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鬼求神
读音
bài guǐ qiú shén
含义
- 拜:行礼、敬奉。
- 鬼:迷信中的鬼魂、邪祟。
- 求:请求、祈求。
- 神:神明、神灵。
整体含义:指盲目迷信鬼神,希望通过祭祀、祈祷等方式获得帮助或解决问题。多含贬义,形容人愚昧无知或病急乱投医的行为。
典故
- 《左传·昭公二十年》: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批评某些人“不务德而求鬼神”,认为他们不修德行,反而依赖鬼神之力,最终难逃灾祸。 - 《后汉书·方术传》:
东汉时期,民间盛行巫蛊之术,许多人“拜鬼求神”以避祸,但最终往往被骗财害命。 - 《聊斋志异》:
清代蒲松龄在故事中讽刺某些人“遇事辄拜鬼求神”,结果不仅未能如愿,反而招致更大的麻烦。
近义词
- 求神问卜:通过占卜、祭祀等方式寻求神明指点。
- 烧香拜佛:指盲目迷信宗教仪式,希望得到保佑。
- 病急乱投医:比喻在危急情况下盲目寻求解决办法。
- 迷信鬼神:过分相信鬼神的力量。
反义词
-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不依赖虚幻力量。
- 自力更生:依靠自身努力克服困难。
- 破除迷信:反对盲目信仰鬼神。
- 科学理性:以科学态度对待问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考试前不复习,反而去庙里拜鬼求神,结果还是没考好。
- 奶奶生病了,爸爸说不能光拜鬼求神,要带她去医院。
-
小学高年级:
- 遇到困难要动脑筋解决,不能总是拜鬼求神。
- 古代人遇到旱灾时,常常拜鬼求神,希望老天降雨。
-
初中:
- 现代社会讲究科学,拜鬼求神的做法已经过时了。
- 他生意失败后不去反思,反而整天拜鬼求神,真是愚昧。
-
高中:
- 某些地区至今仍保留拜鬼求神的陋习,阻碍了社会进步。
- 与其拜鬼求神,不如脚踏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
大学及以上:
- 从心理学角度看,拜鬼求神行为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
-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拜鬼求神的迷信思想仍有市场,值得深思。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拜鬼求神,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错误,应改为“他潜心修行”)
-
混淆对象:
- ❌ 科学家拜鬼求神,最终发明了新药。(错误,科学家应依靠实验)
-
场景不当:
- ❌ 公司遇到危机,经理带领员工拜鬼求神。(错误,应制定应对策略)
-
过度夸张:
- ❌ 他每天拜鬼求神,连吃饭都要先祭拜。(错误,不符合现实逻辑)
总结:“拜鬼求神”多用于批评迷信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怕鬼有鬼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怕鬼有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因过度担心某种事物而真的遭遇该事物,或事情的反效果。其典故源于民间传说和日常经验。近义词如疑神疑鬼、惶恐不安等,反义词如心安理得、镇定自若等。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显得消极或迷信。
拔苗助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拔苗助长"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急功近利、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指强行改变事物发展进程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文章通过农夫教育子女、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和农业生产过度干预等例子阐述了拔苗助长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拔苗助长这一成语。
5个病急乱投医的真实案例 教你如何避免盲目行动
“病急乱投医”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紧急或危急情况下因心急意乱而盲目寻求解决办法或帮助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期。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病急乱求医、慌不择路等,反义词为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来恰当运用,避免用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例如,在面临困难或紧急情况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轻易病急乱投医。
百动不如一静
“百动不如一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dòng bù rú yī jìng。它的含义是在某些情况下,保持安静和静止可能比频繁的动作或活动更有益或更有效。这个成语强调在某些战斗中保持静止和沉默的重要性,并强调精确的判断和冷静的决策能更好地应对敌人。其近义词包括静观其变、以静制动等。反义词为百般折腾等。在处理问题或危机时,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冷静思考,避免盲目行动。但不应误解为任何情况下都应静止不动,需根据具体情境理解并应用其含义。
刻鹄类鹜是什么意思
刻鹄类鹜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意味着模仿不得法,失去原有的特色或本质。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在模仿别人时,如果不得其法,反而会失去自己的特色。除了出自古代的雕刻家和书法家故事,也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成语类似。刻鹄类鹜的近义词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等,反义词有出类拔萃、惟妙惟肖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包括学习艺术、工作管理等方面。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情况下盲目模仿他人,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
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施效颦”的读音、含义、典故、历史来源、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结果反而显得更加笨拙或丑陋。文章详细解释了东施效颦的典故和含义,并列举了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东施效颦的使用场景。最后,强调了在使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枉辔学步是什么意思
枉辔学步的读音读音:wǎng pèi xué bù标注拼音:wǎng(第三声),pèi(第四声),xué(第二声),bù(第四声)枉辔学步的含义“枉辔学步”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学习走路却因方法不当而走错了路,导致无法顺利前行。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忘掉了,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枉辔学步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年轻人,看到别人走路走得很好,就想要学习。于是他开始模仿别人的走路姿势,但因为方法不当,结果越走越错,最终不仅没有学会别人的走路技巧,还把自己原有的走路方式也忘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注重方法和技巧,
以火救火是什么意思
以火救火的读音以火救火读作 yǐ huǒ jiù huǒ。以火救火的含义以火救火,字面意思为用火来扑灭火势。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困难或问题,结果反而使事情更加严重或复杂。此成语常用来形容处理问题时采取的方法不当,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以火救火的典故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个人家失火,他看到邻居家也有火势,便急忙提水去帮助邻居灭火。然而,他的行为并没有起到任何帮助,反而因为自己的举动使得自己家的火势更加蔓延开来。典故二: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交战,秦国大败赵国后,赵国的相国廉颇想出兵反击秦国。但他的策略被认为是以火救火,因为赵国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而秦国则士气高昂。最终,赵国的反击并未成功,反而损失
把薪助火
“把薪助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拿着柴火去助长火势,形容用增加燃料的方式来助长事态的发展,使事态变得更加严重或难以控制。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其近义词包括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等,反义词有釜底抽薪、灭火救灾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含义,避免误用为正面意义或使用场合不当。
膝痒搔背是什么意思
膝痒搔背的读音膝痒搔背的读音为:xī yǎng sāo bèi,其中xī为第一声,yǎng为第三声,sāo为第一声,bèi为第四声。膝痒搔背的含义膝痒搔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当自己的膝盖发痒时,却去搔背,形容做事不得法,方法错误或方向不对。它用来比喻做事方法不正确,反而做了一些不相关或者不恰当的事情。膝痒搔背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非常愚笨的人,他的膝盖发痒,却误以为是因为背部的缘故,于是他就去搔背。结果不仅没有止痒,反而更加难受。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膝痒搔背”,用来形容做事方法不对,反而适得其反。膝痒搔背的近义词不得要领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缘木求鱼以上成语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