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相看:一个充满轻蔑的成语
读音
bái yǎn xiāng kàn
含义
“白眼”指眼珠向上翻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部分;”相看”意为看待、对待。”白眼相看”合起来形容用轻蔑、不屑或厌恶的眼神看人,表示对对方的鄙视或不满。
典故
- 阮籍的”青白眼”: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性格放达,不拘礼法,对待不喜欢的人就用白眼相看,而见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则用青眼(正眼)相待。他的母亲去世时,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认为他俗不可耐,便以白眼相对;后来嵇康带着酒和琴前来,阮籍大喜,立即以青眼相迎。
- 《世说新语》记载:在《世说新语·简傲》篇中也有类似记载:”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康归,见之即曰:’凤,凡鸟也。’喜乃悟。”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说”白眼相看”,但表现了类似的态度。
近义词
- 冷眼旁观:用冷淡的态度在一旁观看,不参与其中。
- 嗤之以鼻: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
-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 视如敝屣:看得如同破鞋子一样,比喻极其轻视。
- 睥睨一切:斜着眼睛看一切,形容傲慢轻视的样子。
反义词
- 青眼有加:用正眼相看,表示对人的重视或喜爱。
-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对人的进步或变化的赞赏。
- 另眼相看: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表示特别重视。
- 肃然起敬:表现出恭敬的态度。
- 仰慕已久:表示对某人长期以来的敬仰。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考试作弊被发现了,同学们都白眼相看。
- 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对学习困难的同学白眼相看。
-
小学高年级:
- 他对那些欺负弱小的人总是白眼相看。
- 班级里不应该有人因为家境不同而被白眼相看。
-
初中:
- 那位著名作家对抄袭行为向来白眼相看。
- 她因为坚持原则而被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白眼相看。
-
高中:
- 在学术圈内,对学术不端行为人人白眼相看。
- 他对那些趋炎附势之徒从来都是白眼相看。
-
大学及以上:
- 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对媚俗文化保持白眼相看的态度。
-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够对金钱至上观念白眼相看的人越来越少了。
-
文学作品:
- “他走进房间,众人皆白眼相看,仿佛他是什么不洁之物。”(小说描写)
- “在那个年代,对离经叛道者,世人无不白眼相看。”(历史散文)
-
日常对话:
- “你怎么能这样白眼相看自己的同事呢?”
- “我对他那种傲慢的态度只能白眼相看。”
-
新闻报道:
- 公众对这位政客的虚伪言论白眼相看。
- 环保人士对破坏生态的行为一贯白眼相看。
-
学术写作:
- 学界对这种缺乏严谨性的研究方法普遍白眼相看。
- 真正的学者应对学术造假行为白眼相看。
-
商务场合:
- 商场中,对不诚信的商业行为应当白眼相看。
- 他对那些靠关系而非能力上位的人总是白眼相看。
错误用法
- 误解为字面意思:错误地认为”白眼相看”就是简单地用眼睛白色部分看人,而忽略了其中的轻蔑含义。例如:”他因为眼睛不舒服而白眼相看”(错误)。
- 对象不当:用于描述对无生命物体的态度。例如:”我对这件衣服白眼相看”(错误,除非拟人化使用)。
- 程度不当:用于描述轻微的不满或普通的看法不同。例如:”我对这部电影白眼相看,因为它不够精彩”(过度使用,建议用”不太喜欢”)。
- 褒贬混淆:误用为正面含义。例如:”老师对优秀学生白眼相看”(完全错误,应改为”青眼有加”)。
- 场景不当:在需要表达同情或理解的场合使用。例如:”我们应该对弱势群体白眼相看”(完全错误,违背成语本意)。
- 语法错误:错误地拆分使用。例如:”他白着眼睛相看我”(不符合成语固定搭配)。
- 混淆近义词:与”冷眼旁观”混淆。例如:”他只是站在一旁白眼相看,没有参与”(这里更适合用”冷眼旁观”)。
- 过度使用:在不需要强调轻蔑态度的场合使用。例如:”我对这个提议白眼相看”(除非确实表达强烈反对,否则过于强烈)。
你可能感兴趣
瞯的拼音
瞯是一个汉字,拼音为jiàn和xián,部首为目。瞯的含义包括窥视、视、看等,也可表示眼睛斜视、眼睛上视等。此外,瞯还有眼病、癫痫病等含义,也可表示英武奋勇的样子。同时,瞯也是一个姓氏。
描写阮籍的诗词
阮籍,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才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后世所敬仰的对象。他的诗词作品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魅力与文化价值。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阮籍的诗词与文化魅力。首先,通过几首不同的诗词来展现阮籍的文学魅力。这些诗词描绘了阮籍在不同情境下的心境和情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洞察。同时,这些诗词也展现了阮籍的个性和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对他的才情和志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次,阮籍的文化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深度上。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阮籍的人生观和文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
