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一个警示性的成语
读音
bào xīn jiù huǒ
含义
“抱薪救火”字面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其中:
- 抱:用手臂围住,携带。
- 薪:柴草,燃料。
- 救:试图扑灭或阻止。
- 火:火焰,火灾。
整体含义: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仅无法消除灾祸,反而使情况更加恶化。
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魏策三》。
典故一:魏国的灭亡
战国时期,魏国屡次遭受秦国侵略。魏国大臣建议割地求和,但魏王不听,反而继续与秦国交战。谋士苏代劝谏道:“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意思是割地求和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最终,魏国因不断妥协而逐渐衰弱,被秦国吞并。
典故二:汉代《淮南子》
《淮南子·说山训》也提到:“抱薪救火,扬汤止沸。”进一步强调这种行为的徒劳无功。
近义词
-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后果。
- 火上浇油——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事态更加恶化。
- 扬汤止沸——舀起开水再倒回去想降温,比喻方法不当,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 剜肉补疮——挖肉补伤口,比喻用有害的方式解决眼前问题。
反义词
-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走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
- 雪中送炭——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比喻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考试前熬夜玩游戏,结果更困了,真是抱薪救火。
- 小学高年级:为了减肥不吃早餐,结果中午吃更多,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 初中:用借钱还债的方式解决财务问题,简直是抱薪救火。
- 高中:某些国家靠印钞刺激经济,无异于抱薪救火,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 大学/成人:用暴力镇压抗议只会抱薪救火,激化社会矛盾。
- 职场:为了赶进度而降低质量标准,最终只会抱薪救火,损害公司声誉。
- 生活:用酒精麻痹自己来忘记烦恼,不过是抱薪救火,问题依然存在。
- 历史: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未能抵御外敌,反而抱薪救火,加速了衰落。
- 经济:靠借新债还旧债,最终只会抱薪救火,陷入债务危机。
- 环保:用高污染方式发展经济,无异于抱薪救火,破坏生态环境。
错误用法
- 误解为“勇敢救火”:
❌ 错误例句:消防员抱薪救火,冲进火场救人。(正确应为“赴汤蹈火”) - 误用为“努力解决问题”:
❌ 错误例句:他熬夜学习,真是抱薪救火。(正确应为“废寝忘食”) - 误用为“雪中送炭”:
❌ 错误例句:朋友在我困难时帮助我,真是抱薪救火。(正确应为“雪中送炭”) - 误用为“火上浇油”但语境不符:
❌ 错误例句:他故意挑衅别人,简直是抱薪救火。(正确应为“火上浇油”)
“抱薪救火”强调方法错误导致更严重后果,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拔本塞原
拔本塞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běn sāi yuán。其含义是彻底破坏自然环境或事物的根基和本质。典故出自《汉书·王莽传》,描述了王莽为了扩张领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拔本塞原表示一种破坏根基和本质的行为,其近义词有根深蒂固、溯源追根、斩草除根等。反义词包括顺其自然、守本分、扶植根基等。文章同时指出拔本塞原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语境和含义,避免误用。拔本塞原的行为会导致环境恶化和人类生存的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保护环境,避免采取拔本塞原的短视行为。
抱薪救焚
抱薪救焚是一个成语,指用错误的方法处理问题,反而使情况恶化。原意是形容火势蔓延时用柴草救火,反而助长火势。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故事,用于形容不当行为导致的更严重后果。抱薪救焚的近义词有火上浇油、饮鸩止渴、雪上加霜、适得其反等。反义词包括雪中送炭、防患于未然、恰到好处、顺水推舟等。使用抱薪救焚时需谨慎,确保场合恰当,避免混淆概念。不当使用此成语会导致概念理解上的误区。
把薪助火
“把薪助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拿着柴火去助长火势,形容用增加燃料的方式来助长事态的发展,使事态变得更加严重或难以控制。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其近义词包括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等,反义词有釜底抽薪、灭火救灾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含义,避免误用为正面意义或使用场合不当。
负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负薪救火的读音是fù xīn jiù huǒ。这个成语的含义是用错误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只会使问题更加恶化。典故中描述了背负柴草救火的行为,指出这种方法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其近义词包括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等。反义词有防患未然、治本之策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避免将“负薪救火”误读为将“负”字误读为“背”,或将其用于处理小事情或轻微的问题,以及将其与“亡羊补牢”混淆使用。
厝火积薪是什么意思
厝火积薪的读音为cuò huǒ jī xīn。这个成语形容形势或局面极度危险,如同火上浇油。源自古代魏国公子纵情享乐险些引发火灾的典故,用来形容不顾后果的行为。其近义词有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等,反义词为安然无恙、平静无事。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滥用在不相关语境中。该成语在描述危险局势时十分恰当,如形容某人或组织处于高度危险状态。
以火救火是什么意思
以火救火的读音以火救火读作 yǐ huǒ jiù huǒ。以火救火的含义以火救火,字面意思为用火来扑灭火势。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困难或问题,结果反而使事情更加严重或复杂。此成语常用来形容处理问题时采取的方法不当,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以火救火的典故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个人家失火,他看到邻居家也有火势,便急忙提水去帮助邻居灭火。然而,他的行为并没有起到任何帮助,反而因为自己的举动使得自己家的火势更加蔓延开来。典故二: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交战,秦国大败赵国后,赵国的相国廉颇想出兵反击秦国。但他的策略被认为是以火救火,因为赵国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而秦国则士气高昂。最终,赵国的反击并未成功,反而损失
以火止沸是什么意思
以火止沸的读音以火止沸的拼音是yǐ huǒ zhǐ fèi,其中yǐ是第三声,huǒ是第三声,zhǐ是第三声,fèi是第四声。以火止沸的含义以火止沸,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用火来制止沸腾的水。实际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采用错误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如同用火来止沸一样,只会让水更加沸腾,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以火止沸的典故典故出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一个人用火去止沸水,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水更加沸腾。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采用错误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以火止沸的近义词雪上加霜:形容事情已经够糟糕了,却还要再遭受更多的不幸或困难。火上浇油:比喻在困难或危险的时候
反治其身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治其身”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其相近的词语如反受其害、自食其果等。该成语表示因处理不当或过度,原本用于治疗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反而变成问题的一部分或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全面介绍了“反治其身”这一成语,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使用。
反裘伤皮是什么意思
反裘伤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qiú shāng pí。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比喻做事情不按正确的方式去做,反而以错误的方式行事,导致损失或不良后果。其典故源于古代的《战国策》和《淮南子·主术训》。反裘伤皮的近义词包括逆施倒行、背道而驰等,反义词则包括顺理成章、实事求是等。该成语可以通过例句来具体运用,但要注意语境和用法的正确性,避免误用。
避穽入坑是什么意思 如何避免陷入更糟糕的困境 成语解析与20个实用例句
避穽入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kàng rù kēng。它用来形容人们想避开困难却陷入另一个困境中。典故源于古代寓言或故事。近义词包括误入歧途、步入陷阱等,反义词为逢凶化吉、转危为安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生活中的错误决策、工作中的困境等。但需注意避免误用场合和滥用程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