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长莫及

鞭长莫及

读音

biān cháng mò jí

含义

  • :马鞭,引申为驱赶、控制的手段。
  • :长度,指距离远。
  • :不,无法。
  • :达到,触及。

整体含义:原指鞭子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因马腹非鞭可及之处),后比喻力量或影响无法达到某个地方或解决某个问题。

典故

  1. 《左传·宣公十五年》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大夫伯宗劝晋景公不要出兵,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意思是晋国虽强,但难以跨越千里救援宋国。
  2. 《韩非子·难一》
    韩非子用“鞭长不及马腹”比喻君主的权力有限,无法直接控制所有臣民。
  3. 民间故事
    传说一位将军试图用长鞭抽打远处的敌人,却发现鞭子根本够不着,感叹“鞭长莫及”。

近义词

  1.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但能力不足。
  2. 望洋兴叹:面对宏大事物感到无能为力。
  3. 爱莫能助:虽同情,但无法帮忙。
  4. 远水不救近火:缓不济急。

反义词

  1. 力所能及: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
  2. 近在咫尺:距离很近,容易触及。
  3. 唾手可得:轻易就能得到。
  4. 易如反掌:形容事情非常简单。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我想帮小鸟回巢,但树太高了,真是鞭长莫及。
    • 妈妈在国外工作,我想她时只能打电话,因为鞭长莫及。
  2. 小学高年级

    • 台风摧毁了远方的小镇,我们想捐款却鞭长莫及。
    • 老师想管住全班调皮的同学,但总有鞭长莫及的时候。
  3. 初中

    • 地方政府想治理污染,但跨省河流的问题鞭长莫及。
    • 虽然公司总部制定了新规则,但对海外分公司仍鞭长莫及。
  4. 高中及以上

    • 国际组织试图调解地区冲突,但受限于主权问题,往往鞭长莫及。
    • 法律对网络匿名诽谤的追责仍显鞭长莫及。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时间不够”

    • ❌ 考试只剩10分钟,我鞭长莫及,写不完作文了。(应改用“时间紧迫”)
  2. 误用为“能力不足”

    • ❌ 我不会游泳,对跳水比赛鞭长莫及。(应改用“无能为力”)
  3. 误用为“无关”

    • ❌ 他是数学老师,对语文教学鞭长莫及。(应改用“不擅长”)
  4. 误用为“看不见”

    • ❌ 雾太大,远处的山鞭长莫及。(应改用“模糊不清”)

总结:使用“鞭长莫及”时,需注意其核心是“因距离或范围限制而无法触及”,而非单纯的能力或时间问题。

鞭长莫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鞭不及腹

鞭不及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ān bù jí fù,用来形容力量虽大但无法触及远处或达到预期效果。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故事,描述了古代君王想要惩罚远离自己的重臣却鞭长莫及的情况。它常用来比喻行动或影响范围的局限性。近义词有力所不及、鞭长莫及、望尘莫及等。反义词有触手可及、势在必行、无所不能等。然而,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正面意思或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例如,在某计划或努力中,虽然投入很大,但由于某些限制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就可以说“实施起来鞭不及腹”。总的来说,了解鞭不及腹的含义和用法对于语言表达很有帮助。

鞭长不及马腹

鞭长不及马腹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鞭子虽长但打不到马腹上,比喻力所不及或无法触及关键点。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个成语也可用来形容做事无法触及关键点或对事物的影响力有限。其近义词有力所不及、鞭长莫及等。反义词有力挽狂澜等。文章同时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关系亲近、用于描述其他事物或情境的合适性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鞭长驾远

“鞭长驾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ān cháng jià yuǎn。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用鞭子驱赶马匹长途跋涉的辛苦和遥远路程,也用来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奔赴远方的辛勤。它的典故源于古代的马匹驾驭和长途旅行。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使用不当的示例。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鞭怎么读 正确发音biān及18笔笔顺详解 附鞭策鞭笞等5个成语用法

本文介绍了鞭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鞭子可用于扬鞭、驱赶等,也是古代兵器之一。此外,鞭还可以指代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某些雄兽的阴茎等。同时,鞭也是一种刑罚方式。本文详细描述了“鞭”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础信息,并深入解析了鞭子的多种含义与用途,包括作为古代兵器、驱动工具、刑罚方式等。同时,也介绍了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物品以及某些雄兽的阴茎的指代意义。

反治其身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治其身”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其相近的词语如反受其害、自食其果等。该成语表示因处理不当或过度,原本用于治疗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反而变成问题的一部分或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全面介绍了“反治其身”这一成语,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使用。

自不量力是什么意思

自不量力的读音自不量力读作:zì bù liàng lì。其中“自”指自己,“不量力”指没有估量自己的能力。自不量力的含义自不量力指的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轻率地承担重任或任务,以至于无法完成或无法应对。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或实力估计过高,缺乏自知之明。自不量力的典故自不量力的典故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的故事。故事中,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国将领荀息认为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可以同时与楚国和狄国作战,于是他向晋献公建议出兵攻打两国。晋献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结果晋国军队大败而归。这个典故后来就形成了成语“自不量力”,用来形容那些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的人。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典故也涉及

智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智”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包括其作为形容词表示智慧、聪明,以及名词表示智慧、智谋、计谋、策略、知识等含义。此外,“智”也可作为姓氏或地名,并有通“知”的知道、认识等动词含义。文章全面解析了“智”字的多重含义和用法。

1984读后感3000字

1984读后感3000字(第1篇)1984读后感《1984》这本书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反乌托邦小说,首次接触到它,就被它深邃的主题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所吸引。整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故事背景、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思考。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极权统治下的社会,以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人性在极权统治下的扭曲和挣扎。在这个被严密监控和控制的温床中,每个人都被迫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成为集体意志的奴隶。通过温斯顿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作者乔治·奥威尔揭示了极权统治的恐怖和危害,以及对个人自由的深深渴望。故事背景设定在了一个名为大洋国的虚构国家,其中政府通过无所不在的监控

以指挠沸是什么意思

以指挠沸的读音以指挠沸的拼音是:yǐ zhǐ náo fèi。以指挠沸的含义"以指挠沸"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指去搅动沸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自不量力,去做难以实现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类似于"蚍蜉撼大树"的含义。以指挠沸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庄子·达生篇》。故事中,庄子讲到一个人用手指去搅动一锅滚水,结果被烫伤。这个故事用来比喻自不量力,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以指挠沸的近义词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力不从心自不量力以上成语均表示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以指挠沸的反义词量力而行顺其自然轻而易举这些反义词表示在做事时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以指挠沸的例

力所不及

本文介绍了成语“力所不及”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汇。该成语用来形容能力或力量达不到某个程度或范围,表示在某种情况下无法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进一步解释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了错误用法,以助于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