辞严气正
辞严气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yán qì zhèng。其含义为言辞严厉,正气浩然,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的正直、刚毅的气质。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或历史故事,用于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其近义词包括义正辞严、言辞刚毅、正气浩然等。反义词则包括言不由衷、轻言软语、虚应故事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合适性,避免误用。例如,他在法庭上的言辞庄重严肃,表现出辞严气正的气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负荆请罪
负荆谢罪的读音为fù jīng xiè zuì,表示背负荆条向对方道歉认错,源自《左传》中的故事。其含义是表示深刻的歉意和悔意,并常用于形容因自己的错误而向对方道歉的行为。近义词包括赔礼道歉、忏悔认错、负谴谢过。反义词为拒不认错、无视过错、推诿责任。在正确使用时,负荆谢罪可用于表示深刻的道歉和认错态度。但在某些场合使用不当可能会显得夸张或矫情。同时,需避免与“认错”或“赔礼”混淆使用,以确保准确表达深刻的道歉和认错态度。
盈盈秋水是什么意思
盈盈秋水的读音盈盈秋水的读音为"yíng yíng qiū shuǐ",其中"yíng yíng"形容清澈、明亮的样子,"qiū shuǐ"则是指秋天的水。盈盈秋水的含义"盈盈秋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眼神或液体等清澈明亮,如同秋天的水一样,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女子的眼神清澈明亮,具有迷人的魅力。盈盈秋水的典故"盈盈秋水"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秋水景色的描写。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秋水来比喻女子的眼神或液体的清澈明亮。比如《诗经》中就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秋水来描绘女子的美丽和清新。此外,在古代画作中也有许多以秋水为背景的佳作,使得这
护过饰非
护过饰非的读音为hù-guò-shì-fēi,指掩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粉饰或美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近义词包括矫揉造作、矫情饰行等。反义词包括知错能改、坦诚相待等。该成语常被用于形容个人行为,但需注意其用法,避免滥用或混淆使用。文章中也提到了错误用法,如滥用护过饰非的用法、将“护过”与“饰非”混淆使用以及将护过饰非用于个人以外的场合都是不恰当的。
鞠躬屏气
“鞠躬屏气”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极度恭敬、专注或紧张时的状态。源自古代礼仪文化,人们在重要仪式或面对尊贵的人时,常鞠躬表示敬意,屏气保持肃静和专注。其近义词包括恭敬谨慎、全神贯注、肃然起敬等,反义词则为漫不经心、轻视傲慢、散漫懈怠等。该成语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注意适用场合和语境,避免字词错误和搭配不当。
金人三缄
“金人三缄”是一个成语,原意指金制人形像的嘴巴被三重封缄,后用来形容言辞谨慎,不轻易发表意见或言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周朝时期,用来强调说话要谨慎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慎言慎行、缄口不言等,反义词则是口若悬河等。在不同的语境中,“金人三缄”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该成语通常用于特定场合下,应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
改恶从善
本文介绍了成语“改恶从善”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强调从恶劣转变为善良的积极意义,表达一个人或组织在认识到错误或不良行为后决心改变并采取善良、正当的行为。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误用情况。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前fda官员认错_读后感
《前FDA官员认错》读后感汇总读完《前FDA官员认错》这本书后,我深感震撼和敬佩。这本书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社会道德与责任的反思。前FDA官员在面对重大决策失误时,没有选择逃避或推卸责任,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这种勇气和担当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书中的前FDA官员的认错态度十分真诚,他不仅坦诚地承认了错误,更表达了对受影响各方的深深歉意。这种真诚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悔意和对改正错误的决心。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诚信和责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在面对错误和责任时,我们应该勇于承担、积极改正,而不是逃避和推卸。只有勇于面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书中的故事背景虽然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