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砸钉

板上砸钉:成语详解

读音

板上砸钉(bǎn shàng zá dīng)

含义

  • :木板,指固定的载体。
  • :表面,指明确的位置。
  • :用力敲击,表示确定、落实。
  • :钉子,象征不可更改的决定。

整体含义:比喻事情已经确定,无法更改,强调结果的不可动摇性。

典故

  1. 木工传统:古代木匠在制作家具时,一旦钉子钉入木板,便难以拔出,引申为“定局”。
  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言必信,行必果”,与“板上砸钉”的坚定性相通。
  3. 民间俗语演变:从“钉死”到“板上钉钉”,逐渐固定为成语。

近义词

  1. 木已成舟: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2. 覆水难收:比喻事情无法挽回。
  3. 一锤定音:最终决定,不容争议。

反义词

  1. 悬而未决:事情尚未确定。
  2. 模棱两可:态度或结果不明确。
  3. 朝令夕改:决定频繁变动,缺乏稳定性。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说放假日期是“板上砸钉”,我们都很开心!
  2. 小学高年级:比赛结果“板上砸钉”,我们队获得了冠军。
  3. 初中:合同签完,“板上砸钉”,双方必须履行承诺。
  4. 高中:历史事件的结论已是“板上砸钉”,但学术界仍有争议。
  5. 大学/成人:公司合并的事“板上砸钉”,员工开始调整岗位。
  6. 书面语:政策一旦“板上砸钉”,便需严格执行。
  7. 口语:这事儿“板上砸钉”了,别再多说啦!
  8. 比喻用法:他的决心就像“板上砸钉”,谁也劝不动。
  9. 否定句:虽然大家反对,但决定并非“板上砸钉”。
  10. 疑问句:你说考试时间“板上砸钉”,真的不能改了吗?

错误用法

  1. 形容不确定的事:错误示例:“比赛名单还没定,算是板上砸钉。”(应为“悬而未决”)
  2. 用于可更改的决定:错误示例:“计划只是草案,不能算板上砸钉。”(应改为“尚未确定”)
  3. 误写为‘板上钉钉’:虽意思相近,但“砸”更强调动作的果断性,混用可能影响语境。
  4. 形容主观意愿:错误示例:“我想去旅游,这事板上砸钉。”(应描述客观事实,而非个人想法)

总结:“板上砸钉”生动体现了“一锤定音”的坚决,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的不可逆性。

你可能感兴趣

板上钉钉

“板上钉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àn shàng dīng dīng,形容事情已经确定无疑,如同钉在板上的钉子无法改变。其含义表示事情已经得到了确凿的证据或结论,进展到无法更改的阶段。典故源于古代钉钉子的稳固性质。近义词包括铁定无疑、确凿无疑等,反义词为变幻莫测、未定之数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例如,“计划、决定、合同”等已经确定的事情,可用“板上钉钉”来形容。错误用法是在事情未完全确定前轻率使用,或用于形容人的性格行为。

既成事实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既成事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描述已经完成或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或结果。同时,也给出了在不同语境下如何合理使用该成语的建议。

鹿死谁手是什么意思

“鹿死谁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ù sǐ shuí shǒu,用来比喻在争夺或竞争中不知道谁会取得胜利或最终胜利归属于谁。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楚汉相争时期。该成语用于形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或比赛中未知结果的情况。其近义词有难以预料、胜负难分、悬而未决等。反义词有一决胜负、胜券在握、毫无悬念等。应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于非竞争性事件、已知结果的情况以及不恰当的语境。

成事不说是什么意思

“成事不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shì bù shuō,意指事情已经成功完成,无需再解释或讨论。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的典故,强调在事情完成后无需过多解释。其含义也形容一个人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近义词有“功成不居”等,反义词包括“吹毛求疵”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例如,在已经完成的项目、达成的协议或已经圆满完成的任务上,无需再过多讨论和解释,应“成事不说”,开始下一步工作或行动。

《小故事大道理》钉子读后感

《小故事大道理》钉子读后感(第1篇)《小故事大道理》钉子读后感初读《小故事大道理》中关于“钉子”的短篇故事,给我的初步印象就是深邃与警醒。其情节虽然简洁,但其内在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与道德教训,却是耐人寻味,让人受益匪浅。故事虽小,却蕴涵大道理。在书中,这个“钉子”故事并没有复杂的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它以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人因一时冲动而在木板上钉下钉子,再到后来因悔恨而拔去钉子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的冲动与悔过。故事虽短,却能引人深思,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书中最值得分享的部分,是它所传达的“言行有度”的道理。人们在愤怒或冲动时,往往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来因去果是什么意思

"来因去果"是一个成语,意指追究事情的发生原因和结果,以了解事物的全貌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对事情来龙去脉的探索。其近义词包括“前因后果”、“始末缘由”和“原原本末”。在运用该成语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乱用场合、搭配不当和滥用简化。只有全面了解事情的“来因去果”,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处理问题。

悬而未决是什么意思

悬而未决的读音读音:xuán ér wèi jué拼音:xuán二声,ér轻声,wèi四声,jué二声。悬而未决的含义“悬而未决”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字面意思为“悬挂在空中没有决定”,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确定。具体来说,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情况或问题处于一种不确定、未解决的状态,需要进一步的行动或决策来得到解决。悬而未决的典故“悬而未决”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它在日常使用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面对问题或困境时的一种状态,即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或决定。悬而未决的近义词未定论:指某个问题或事情还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或结果。悬案:指某个案件或问题尚未得到

历历可考是什么意思

“历历可考”是一个成语,指事情的经过、来龙去脉等都可以查考得十分清楚。该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史记》。它常用于描述历史事件或文献记录的详尽与清晰,在历史、文学和学术研究中常被使用。其近义词包括“确凿无疑”、“有案可查”等,反义词有“含糊其词”、“模糊不清”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境的匹配,避免错误的用法和搭配不当的词语。

吉凶未卜是什么意思

吉凶未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í xiōng wèi bǔ。它的含义是事情的发展趋势或结果尚未可知,无法预料是好是坏,用于形容某件事情的进展或结果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占卜文化。吉凶未卜的近义词包括未定之数、悬而未决、不可知论等,反义词为吉凶已定、命运可测、确定无疑等。在实际应用中,吉凶未卜常用于描述项目、合同、战争、人生选择等事物的不确定性。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不能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也不能误用或滥用。

三差两错是什么意思

三差两错的读音为sān chà liǎng cuò,是一个描述事情中出现的小错误或偏差的汉语成语。其含义为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出现的多次疏忽和错误。该成语源于日常中对事物处理不当的情景,其近义词有误错误百出、疏忽大意等,反义词有准确无误、一丝不苟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恰当语境,避免滥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