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称臣:一个关于臣服的成语
读音
北面称臣(běi miàn chēng chén)
含义
- 北面: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时需面向北方,表示恭敬。
- 称臣:自称臣子,表示归顺或臣服。
- 整体含义:指向他人俯首称臣,表示屈服或归顺,常用于形容战败国向战胜国投降,或弱者向强者低头。
典故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高祖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赵佗归顺汉朝。赵佗最终“北面称臣”,接受汉朝册封。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北面而事之”,指蜀汉对曹魏的臣服态度(注:实际蜀汉并未真正臣服,此处为修辞)。 - 宋金议和
南宋向金国称臣,每年纳贡,史称“绍兴和议”,是典型的“北面称臣”案例。
近义词
- 俯首称臣——低头屈服,语义相近。
- 甘拜下风——承认不如对方,但程度较轻。
- 拱手而降——不加抵抗直接投降。
- 纳土归降——献上土地归顺。
反义词
- 自立为王——不臣服于他人,自己称王。
- 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不屈服。
- 桀骜不驯——傲慢不服从。
- 割据一方——占据地盘,不承认中央权威。
例句
- 小学低年级:游戏中,小明输了,只好“北面称臣”,认小华当老大。
- 小学高年级:战国时期,许多小国向秦国北面称臣,以求自保。
- 初中:南宋对金国北面称臣,缴纳岁币,换取短暂和平。
- 高中:面对强敌压境,国王不得不北面称臣,以免生灵涂炭。
- 大学/成人:商业竞争中,小公司若无法抗衡巨头,往往选择北面称臣,接受收购。
- 历史类:南越王赵佗最终北面称臣,成为汉朝的藩属。
- 小说类:反派战败后,跪地北面称臣,乞求饶命。
- 新闻评论:某些国家在外交上北面称臣,丧失独立自主权。
- 职场比喻:在行业垄断下,中小企业只能北面称臣,依附巨头生存。
- 游戏场景:玩家A击败玩家B后,B在公屏打出“我北面称臣,求放过!”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平等关系
❌ “两国领导人会谈后,决定北面称臣,共同发展。”(平等合作不能用“称臣”) - 误用于主动结盟
❌ “公司A和公司B北面称臣,合并为新企业。”(合并是平等行为,非臣服) - 误用于褒义语境
❌ “他北面称臣,虚心向老师学习。”(学习是主动行为,非屈服) - 误用于非政治/权力场景
❌ “小狗对主人北面称臣,摇尾乞怜。”(动物行为不宜用此成语)
“北面称臣”多用于政治、军事或权力斗争语境,强调被动屈服,使用时需注意对象和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放生的诗词
关于放生的诗词(第1篇)关于放生的诗词,蕴含着古代文人对生命的尊重与自然和谐的向往。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与“放生”相关的古诗词及其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古诗部分《放鱼》原文:侬家畴水隔重涯,日日空潭羡碧沙。今朝忽得放鱼去,无限恩波逐浪花。作者:宋·郑思肖朝代:宋解析:此诗描述了诗人对放生行为的感慨。诗人通过将鱼放归自然,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自然之美的向往。《放鹤亭》原文:山空鹿过鹿不知,水落鱼行鱼不疑。今日放生多乐事,他时积德广弘基。作者:元·释来复朝代:元解析: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与世无争、回归自然的情感。诗人通过放鹤这一行为,传达出对生命的尊重和自然的敬畏。二、词作部分《渔家傲·放生池
称臣纳贡是什么意思
称臣纳贡是一个政治术语,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向另一个国家或政权表示臣服并贡献财物或资源的行为。其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汇均有详细解释。称臣纳贡通常发生在政治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用于形容小国向大国表示臣服和贡献,或在战争期间地区为了和平而做出的选择。错误用法包括将其用于平等主体间的交流、个人行为或关系,以及在非正式场合随意使用。
拔赵易汉
拔赵易汉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读音为“bá zhào yì hàn”,用来形容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通过计谋或手段改变局势的行为。其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一场战争,赵国通过改变旗帜的策略取得了胜利。拔赵易汉的含义是改变局势或政权,类似于改朝换代、扭转乾坤等词语。反义词包括守旧不变、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等。在日常使用拔赵易汉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背景和语境,避免误用。文章还给出了相关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汉武帝 读后感
汉武帝 读后感(第1篇)汉武帝 读后感《汉武帝》一书,初读时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汉武帝的故事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饱含人物的复杂性。其细致入微的描述、严谨的结构以及深刻的历史洞见,无不令人赞叹。我对本书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印象深刻。书中以汉武帝的一生为主线,从他的少年时期到晚年,展现了他在位期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成就。其中,对汉武帝的性格刻画尤为出色,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情感纠葛,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且丰满。《汉武帝》一书主要讲述了汉武帝统治下的辉煌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汉朝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书中详细描述了汉武帝的政治改革、对外征战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
