渊博、有多年学习经验的老学者。其中,“宿”意为旧、久,“学”指学问,“旧儒”则指旧时的儒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学识丰富、经验老到的人。宿学旧儒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当时儒学是主流学术思想,而宿学旧儒则是指那些长期从事儒学研究、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们通常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地位,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宿学旧儒的赞誉和描述。宿学旧儒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书》等古代文献。在《汉书》中,有关于宿学旧儒的描述和赞誉,表达了对他们学识和经验的敬仰。此外,在其他古代
积简充栋是什么意思
积简充栋是一个成语,意为书籍、文献丰富,数量众多。出自《汉书·艺文志》,常用来形容学问渊博、藏书丰富或文化积淀深厚。该成语的典故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学问和文化的重视,也可能与古代的书写材料有关。近义词包括藏书丰富、博大精深、卷帙浩繁等。反义词为学识浅薄、藏书有限、知识贫乏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要用于形容非书籍类事物,应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望文生训是什么意思
望文生训的读音读音:wàng wén shēng xùn拼音注音:wàng/wén/shēng/xùn望文生训的含义含义:指只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不去深入了解其真正含义。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理解某个词语或句子时,只根据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而忽略了其真正的含义或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理解方式往往是不全面、不准确的。望文生训的典故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读书人。在古代,读书人常常通过阅读经典来理解其中的深意和含义。然而,有些人因为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经典中的内容,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深意和真谛。因此,人们用“望文生训”来形容这种只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事物的方式。出处:这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