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夷不屑:一种轻蔑的态度
读音
鄙夷不屑(bǐ yí bù xiè)
含义
- 鄙:轻视,看不起。
- 夷:古代指外族,引申为“轻视”或“轻蔑”。
-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理会。
- 整体含义: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度轻视,认为其不值得关注或回应。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晋国大夫介之推不愿与贪图名利的人为伍,最终隐居山林。后人用“鄙夷不屑”形容他对待世俗名利的态度。
-
《史记·项羽本纪》:
- 项羽对刘邦的示弱行为“鄙夷不屑”,认为刘邦不值得自己认真对待,最终导致失败。
-
《世说新语》:
- 东晋名士阮籍对庸俗之人“白眼相向”,表现出“鄙夷不屑”的态度。
近义词
- 嗤之以鼻:用鼻子发出冷笑,表示轻蔑。
-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看一眼。
- 视如敝屣:像看待破鞋子一样轻视。
- 轻蔑:态度傲慢,看不起人。
反义词
- 敬重:尊敬重视。
- 推崇:高度赞扬。
- 仰慕:因钦佩而向往。
- 重视: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对同学的恶作剧“鄙夷不屑”,转身走开了。
-
小学高年级:
- 面对抄袭作业的行为,老师“鄙夷不屑”地摇了摇头。
-
初中:
- 她对那些靠关系上位的人“鄙夷不屑”,坚持靠实力证明自己。
-
高中:
- 真正的学者对哗众取宠的言论往往“鄙夷不屑”。
-
大学及以上:
- 面对网络上的无端指责,他“鄙夷不屑”,拒绝回应。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鄙视”:
- ❌ 错误:他对朋友“鄙夷不屑”,其实只是开玩笑。
- ✅ 正确:“鄙夷不屑”是极度轻视,不能用于玩笑场合。
-
误用为“不屑”:
- ❌ 错误:他对考试“鄙夷不屑”,所以没复习。
- ✅ 正确:“不屑”可以单独使用,但“鄙夷不屑”更强调轻蔑态度。
-
误用为褒义:
- ❌ 错误:他对金钱“鄙夷不屑”,真是高尚。
- ✅ 正确:虽然可以形容清高,但“鄙夷不屑”本身是贬义,需谨慎使用。
“鄙夷不屑”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态度,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金钱与名利的诗词
描写金钱与名利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金钱与名利的诗词一、引言古诗词中,对于金钱与名利的描绘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常见题材。这些诗词或直抒胸臆,或隐喻含蓄,却总能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金钱名利的态度和思考。下面,将为您列举并解析一些关于金钱与名利的古诗词。二、诗词全文及解析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功名尘与土,金钱名利皆浮云。”作者:汉乐府,朝代:汉代。这首诗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以金钱和名利为“浮云”,凸显出诗人的淡泊心境。2.《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不夷不惠
“不夷不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yí bù huì”,源自《论语·阳货篇》,形容一个人既不偏激也不迂腐,处世态度中庸,强调适度、平衡。其典故源于孔子的评价,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中庸之道”“恰到好处”“平衡中道”,反义词包括“偏激”“迂腐”和“矫枉过正”。使用不夷不惠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或滥用误用成语本身含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作品风格等方面。
安然无恙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然无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这个成语强调平安和稳定的状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面对不利情况时能够保持安全或健康的状态。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等闲视之
等闲视之的读音为děng xián shì zhī,表示对事情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态度。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描述,逐渐在日常中广泛应用。等闲视之的近义词有轻视、漠视、疏忽、忽视,反义词则包括郑重其事、慎重其事、重视、严肃对待。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避免在庄重场合误用,并需区分与其他词语的细微差别。例句展示了等闲视之的错误和正确用法。
逞己失众
逞己失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ěng jǐ shī zhò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过分炫耀自己,不尊重他人,从而失去众人的支持和拥护。它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避免过分炫耀。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近义词包括炫耀己能、自恃过高、自我吹嘘等。反义词包括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使用不当会导致误解,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在不适当场合使用。
比权量力
比权量力的正确读音为bǐ quán liàng lì,含义是比较衡量两方的权力大小和实力强弱。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战争和政治斗争,用于描述势力之间的较量和决策。比权量力的近义词有权衡利弊、权衡轻重等,反义词有势均力敌、平等互利等。在谈判、政治、军事、企业竞争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使用比权量力时需注意其正式场合的应用、具体含义和搭配语境,避免误解和滥用。
不幸而言中
“不幸而言中”指不幸的事情被说中或不幸的预言成为现实。这个成语表达了对事情的悲观预测或不幸结果的确认,可能与古代的卜卦、预言有关。其近义词有“言出必中”、“料事如神”等,反义词如“言过其实”、“幸免于难”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不幸而言中的例句,并强调在特定情境和语境下使用时应谨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担忧。不当使用可能会显得悲观或消极,甚至带有贬低意味。
递胜递负
递胜递负的读音为dì shèng dì fù,指的是双方胜负交替出现,形容在斗争或竞争中难以分出高下。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常用于描述复杂多变的竞争关系和事物发展的起伏变化。其近义词包括胜负无常、胜败交替和起伏不定,反义词则有一帆风顺和势均力敌。在使用递胜递负时,需注意避免在不相关场合使用,不要混淆概念、搭配不当或误解其含义。该成语能够很好地描绘比赛和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事物发展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雌雄未决
“雌雄未决”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未分出胜负、未确定结果的状态。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的战争或竞赛场景,也可能与性别观念有关。该成语用于描述双方实力相当、难以分出高下的决策或竞争情况。近义词有“难分高下”、“势均力敌”等。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不恰当的搭配或使用方式。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竞争或决策中的不确定性状态。
从中作梗
"从中作梗"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有人故意制造困难或障碍,使事情无法顺利进行。其来源于古代中国,表示在某个过程或事件中制造障碍。近义词包括挑拨离间、兴风作浪等,反义词则为顺水推舟、一帆风顺等。这个成语在团队合作、谈判、工程项目、政治斗争等场合中可能会被使用,但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避免滥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