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解析
读音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
含义
- 杯:指杯子,形容量少。
- 水:指清水,这里比喻微小的力量。
- 车:指古代的木车,装载薪柴的工具。
- 薪:指柴火,比喻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困难。
整体含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烧的柴火,比喻力量微小,无法解决大问题。
典故
-
《孟子·告子上》: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孟子用这个比喻说明,当时推行仁政的人力量太小,难以改变社会现状。 -
《韩非子·喻老》: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以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同样表达了用错误方法解决问题的徒劳。
近义词
- 无济于事:指帮助或努力没有效果。
- 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无法阻挡大势。
- 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反义词
- 立竿见影:形容效果迅速明显。
- 事半功倍:指用较小的努力取得较大的成果。
- 雪中送炭:比喻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效果显著。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想用一杯水浇灭大火,真是杯水车薪啊!
- 老师生病了,我们只送了一盒药,感觉杯水车薪。
-
小学高年级:
- 全球变暖问题严重,个人少用塑料袋只是杯水车薪。
- 灾区需要大量物资,我们捐的几件衣服显得杯水车薪。
-
初中:
- 面对庞大的债务,他每月还的那点钱简直是杯水车薪。
- 政府拨款有限,对贫困地区的帮助仍是杯水车薪。
-
高中及以上:
- 在资本垄断的市场中,小企业的创新努力往往杯水车薪。
- 面对全球疫情,单个国家的防疫措施可能杯水车薪。
错误用法
-
用于形容“努力无效”但并非微小力量:
- ❌ “他拼命学习,但成绩还是不好,真是杯水车薪。”(错误,应改为“徒劳无功”)
- ❌ “公司亏损严重,裁员几个人杯水车薪。”(错误,裁员不是微小力量)
-
用于形容“数量少”但不涉及解决问题:
- ❌ “他带的钱杯水车薪,买不起车。”(错误,应改为“寥寥无几”)
- ❌ “图书馆的书杯水车薪,不够看。”(错误,应改为“数量有限”)
-
用于形容“帮助不大”但并非完全无效:
- ❌ “虽然捐款不多,但杯水车薪也能帮到一点。”(矛盾,杯水车薪强调完全无效)
正确用法应聚焦于“力量微小,无法解决大问题”,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不无小补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无小补”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等。该成语表示虽然帮助不大,但仍有一定作用或价值。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不无小补”这一成语。
杯水粒粟
“杯水粒粟”是一个成语,读音bēi shuǐ lì sù,用来形容粮食或财富极其微小、匮乏。其源自古代文献,描述人们粮食匮乏的情景。近义词有“微不足道”、“寥寥无几”、“凤毛麟角”,反义词有“堆积如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丰衣足食”。使用时应确保恰当,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杯水舆薪
“杯水舆薪”是一个成语,读音bēi shuǐ yú xīn,原意指用少量水去救一车柴火所造成的火势,比喻力量微小难以产生显著效果。典故源自《左传》和民间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面对巨大困难或灾难时,个人力量或资源的不足。近义词有“力不从心”等,反义词如“力挽狂澜”。错误用法包括将其字面化解释或误用于否定语境。在运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含义和用法。文章所提慈善活动、家庭支持、灾难救援等例子均涉及杯水舆薪的现象。
涓埃之力
“涓埃之力”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微小或微不足道的力量或贡献。该成语强调即使是很小的努力或贡献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并表达了对每一份努力的尊重。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使用时应避免贬低他人的贡献大小、过于谦虚或不当比较等错误用法。总之,“涓埃之力”提醒我们珍视并尊重每一份微小的努力或贡献。
缚鸡之力
“缚鸡之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力量非常微小,几乎微不足道,常用来形容人虚弱无力。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最初表示即使是很小的鸡也能被绑住,后来引申为形容人的力量微小。其近义词有“微薄之力”、“绵薄之技”、“区区之勇”等。反义词则包括“拔山举鼎”、“力大无穷”等。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正确用法,避免错误贬低或形容不准确。例如在某些情境下,虽然个人力量微小,但仍不能忽视其价值和贡献。
抉瑕掩瑜
本文介绍了成语“抉瑕掩瑜”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和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意为过于关注微小缺陷而忽略整体优点,源自于古代对玉的描述,出自《左传》。文章还提供了相关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最后举例说明了在使用时应该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癣疥之疾是什么意思
癣疥之疾的读音读音:xiān jiè zhī jí标注拼音:xiān jiè zhī-jí癣疥之疾的含义“癣疥之疾”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疾病或问题虽然看似微小,但长期存在且难以治愈。它通常用来比喻那些看似微小却难以根除的烦恼或问题。“癣”和“疥”都是指皮肤病,而“之疾”则表示疾病。因此,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某种皮肤病或类似的烦恼、问题,虽然看似微小,但却长期困扰着人们,难以彻底解决。癣疥之疾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来源于古代医学中对某些难以治愈的皮肤病(如癣、疥)的描述。由于这些皮肤病长期困扰着患者,难以彻底治愈,因此人们用“癣疥之疾”来形容那些看似微小却难以根
聚蚊成雷
“聚蚊成雷”是一个成语,拼音是jù wén chéng léi,指的是蚊子聚集时声音或数量能够像雷声一样震撼人心,寓意微小的事物聚集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或影响。其来源于古代寓言,典故中蚊子聚集的嗡嗡声可像雷声一样震撼人心。近义词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等,强调微小事物的积累能产生巨大力量。反义词则强调没有团结或合作就无法形成强大的力量。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不恰当的用法是在描述单个事物时误用。该成语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微小努力积累的重要性。
抽薪止沸
“抽薪止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ōu xīn zhǐ fèi,意思是通过消除问题的根源来彻底解决矛盾或危机,而不是仅仅压制表面现象。该成语源自古代军事故事,比喻在处理问题时需找到症结所在并解决。其近义词包括“釜底抽薪”和“斩草除根”,反义词为“治标不治本”和“扬汤止沸”。在治理环境、孩子教育、企业管理等问题上,应采取抽薪止沸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避免误用该成语为暂时缓解而非根本解决处理问题,或用于描述无关情境的场景。
救燎助薪
本文介绍了成语“救燎助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在危急时刻采取不当的方法,反而使事态更加严重或扩大。文章详细解释了其来源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并强调了避免在使用中犯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