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半解一知”详解
读音
bàn jiě yī zhī
含义
- 半:不完全,一半。
- 解:理解,明白。
- 一:少量,一点点。
- 知:知道,了解。
整体含义:形容对事物或知识的理解非常肤浅,只懂得一点皮毛,未能全面掌握。
典故
- 《庄子·养生主》:
庄子在论述”庖丁解牛”时提到,真正的技艺需要深入理解,而”半解一知”者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 《论语·为政》: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批评那些只学一点皮毛却不深入思考的人,正是”半解一知”的表现。 -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
朱熹在讨论读书方法时指出,若只满足于”半解一知”,则学问难以精进,必须反复钻研才能融会贯通。
近义词
- 一知半解:同样表示理解不全面,但侧重”知道得少”。
- 浅尝辄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深入钻研。
- 管中窥豹:从局部看整体,比喻见识片面。
- 浮光掠影: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刻。
反义词
- 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 了如指掌:对事物非常熟悉,完全掌握。
- 博古通今:知识广博,通晓古今。
- 深入浅出:理解透彻,表达清晰。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对数学题只是半解一知,所以考试时总是出错。
- 弟弟读故事书时半解一知,经常讲错情节。
-
小学高年级:
- 虽然学过英语,但他对语法还是半解一知,造句常常不准确。
- 她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半解一知,回答问题时总是漏掉重要细节。
-
初中:
- 物理课上,如果对公式半解一知,做题时就会遇到困难。
- 他对编程语言的掌握半解一知,写出的代码经常有bug。
-
高中:
- 哲学问题不能半解一知,否则容易误解作者的本意。
- 他对经济学的理论半解一知,因此在辩论中显得底气不足。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研究最忌讳半解一知,必须全面考察文献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 他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半解一知,因此在讨论中频频露怯。
-
日常使用:
- 做饭时如果对火候半解一知,菜很容易烧焦。
- 他对股票市场半解一知,投资时总是亏钱。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完全不懂”:
- ❌ 他对这个问题完全不懂,简直是半解一知。(错误,”半解一知”指知道一点,而非完全不懂。)
- ✅ 他对这个问题半解一知,回答得模棱两可。
-
误用为”精通”:
- ❌ 这位专家对领域知识半解一知,讲得非常透彻。(错误,”半解一知”是贬义,不能形容专家。)
- ✅ 这位专家对领域知识融会贯通,讲得非常透彻。
-
误用为中性词:
- ❌ 他对音乐半解一知,偶尔会弹几首曲子。(错误,应改为”略懂”或”稍有涉猎”。)
- ✅ 他对音乐略懂一二,偶尔会弹几首曲子。
-
误用于褒义语境:
- ❌ 她虽然半解一知,但学习态度很认真。(错误,应改为”虽然初学”或”虽然了解不多”。)
- ✅ 她虽然初学,但学习态度很认真。
-
误用于完全相反的语境:
- ❌ 这本书他读得半解一知,几乎能背下来。(错误,应改为”滚瓜烂熟”或”倒背如流”。)
- ✅ 这本书他读得滚瓜烂熟,几乎能背下来。
总结:”半解一知”强调理解不深入,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误用为完全不懂或精通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
半懂不懂
半懂不懂的读音为“bàn dǒng bù dǒng”,形容一个人对某事或某物只有部分理解或只是表面上的理解,并未真正掌握其内在含义。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其近义词有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懵懵懂懂等。反义词包括了如指掌、融会贯通、心中有数等。使用时要避免描述动作或状态,注意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与近义词混淆,并注意感情色彩和语体风格。
彻里彻外是什么意思
彻里彻外的正确读音为“chè lǐ chè wài”,代表事物或情况完全、彻底地展现或被理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全面性和彻底性,形容内部和外部都得到全面展现或理解。它的典故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常见的近义词有“彻头彻尾”、“完全彻底”和“全面透彻”,反义词则包括“半途而废”、“表里不一”和“浮光掠影”。文章通过例句详细解释了彻里彻外的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是误以为只关注表面现象或只了解部分内容的情况。
言者不知是什么意思
言者不知的读音言者不知的读音为yán zhě bù zhī。言者不知的含义言者不知指的是说话的人因为知识、经验或认知的局限性,而无法完全理解或知道某件事情的全部真相或真正含义。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能存在的盲区和局限性。言者不知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当时人们认为说话者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和经验去理解事物,而无法完全掌握事物的全部真相。因此,人们常用“言者不知”来形容说话者的局限性。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被用来强调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的不足和局限性。言者不知的近义词一知半解:形容对某件事情知道得不够全面,只了解部分内容。管中窥豹:比喻从一个小角度去看待整体,无法全面了解事情