10首描写宦官的古诗词 揭秘权力阴影下的残缺人生与人性挣扎
本文列举并赏析了多篇关于描写宦官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宦官的生活状态、内心世界以及社会境遇。通过不同角度和背景的描写,展现了宦官这一特殊群体的形象,揭示了权力场中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挣扎。同时,这些古诗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具有文学价值。通过对这些诗词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考方式,感受诗人对权力的观察和思考。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宦官的古诗词,包括引言、列举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和赏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和背景出发,展现了宦官的形象和寓意,具有文学价值,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些诗词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不敢高攀” 5个常见错误用法解析
“不敢高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gǎn gāo pān,意思是形容自己能力有限,不敢与他人相比或与优秀的人交朋友,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事物难以达到或水平相差太远。该成语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的门客使用此成语形容自己与他的差距。近义词包括自知之明、望尘莫及等,反义词则是自命不凡、攀龙附凤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其正确的语境和避免错误用法,例如不要用它来形容自己不愿意交往或合作,也不要与“自命不凡”混淆使用。该成语表达的是谦逊和自感不足的意思。
倚势凌人是什么意思
倚势凌人的读音读音:yǐ shì líng rén标注拼音:yǐ(第三声) shì(第四声) líng(第二声) rén(第二声)倚势凌人的含义“倚势凌人”是一个成语,指依靠某种势力来欺压他人,表现出一种傲慢、不尊重他人的态度。其中,“倚”表示依靠,“势”指的是势力或优势,“凌”则是欺压、凌辱的意思,“人”则是指他人。倚势凌人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当时社会阶层分明,有些人会依靠自己的地位或权力来欺压他人。例如,在官场中,有些官员会倚仗自己的权力欺压百姓,或者在家族中,有些人会倚仗家族的势力来欺压其他家族成员。这些行为都被称为“倚势凌人”。倚势凌人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与“倚势凌人”意思
1984书读后感
1984书读后感(第2篇)《1984》书读后感《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讲述了一个极权主义国家中主人公的生存经历。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震撼,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独到见解。我对书中描绘的极权统治感到震惊。在党的严密控制下,人们失去了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整个社会变得冷漠和无情。这种社会现象让我深感不安,也让我对作者所揭示的极权统治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温斯顿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在极权统治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的勇气和坚持让我感到敬佩。而朱莉的出现,为他的生活带来了一线希望,但也让他陷入了更深的困境。这些人物的发展
阿谀逢迎
本文介绍了阿谀逢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阿谀逢迎指用言语和行动迎合他人心意,以求得他人好感或利益。这种行为源于古代官场和社交场合,容易让人失去自我和尊严,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负面影响。其近义词包括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等,反义词则为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等。使用阿谀逢迎应注意分寸和场合,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负面影响。
论民主 读后感
论民主 读后感(第1篇)《论民主》读后感作为人类社会一项伟大的理念和实践,《论民主》的读物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思考与认识。这本读物给了我初次的强烈震撼——它不只是理论论述,更是对人类政治生活方式的深层次剖析。初读此书时,我首先被书中的语言所吸引。它没有繁复的辞藻,却能清晰、直接地阐述民主的精髓。书中对于民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别是在描述民主制度如何为民众带来福祉、促进社会进步的篇章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为公正、自由的未来。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阐述民主的核心价值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它以历史为背景,详细描述了从古至今民主制度的演变过程。书中不仅提到了雅典的直接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