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善贬恶

褒善贬恶:明辨是非的道德标尺

读音

bāo shàn biǎn è

含义

  • :赞扬、嘉许,如“褒奖”
  • :善良、美好的言行
  • :批评、斥责,如“贬斥”
  • :丑恶、不良的行为
    整体含义:明确赞扬善行、批判恶习,体现鲜明的道德立场。

典故

  1. 《左传·昭公元年》
    “君子褒善贬恶,以劝诫后人。”体现古代士大夫的道德教化责任。
  2. 《汉书·艺文志》
    司马迁著史时“不虚美,不隐恶”,通过褒贬传递历史评判标准。
  3. 宋代朱熹《近思录》
    “明善恶之辨”的理学思想,强调道德评判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近义词

  1. 惩恶扬善:更侧重对恶行的惩罚性
  2. 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3. 彰善瘅恶(《尚书》用语):书面语色彩更浓

反义词

  1. 混淆是非:故意模糊善恶界限
  2. 姑息养奸:纵容恶行导致其滋长
  3. 同流合污:放弃道德评判标准

例句

小学阶段

  1. 老师用小红花褒善贬恶,表扬帮助同学的行为。
  2. 童话里公主代表善良,女巫代表邪恶,这就是褒善贬恶

初中阶段

  1. 班规明确褒善贬恶,迟到扣分、助人加分。
  2. 《感动中国》节目通过榜样故事实现褒善贬恶

高中阶段

  1. 鲁迅杂文以犀利笔锋褒善贬恶,唤醒国民良知。
  2. 司法判决书应体现褒善贬恶的法律导向功能。

社会应用

  1. 媒体舆论要坚持褒善贬恶,而非炒作负面新闻。
  2. 企业文化建设需褒善贬恶,树立正向价值观。

错误用法

场景1:双重标准
“他批评别人插队,自己却闯红灯”——自身行为与评判标准矛盾,非真正的褒善贬恶。

场景2:滥用批判
“只要不符合我的标准就是恶”——将个人好恶等同于道德标准。

场景3:形式化评判
“公司每月机械地评选优秀员工”——缺乏具体善行依据,流于表面。

场景4:忽视语境
“在悲剧事件中强行说教”——不合时宜的道德评判会适得其反。

(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教条化或道德绑架倾向)

褒善贬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圣人讲学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多篇描写圣人讲学的诗词,涵盖了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及当代的诗词。这些诗词描绘了圣人讲学的场景,表达了对圣人的敬仰之情,对学问和智慧的追求与重视。诗词中既有对圣人讲学的赞美,也体现了对教化的重视和道德传承的价值观。这些诗词不仅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智慧的向往之情。

关于善恶的诗词

关于善恶的诗词(第1篇)关于善恶的诗词,自古以来便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善恶的看法和思考,更展现了人们对道德规范的崇敬与追求。下面是一些符合标题“关于善恶”的古诗词全文及其解析:1. 《青青园中葵》 作者:佚名,朝代未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善人共存,恶行终自弃。解析:此诗以园中青翠的植物为引子,借以表达人们应当崇尚善良、摒弃恶行的思想。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传递出善良与美德如同阳光雨露般滋养万物的理念。2. 《三字经》 佚名作者,宋代以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析:《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

关于不孝的诗词

关于不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不孝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这些诗词不仅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代对于家庭伦理、亲情关系的重视。以下是我根据您的需求,整理的一些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孝经·谏诤章》汉乐府《长歌行》晋·陶渊明《杂诗》唐·白居易《孝妇吟》宋·王安石《孝道歌》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经·谏诤章》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抚育,奉事父母如大人,此孝之大者。不慈不孝,不祥之民也。”解析:此段出自《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若不慈不孝,则被视为不祥之人。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规贤矩圣

规贤矩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ī xián jǔ shèng"。其含义是效法贤良的典范,遵循圣明的法则,常用来形容行为言论按照高尚道德标准执行的人。规贤矩圣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其近义词为楷模、典范、榜样等,反义词则为不轨不范、离经叛道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不当用法。某人的行为符合规贤矩圣的标准,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积善成德

积善成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 shàn chéng dé,强调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的积累过程。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道德教诲,强调通过日常善行的积累来培养和提升个人品德。积善成德的含义是长期积累善良的行为最终会形成美好的品德。除了近义词如善有善报、积善余庆等,反义词如作恶多端、道德败坏等。该成语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例如,用于形容一个人长期积累善良行为形成的品德,但不可用于与道德无关的领域或短期行为。

蔑伦悖理是什么意思

“蔑伦悖理”是一个成语,指轻视或违背人伦道德和常理的行为,具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人伦道德的重视,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等。如果行为违背这些规范,则被认为是蔑伦悖理。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不近人情、离经叛道等,反义词有合情合理、循规蹈矩等。使用时应根据场合和语境正确使用,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对于蔑伦悖理的行为应坚决反对,维护社会道德风尚。

进善退恶

“进善退恶”是一个成语,意为选拔优秀的人才,摒弃恶劣的行为。其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倡导选拔优秀人才,抵制不良行为,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崇善抑恶、选贤任能等,反义词为嫉贤妒能、偏信偏听等。在工作中,只有进善退恶,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我价值。然而,“进善退恶”不应被误解为只关注个人行为,或仅作为口号使用,需结合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来支持。其错误用法包括应用过于宽泛或狭窄的领域中。总之,“进善退恶”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行为准则,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

33篇太上感应篇读后感

《太上感应篇》读后感本文分享了读者对《太上感应篇》这篇经典之作的读后感。书中主要讲述了道德修有的重要性以及行善积德所带来的感应。阅读过程中,读者深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本书通过多个小故事,展现了人在面对善恶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强调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读者深感书中对于“善恶有报”的深刻阐述,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影响家庭和社会,达到和谐共处。阅读这本书后,读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感应到天地之间的恩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总体而言,《太上感应篇》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遏恶扬善

本文介绍了成语“遏恶扬善”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抑制恶行,宣扬善行,倡导人们积极践行善良和正义的行为。其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同时,文章也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以避免误解和滥用。

赏善罚否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赏善罚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该成语强调社会公正和道德规范的维护,对善恶行为有明确的态度和行动。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实际应用中要全面理解并贯彻其原则。希望读者通过了解该成语,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