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八股: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读音
白话八股:bái huà bā gǔ
含义
- 白话:指现代汉语的通俗表达方式,与文言文相对,平易近人,易于理解
- 八股:原指明清科举考试中规定的文章格式,结构固定,内容空洞
- 整体含义:指形式上模仿八股文的固定格式,但内容使用白话文写作的文章。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使用现代语言,但思想僵化、形式呆板的文章或言论
典故
- 科举八股文的演变: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要求考生按照”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写作,内容必须”代圣贤立言”,不得自由发挥。这种形式主义的写作方式被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猛烈抨击。
- 新文化运动中的批判: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八不主义”,反对模仿古人、无病呻吟的旧文学,提倡白话文。但后来发现,即使使用白话文,如果思想不解放,仍可能陷入新的形式主义,于是有了”白话八股”的说法。
- 现代应用: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批评党内一些同志写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是”新八股”,这种批判后来也延伸到白话八股的讨论中。
近义词
- 党八股:特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写的空洞无物、套话连篇的文章
- 新八股:泛指各种形式主义的新式文章写作方式
- 套话连篇:形容文章或讲话中充满固定模式的空话
- 形式主义: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工作或写作作风
- 陈词滥调:陈旧而不切实际的话,老生常谈
反义词
- 言之有物:文章或讲话有实际内容,不空洞
- 生动活泼:语言表达富有生机和变化
- 别开生面: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局面
- 独抒己见: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 深入浅出:内容深刻但表达浅显易懂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 老师说我作文像”白话八股”,总是开头”今天天气真好”,结尾”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
- 小明写检讨书每次都一样,简直是”白话八股”。
- 我们班黑板报上的文章太像”白话八股”了,每个月都差不多。
- 校长讲话总是那几句,同学们说这是”白话八股”。
- 写日记不能变成”白话八股”,每天记录不同的事情才有意思。
初中阶段例句
- 有些同学的议论文开头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结尾”让我们共同努力”,这种”白话八股”应该避免。
- 新闻报道如果总是用同样的套路写,就会沦为”白话八股”。
- 班会发言不要搞”白话八股”,说些真心话更有意义。
- 历史小论文如果只是堆砌资料没有自己观点,就是”白话八股”。
- 科学报告不能写成”白话八股”,要有真实的实验数据和结论。
高中阶段例句
- 学术论文最忌”白话八股”,必须有创新观点和严密论证。
- 政府工作报告如果只是罗列数字和口号,难免被批评为”白话八股”。
- 文学创作要避免”白话八股”,雷同的情节和人物设定会让读者厌倦。
- 网络上的很多评论文章都是”白话八股”,观点雷同,缺乏深度。
- 商业广告如果都使用相似的宣传语,就会变成”白话八股”式的营销。
大学及以上例句
- 学术界的某些论文虽然数据丰富,但论证框架千篇一律,实为”白话八股”。
- 政策解读文章如果只是机械重复文件内容,不分析实际问题,就是典型的”白话八股”。
- 企业文化宣传要避免”白话八股”,真实的故事比空洞的口号更有说服力。
- 国际关系分析如果总是套用固定模式,不考虑具体情境,就会陷入”白话八股”的窠臼。
- 技术文档写作也要防止”白话八股”,应该根据读者需求调整表达方式。
错误用法
-
混淆概念:将”白话八股”等同于所有白话文写作。实际上它特指那些虽然使用白话但形式僵化的文章,而非白话文本。
- 错误示例:”现代文学作品都是白话八股”(×)
- 正确用法:”某些官方文件虽然使用现代汉语,但结构呆板,是典型的白话八股”(√)
-
时代错位:将古代八股文直接称为”白话八股”。八股文本就是文言文写作,与白话无关。
- 错误示例:”明清科举考生写的都是白话八股”(×)
- 正确用法:”明清科举考的是文言八股文,现代某些形式主义的文章可称为白话八股”(√)
-
过度泛化:将所有固定格式的写作都称为”白话八股”。实际上,某些文体(如法律文书)需要固定格式,不能简单归为此类。
- 错误示例:”合同文本都是白话八股”(×)
- 正确用法:”某些总结报告套用固定模板而没有实质内容,是白话八股”(√)
-
情感误用:将”白话八股”用作褒义词。该成语始终带有批评意味。
- 错误示例:”他的文章结构严谨,真是优秀的白话八股”(×)
- 正确用法:”他的文章虽然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是典型的白话八股”(√)
-
对象错误:用于形容口语表达。”白话八股”特指书面写作形式。
- 错误示例:”他说话像白话八股”(×)
- 正确用法:”他写的文章像白话八股”(√)
你可能感兴趣
半文半白
半文半白的读音为bàn wén bàn bái,含义为文章或讲话中既有文雅的词句又有通俗的口语表达,呈现出既有文化底蕴又容易理解的风格。这种表达方式既照顾了文化水平高的人和普通人的欣赏需求,也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半文半白并没有特定的典故出处,它在古代文学中就已出现。使用半文半白时需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应根据具体语境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运用和调整。
描写去年今日的诗词
这篇文章收录了五篇关于描写“去年今日”的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古诗词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每篇文章都包含多篇诗词,以“去年今日”为背景或引子,描绘时光的流逝、回忆过去的情景以及表达对未来的期许。这些诗词内容富含深情,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
