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天地
读音
bié yǒu tiān dì
含义
“别”指另外、不同;“有”表示存在;“天”指天空,象征广阔;“地”指大地,象征环境。整个成语形容风景或境界与众不同,另有一番情趣或境界。
具体含义:形容某处景色优美,或某种境界独特,令人耳目一新,与寻常所见不同。
典故
- 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用此诗表达隐居山林的超脱之感,认为山中景色与世俗截然不同,自有一番天地。 - 《世说新语》
东晋名士谢安隐居东山时,曾感叹山间景色“别有天地”,后来此语逐渐成为成语。 - 《庄子·逍遥游》
庄子描述“无何有之乡”,虽未直接使用“别有天地”,但表达类似意境——超脱世俗的独特境界。
近义词
- 世外桃源——形容与世隔绝、风景优美的地方。
- 别有洞天——指景色或境界幽深奇妙,与众不同。
- 人间仙境——比喻极其美好的环境。
- 柳暗花明——形容景色突然变得开阔美好。
反义词
- 平淡无奇——形容事物普通,毫无特色。
- 千篇一律——指事物雷同,缺乏变化。
- 索然无味——形容毫无趣味或吸引力。
- 俗不可耐——指庸俗至极,毫无雅致。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这座小花园里种满了鲜花,真是别有天地!
- 山洞里竟然有一条小溪,真是别有天地。
-
小学高年级:
- 爬上山顶后,眼前豁然开朗,云海翻腾,真是别有天地。
- 这座古镇保留着明清建筑,走进巷子,仿佛别有天地。
-
初中:
-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别有天地的地方。
- 推开那扇不起眼的木门,里面竟是一座精致的庭院,别有天地。
-
高中:
- 他的诗歌意境深远,字里行间别有天地,令人回味无穷。
- 这幅画构图精妙,远山近水间自有一番别有天地的韵味。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研究深入至微观世界时,往往会发现一个别有天地的全新领域。
- 禅宗讲究顿悟,一旦开悟,心境便如别有天地,超然物外。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景色
❌ 这个公园的草坪很绿,真是别有天地。(草坪普通,不宜用此成语)
✅ 这个公园的假山流水布局精巧,步入其中,别有天地。 - 用于负面场景
❌ 这个地下室阴暗潮湿,别有天地。(成语含褒义,不适用于消极描述)
✅ 这个地下室被改造成复古咖啡馆,推门进去,别有天地。 - 指代抽象概念时牵强
❌ 他的想法总是别有天地,让人难以理解。(应用“标新立异”更合适)
✅ 他的书房布置雅致,推门而入,别有天地。 - 误用为“另有一番天地”
❌ 这个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另有一番天地。(应用“焕然一新”更贴切)
✅ 这座山庄隐藏在深山中,游客稀少,步入其中,别有天地。
总结:“别有天地”多用于赞美自然或人文景观的独特美感,或形容超脱凡俗的境界,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山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感受历代诗人的隐逸情怀与自然之美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山居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介绍古诗词,展现了山间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文章介绍了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山居诗词,包括《山居秋暝》、《终南别业》、《庐山谣》等,通过赏析这些诗词,揭示了古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这些优美的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让我们对古代的山居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描写海市蜃楼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包括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海市蜃楼的神秘、美丽和令人向往的特质。摘要强调了这些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海市蜃楼的幻境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情感和描绘。整体上,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突出了其特点和魅力。因此,摘要可以写为: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中描绘海市蜃楼的古诗词,包括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创作。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海市蜃楼的神秘幻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表现。
描写仲冬景色的诗词
该文章整理了多篇描写仲冬景色的诗词文章,主要描绘了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的仲冬景象。文章中分别呈现了多首古诗词,包括描绘雪景、孤独、思念、静谧等情感的佳作。这些诗词以优美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仲冬的寂寥、清冷、孤傲、静谧与壮美的多种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感慨。文章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并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
历代诗词中的僧衣意象解析 探寻袈裟背后的10首经典诗作与文化意蕴
袈裟之上的诗韵:历代诗词中的僧衣意象与文化意蕴僧衣,这一方简朴的布料,承载着千年佛门的清净与庄严。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僧衣不仅是出家人的外在标识,更成为寄托宗教情怀、人生感悟的重要意象。从王维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到苏轼的"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僧衣在诗词中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唐代诗佛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这位半官半隐的诗人,以僧衣般的清净心境描绘出辋川别业的幽静生活。诗中虽未直接出现"僧衣"二字,但"清斋"一词暗示着斋戒时的素净衣着,与僧侣修行生活相呼应。王维将僧衣所代表的精神境界融入山水田园,创造出空灵淡远的
小学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
小学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小学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一、李白的《静夜思》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静夜思量千古愁。作者:李白(唐代)解析:此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句,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的连绵与层叠,表现了山的高远与壮阔。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夜晚静思时对历史长河中无数愁绪的感慨。二、杜牧的《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杜牧(唐代)解析:此诗通过描绘远处的寒山、弯曲的石径、白云环绕的人家等自然景色,生动地展示了山的秀美与宁静。诗人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表达了对山景的深深喜爱。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探寻古典诗词中的空山意象 10首写空山的经典诗词解析
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空山的诗词,包括《山居秋暝》、《夜静思》、《鹿柴》、《登幽州台歌》等古诗词,以及它们各自的原文和解析。这些诗词以空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列举了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如《月夜忆舍弟》、《登高》、《渔翁》等,它们通过描绘湖面的宁静、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生机,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的无限魅力。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与美丽,也体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值得细细品味。
有关描写永修云山的诗词
有关描写永修云山的诗词(第1篇)关于描写永修云山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一些作品: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云山远望作者: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及朝代)云山迢迢水悠悠,永修风光入眼眸。翠峰叠嶂云雾绕,绿水青山映碧流。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永修云山远望的壮丽景象,用词简洁却意蕴深远。云山迢迢、水悠悠等词句形象地表达了远景与近景的融合,凸显了云山的壮美与秀丽。游永修云山作者:王之涣(唐代)青山云外锁烟霞,碧水清波映云崖。峰峦叠翠无边际,远望云山自成家。解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永修云山的壮丽景色。青山、云外、烟霞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云山的雄伟与秀美。登永修云山作者:白居易(唐代
关于楚源诗词
关于楚源诗词(第1篇)关于楚源诗词自古以来,楚地文化丰富多样,楚源诗词作为其中的重要一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历久弥新。以下,将为您列举几首符合“关于楚源诗词”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离骚》节选作者:屈原朝代:战国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解析:《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此段描述了屈原的家族背景和自我修养,体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二、《九歌·湘君》作者:屈原朝代:战国原文: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
描写哲理的诗句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富含哲理的古诗词,包括古诗和宋词,通过解析每首诗词的原文、作者和意境,探索了古诗词中的哲理与智慧。这些诗词涉及人生思考、自然感悟、时间珍惜等方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章鼓励读者从古诗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珍惜眼前的一切,探索人生的真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