融汇贯通是什么意思
融汇贯通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óng huì guàn tōng,指在学术、技艺或思想等方面,各种知识或技能能够相互融合,理解透彻,运用自如。它强调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深刻理解和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学问的追求。近义词有融会贯通、通晓透彻、贯通融会等。反义词包括一知半解、支离破碎、浅尝辄止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和与“半生不熟”混淆。通过正确理解和运用融汇贯通,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在学术、技艺等方面的造诣和境界。
淹会贯通是什么意思
淹会贯通的读音读音:淹会贯通(yān huì guàn tōng)淹会贯通的含义“淹会贯通”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学识广博,对各种学问或技能都能融会贯通,理解深刻。其中,“淹”有广博、深邃之意,“会”指聚集、融合,“贯通”则表示通达无阻。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学识渊博,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淹会贯通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学识渊博的人往往需要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和技能,并能够融会贯通,以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淹会贯通”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那些学识广博、才华横溢的人。淹会贯通的近义词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博,知识面宽阔。融会贯通:指对各种学问
汉字"懵"的正确读音与18笔书写技巧 解析拼音部首含义及组词造句
本文介绍了“懵”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该字的含义。该字具有形容词和动词的用法,表示昏昧无知、欺诈等含义。文章详细解析了“懵”字的用法和含义,并提供了相关词语示例。
半生半熟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解析与20个实用例句帮你掌握这个成语
文章介绍了“半生半熟”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状态处于不完全成熟或熟练阶段。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提供了适当的场景举例。文章内容丰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半生半熟”这一成语的正确用法。
坐享其功是什么意思
坐享其功的读音坐享其功的读音为zuò xiǎng qí gōng,其中每个字的声调分别为第四声、第三声、第二声和第一声。坐享其功的含义“坐享其功”是一个成语,意为不劳而获,指坐等别人劳动成果或成功,自己却不去付出努力或劳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付出努力而只想享受别人劳动成果的人。坐享其功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与战国时期的故事有关。据传,在战国时期,有一名将领想要攻打敌国,但因缺乏足够的兵力和资源,于是他决定通过联姻的方式与敌国进行和平。然而,当他的联姻计划成功并取得了敌国的支持后,他却坐享其功,没有付出任何努力就获得了胜利。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劳而获的行为。坐享其功的近义词坐收渔
不知头脑是什么意思 3分钟掌握成语含义典故及正确用法
“不知头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hī tóu nǎo,用于形容人对某事或某物感到困惑、迷茫,无法理解或把握其本质。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可能由古代文人根据经验总结而来。其近义词包括茫然不解、混沌不清、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等,反义词有洞若观火、明明白白、心知肚明、心中有数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以及在合适场合使用,还需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忘乎其形是什么意思
忘乎其形的读音忘乎其形的读音为:wàng hū qí xíng。忘乎其形的含义忘乎其形,指人因极度兴奋、陶醉或专注而忘记了自己的形象或举止。这个成语中的“忘”表示忘记,“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其”是代词,指代自己,“形”则是指形象或举止。忘乎其形的典故忘乎其形的典故出自《庄子·达生》篇,其中描述了庄子与惠施的对话。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此非吾之所为也。”他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并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追求知识而忘记了自己的本真。在故事中,有一个人因为过于专注地欣赏音乐而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和形象,这就是“忘乎其形”的出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出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