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古诗词中的战争之歌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诗词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解析: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决心。金甲被黄沙磨穿,暗示了战争的持久和战士的坚韧。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战士们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诗词二:烽火戏诸侯,国破山河在。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解析:此句以烽火戏诸侯的场景,表达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即使国家破碎,山河依旧,但人民的痛苦和国家的衰败却无法挽回。二、文章内容古诗词中,战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们用他们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悲壮和决心跃然纸上。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那
描写完颜雍的诗词
这几篇文章都是关于描写完颜雍的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完颜雍的英勇善战、文治武功、仁德之心以及他的功绩和恩泽。这些诗词以现代人的视角来创作,旨在表达对完颜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但都突出了完颜雍的治理之功和德政。这些诗词展示了完颜雍的威严与尊贵,以及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整篇文章的摘要如下:本文提供了五篇以完颜雍为描写对象的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现代人的视角,展示了完颜雍的英勇善战、文治武功、仁德之心以及他的功绩和恩泽。每篇文章都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完颜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些文章旨在呈现完颜雍的治理之功和德政,以及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虽然以现代人的视角
描写诗词的排比句
本文是一篇关于描写诗词排比句的文章,收录了多首古诗词并进行了详细解析。这些诗词运用了排比手法,在形式上展现了宏大的背景、丰富的情感色彩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内容上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理解与感悟。文章希望满足读者的需求。文章主要分为五篇内容,包括古诗词原文和对应的解析,每一篇内容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入手,展现了诗词的魅力和深度。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富有诗意和文学价值的文章。摘要如下:本文是一篇关于描写诗词排比句的文章,收录了五篇内容,包括多篇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运用了排比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人生哲理、友情爱情等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悟。文章展现了诗词的魅力和深度,
描写须弥山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须弥山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诗意的方式描绘了须弥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虽然直接描写须弥勒山的诗词并不多见,但作者通过借鉴其他诗词和结合佛教文化,尝试对须弥山进行诗意表达。文章包括了对须弥山的开篇之语、诗意描绘、借鉴与启示以及附诗等内容。希望这些文章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带您进入一个诗意盎然的须弥山世界。
陈言老套
陈言老套的读音为chén yán lǎo tào,指陈旧而不合时宜的言论或内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缺乏创新性、重复老旧的言论或表达方式。它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常用来批评过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作品。其近义词包括老生常谈、陈腐不堪等,反义词有独辟蹊径、推陈出新等。使用陈言老套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和与传统、经典等概念混淆。错误使用方式包括滥用语境、与传统混淆以及与经典对立。这篇文章全面介绍了陈言老套的含义、用法和注意事项。
繁文末节
繁文末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n wén mò jié。其含义指的是繁琐复杂的礼仪或规章制度中不重要的细节或部分。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礼仪制度,用来形容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主要问题或实质性的内容。繁文末节的近义词包括繁文缛节、冗词赘句和细枝末节,反义词包括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和提纲挈领。在处理工作、写作和学习时,应该注重实质性内容,避免陷入繁文末节的细节中。同时,该成语常常被误用为形容某个人或事物过于繁琐、复杂、琐碎,但正确的用法应该是用来形容某个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中不重要的细节部分。
瘠义肥辞
瘠义肥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 yì féi cí。它形容言辞华丽而内容贫乏空洞,即内容与形式不相称。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批评,批评一些作者为了追求辞藻华丽而忽视文章内容实质性价值。其近义词有华而不实、虚应故事、空洞无物等。反义词包括言之有物、内容充实、言之有理等。在使用时,要避免错误地描述事物只注重外表而忽略实质性价值,或在写作中过度追求修辞手法而忽略文章内容和思想表达。正确的使用例子是,他的演讲虽然辞藻华丽,但内容言之有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词华典赡
本文介绍了成语“词华典赡”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言辞优美、学识渊博的人或文章。同时,也提供了关于正确使用该成语的注意事项,避免错误用法和滥用。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词华典赡”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