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歌季舞:兄弟情深的和谐乐章
读音
伯歌季舞:bó gē jì wǔ
含义
- 伯:指兄长,古代兄弟排行中的“伯、仲、叔、季”,伯为长兄。
- 歌:歌唱,表达欢愉之情。
- 季:指幼弟,兄弟中最小的。
- 舞:舞蹈,象征欢乐与和谐。
整体含义:形容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兄长歌唱,幼弟起舞,展现家庭融洽、手足情深的景象。后泛指兄弟友爱、和谐共处的美好关系。
典故
- 《诗经·小雅·角弓》
《诗经》中虽未直接出现“伯歌季舞”四字,但“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兄长吹埙,弟弟吹篪)的典故与之意境相似,均描绘兄弟协作的温馨画面。 - 汉代典籍《盐铁论》
汉代桓宽在《盐铁论·相刺》中写道:“伯歌季舞,宴乐以喜。”直接使用该成语,形容兄弟共庆的欢乐场景。 - 民间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对兄弟,兄长善歌,幼弟善舞,每逢佳节便一同表演,邻里称赞其情谊,遂成典故。
近义词
- 兄友弟恭:兄长友爱,弟弟恭敬,强调长幼有序的和谐。
- 埙篪相和:比喻兄弟配合默契,源自《诗经》。
- 手足情深:形容兄弟感情深厚,如手与足般不可分割。
反义词
- 兄弟阋墙:兄弟在家争吵(阋:争吵),比喻内部不和。
- 同室操戈:自家人动刀兵,指内部争斗。
- 煮豆燃萁:用曹植《七步诗》典故,比喻骨肉相残。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和小华像“伯歌季舞”一样,哥哥讲故事,弟弟表演动作。
- 我们家过春节时,真是伯歌季舞,热闹极了!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对双胞胎配合默契,一个弹琴,一个跳舞,简直是伯歌季舞。
- 张家的兄弟俩总是伯歌季舞,从不见他们吵架。
初中:
- 他们虽非亲兄弟,但合作时伯歌季舞的默契令人羡慕。
- 团队若能如伯歌季舞般协作,何愁任务不成?
高中及以上:
- 历史上许多明君贤臣的关系,恰似伯歌季舞,共谱盛世华章。
- 企业文化倡导伯歌季舞的精神,鼓励员工和谐共进。
错误用法
- 误用于非兄弟关系
× 这对情侣伯歌季舞,恩爱非常。(应用“琴瑟和鸣”) - 误用于对立场景
× 辩论赛上,双方伯歌季舞,激烈交锋。(应用“唇枪舌战”) - 误用于单方面行为
× 他独自伯歌季舞,完成了表演。(成语需双方互动)
小贴士:使用“伯歌季舞”时,需紧扣“兄弟协作”或“和谐共乐”的核心,避免对象或语境不符的错误哦!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忆兄的诗词
关于忆兄的诗词(第1篇)关于忆兄的诗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表达对兄长的思念和回忆的作品。以下是我为您精选的一些关于忆兄的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空鸟悲鸣。遥看何处是,烟火渐寥冥。别弟三千里,茫茫宇宙深。无时将系书,愿流云远寻。解析:此诗为杜甫所作,通过描述秋日的景象和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弟弟的深深思念。二、《春望》唐·杜牧春望寄家书,怀人问归期。天涯同落日,江畔独凄时。念我双亲老,忆我二毛稀。何时同把酒,再谢东山期。解析:此诗为杜牧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兄长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三、《别离愁》宋·陆游别离
历代咏紫荆花的经典诗词赏析 解读家族团结与南国风情的千年意象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紫荆花的诗词及其解析,包括古代诗词和现代诗作。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紫荆花的美丽与魅力,无论是其繁盛似锦、香气四溢,还是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都令人陶醉。紫荆花作为一种富有诗意的花卉,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无论是欣赏其美丽的外观还是品味其深邃的文化内涵,紫荆花都值得我们珍惜与欣赏。
描写家庭的诗词或诗句
描写家庭的诗词或诗句(第1篇)描写家庭的诗词与诗意:一、沁园春·家中思诗词原文:我家楼头几尺间,万水千山也似安。亲人倚门空悲切,盼儿归心似箭穿。作者与朝代:此为现代创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解析:此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家庭与亲情的温馨与牵挂,表达了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二、游子吟诗词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与朝代:唐·孟郊解析:此诗以游子思乡之情为背景,通过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与家庭的和睦温馨。三、秋夜长诗词原文:空山秋夜寂,清冷独添衣。思妇楼上坐,彷徨夜已迟。闻子归来信,心喜泪沾衣。家书一纸寄,情深意更痴。
伯埙仲篪的典故与含义 兄弟和睦相处的5个现实应用场景
伯埙仲篪是指古代乐器埙和篪的演奏顺序,用来形容兄弟之间的和睦相处和亲密关系。其原意是指兄弟之间的情谊深厚,互相扶持。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中的记载,后来也用于比喻兄弟之间默契配合。其近义词有兄弟和睦、手足情深等,反义词有兄弟反目、骨肉相残等。使用时应避免用于非兄弟关系或不当场合。
弟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弟”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该字同“悌”,表示次第、年纪小的男子、亲戚中的同辈等含义。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弟”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如称呼朋友间的谦称等。此外,“弟”也代表儒家伦理道德中的敬顺兄长、友爱兄弟的精神。全文内容丰富,详细解析了“弟”字的多种含义及用法。
