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砸钉

板上砸钉:成语详解

读音

板上砸钉(bǎn shàng zá dīng)

含义

  • :木板,指固定的载体。
  • :表面,指明确的位置。
  • :用力敲击,表示确定、落实。
  • :钉子,象征不可更改的决定。

整体含义:比喻事情已经确定,无法更改,强调结果的不可动摇性。

典故

  1. 木工传统:古代木匠在制作家具时,一旦钉子钉入木板,便难以拔出,引申为“定局”。
  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言必信,行必果”,与“板上砸钉”的坚定性相通。
  3. 民间俗语演变:从“钉死”到“板上钉钉”,逐渐固定为成语。

近义词

  1. 木已成舟: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2. 覆水难收:比喻事情无法挽回。
  3. 一锤定音:最终决定,不容争议。

反义词

  1. 悬而未决:事情尚未确定。
  2. 模棱两可:态度或结果不明确。
  3. 朝令夕改:决定频繁变动,缺乏稳定性。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说放假日期是“板上砸钉”,我们都很开心!
  2. 小学高年级:比赛结果“板上砸钉”,我们队获得了冠军。
  3. 初中:合同签完,“板上砸钉”,双方必须履行承诺。
  4. 高中:历史事件的结论已是“板上砸钉”,但学术界仍有争议。
  5. 大学/成人:公司合并的事“板上砸钉”,员工开始调整岗位。
  6. 书面语:政策一旦“板上砸钉”,便需严格执行。
  7. 口语:这事儿“板上砸钉”了,别再多说啦!
  8. 比喻用法:他的决心就像“板上砸钉”,谁也劝不动。
  9. 否定句:虽然大家反对,但决定并非“板上砸钉”。
  10. 疑问句:你说考试时间“板上砸钉”,真的不能改了吗?

错误用法

  1. 形容不确定的事:错误示例:“比赛名单还没定,算是板上砸钉。”(应为“悬而未决”)
  2. 用于可更改的决定:错误示例:“计划只是草案,不能算板上砸钉。”(应改为“尚未确定”)
  3. 误写为‘板上钉钉’:虽意思相近,但“砸”更强调动作的果断性,混用可能影响语境。
  4. 形容主观意愿:错误示例:“我想去旅游,这事板上砸钉。”(应描述客观事实,而非个人想法)

总结:“板上砸钉”生动体现了“一锤定音”的坚决,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的不可逆性。

板上砸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板上钉钉

“板上钉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àn shàng dīng dīng,形容事情已经确定无疑,如同钉在板上的钉子无法改变。其含义表示事情已经得到了确凿的证据或结论,进展到无法更改的阶段。典故源于古代钉钉子的稳固性质。近义词包括铁定无疑、确凿无疑等,反义词为变幻莫测、未定之数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例如,“计划、决定、合同”等已经确定的事情,可用“板上钉钉”来形容。错误用法是在事情未完全确定前轻率使用,或用于形容人的性格行为。

既成事实

本文介绍了“既成事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描述已经完成或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或结果。同时,也给出了在不同语境下如何合理使用该成语的建议。

鹿死谁手是什么意思

“鹿死谁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ù sǐ shuí shǒu,用来比喻在争夺或竞争中不知道谁会取得胜利或最终胜利归属于谁。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楚汉相争时期。该成语用于形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或比赛中未知结果的情况。其近义词有难以预料、胜负难分、悬而未决等。反义词有一决胜负、胜券在握、毫无悬念等。应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于非竞争性事件、已知结果的情况以及不恰当的语境。

铁板钉钉是什么意思

铁板钉钉的读音铁板钉钉的读音为:tiě bǎn dīng dīng。铁板钉钉的含义“铁板钉钉”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事情已经确定无疑,如同铁板被钉子牢牢钉住一样,无法改变或动摇。它强调了事情的确定性和稳固性。铁板钉钉的典故“铁板钉钉”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的形象性表达方式让人联想到铁制品的坚固和稳定,因此常用来形容事情的确定性。在古代,人们可能用类似的方式形容事情的稳固性,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铁板钉钉的近义词板上钉钉:与“铁板钉钉”意思相近,都表示事情已经确定无疑。坚定不移:形容立场、态度等固定不变,与“铁板钉钉”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确凿无疑:表示事情的真实性无可置疑,与“

成事不说

“成事不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shì bù shuō,意指事情已经成功完成,无需再解释或讨论。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的典故,强调在事情完成后无需过多解释。其含义也形容一个人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近义词有“功成不居”等,反义词包括“吹毛求疵”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例如,在已经完成的项目、达成的协议或已经圆满完成的任务上,无需再过多讨论和解释,应“成事不说”,开始下一步工作或行动。

《小故事大道理》钉子读后感

《小故事大道理》钉子读后感(第1篇)《小故事大道理》钉子读后感初读《小故事大道理》中关于“钉子”的短篇故事,给我的初步印象就是深邃与警醒。其情节虽然简洁,但其内在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与道德教训,却是耐人寻味,让人受益匪浅。故事虽小,却蕴涵大道理。在书中,这个“钉子”故事并没有复杂的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它以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人因一时冲动而在木板上钉下钉子,再到后来因悔恨而拔去钉子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的冲动与悔过。故事虽短,却能引人深思,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书中最值得分享的部分,是它所传达的“言行有度”的道理。人们在愤怒或冲动时,往往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的读音未雨绸缪的读音为wèi yǔ chóu móu。未雨绸缪的含义“未雨绸缪”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它强调了预见性和前瞻性,即在做事情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每个字的含义未:指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雨:指降雨,引申为各种事情的发生。绸缪:指紧密细致的准备和规划。未雨绸缪的典故“未雨绸缪”的典故源于《诗经》中的《国风·周南·汉广》篇。原句为“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无稽之言,勿听;无稽之事,勿为;未雨而绸缪,无备而患至。”意思是说在未下雨之前就要修缮房屋、备好雨具,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降雨。这个典故强调了预防和准备的重要性。未雨绸缪的

杀鸡哧猴是什么意思

"杀鸡哧猴"是一个成语,形容对小事过度反应或采取过激的行动。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警示人们要冷静处理事情。其近义词包括小题大做、杯弓蛇影等,反义词为泰然处之、临危不乱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用法和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来因去果是什么意思

"来因去果"是一个成语,意指追究事情的发生原因和结果,以了解事物的全貌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对事情来龙去脉的探索。其近义词包括“前因后果”、“始末缘由”和“原原本末”。在运用该成语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乱用场合、搭配不当和滥用简化。只有全面了解事情的“来因去果”,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处理问题。

不堪设想

本文介绍了“不堪设想”这一形容词短语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它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结果非常糟糕,严重到难以预料或想象的地步。文章详细解释了不堪设想的含义,并提供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同时,通过举例说明了不堪设想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堪设想”这一表达方式。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