弟兄 鲁迅 读后感
《弟兄》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深刻领会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家庭的温暖与矛盾。读后感如下:在阅读鲁迅的《弟兄》后,我深感震撼。这部小说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主要讲述了两个性格迥异的兄弟在面对家庭变故时的不同态度。鲁迅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兄弟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的情感所触动。特别是当兄弟二人在矛盾中逐渐和解时,那种亲情的温暖和力量让我深感震撼。同时,我也被书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兄长和弟弟的性格差异以及他们在面对家庭变故时的不同表现,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
兄友弟恭是什么意思
兄友弟恭的读音兄友弟恭的读音为xiōng yǒu dì gōng。兄友弟恭的含义“兄友弟恭”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兄弟之间关系和睦、互相尊重、互相友爱的状态。其中,“兄”指的是哥哥,“友”表示友好、友爱,“弟”指的是弟弟,“恭”则表示恭敬、有礼。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兄弟之间应该像朋友一样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兄友弟恭的典故“兄友弟恭”的典故源自古代中国家庭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古代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严格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和历史故事中,比如《礼记·大学》中就有“兄友弟恭”的说法。此外,在古代
兄肥弟瘦是什么意思
兄肥弟瘦的读音兄肥弟瘦的读音为xiōng féi dì shòu。兄肥弟瘦的含义“兄肥弟瘦”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兄弟之间因为某种原因而生活条件或境遇差异较大,通常指的是哥哥生活富裕而弟弟生活困苦。这个成语传达出对家庭中兄弟姐妹生活状况差异的关注和同情。兄肥弟瘦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传说在古代,有一对兄弟,哥哥生活富裕,而弟弟却生活困苦。哥哥为了帮助弟弟,将自己的肥肉割下来,送给弟弟吃,希望他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帮助的精神。兄肥弟瘦的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诗经·小雅·节南山》。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家庭中兄弟姐妹生活状况
弟兄 读后感
《弟兄》读后感《弟兄》是一本深刻揭示人类亲情与情感的书籍,让我在阅读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本书以平实而感人的语言,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生动地展示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人类情感中最真挚的部分。书中的主要故事围绕两个兄弟的成长经历展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情感变化。面对生活的压力与困境,他们始终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哥哥在困境中保护弟弟,弟弟也努力为哥哥分担压力,这种兄弟间的无私关爱与支持让我深感震撼。阅读《弟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让我对亲情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
弟子规 出则悌 读后感
弟子规 出则悌 读后感(第1篇)《弟子规 出则悌》读后感弟子规,作为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初读《出则悌》,我被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吸引。它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为人弟为人子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我们如何处理与兄长、朋友、家人的关系。《出则悌》主要讲述了古代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书中以“首孝悌”为核心,强调了尊老爱幼、兄弟和睦的重要性。在古代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关系更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石。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它对“悌”的阐释。悌,即兄弟之间的友爱与尊重。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兄弟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精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