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黑颠倒:是非混淆的成语解析
读音
bái hēi diān dǎo
含义
- 白:指白色,象征正确、光明、正义。
- 黑:指黑色,象征错误、黑暗、邪恶。
- 颠倒:上下或前后倒置,比喻混淆、错乱。
整体含义:形容故意混淆是非,把对的当成错的,错的当成对的,歪曲事实。
典故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司马迁在评价屈原时写道:“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其中“谗人间之”即指小人颠倒黑白,使忠臣蒙冤。 - 《韩非子·说难》
韩非子提到:“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若君主不辨是非,听信谗言,就会导致“白黑不分”。 - 《后汉书·杨震传》
东汉杨震因正直敢谏遭宦官陷害,后人评价:“白黑溷淆,清浊同源。”即指朝廷中奸臣当道,混淆是非。
近义词
- 混淆是非:故意把对的说成错的,错的说成对的。
-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歪曲事实(典出赵高)。
- 颠倒是非:与“白黑颠倒”同义,强调故意歪曲真相。
- 以白为黑:直接表达把白的当成黑的,形容故意混淆。
反义词
- 明辨是非:清楚区分对错,不混淆事实。
- 黑白分明:比喻界限清晰,是非明确。
- 泾渭分明:形容界限清楚,不混杂。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例句)
- 他故意把同学的作业本藏起来,还说是别人弄丢的,真是白黑颠倒。
- 老师批评了撒谎的小明,因为他白黑颠倒,把错误推给同桌。
中学阶段(中等难度)
- 历史上许多忠臣被奸臣陷害,就是因为小人白黑颠倒,蒙蔽了君主。
- 在辩论赛中,对方辩手为了赢,竟然白黑颠倒,歪曲事实。
- 新闻报道必须客观,不能白黑颠倒,误导公众。
高中及以上(复杂例句)
- 某些政客为了利益,不惜白黑颠倒,将侵略美化成“解放”。
- 在司法案件中,若证据被篡改,就会导致白黑颠倒的判决。
- 网络谣言常常白黑颠倒,把受害者污蔑成加害者。
- 他的回忆录里充满了白黑颠倒的叙述,试图为自己洗白。
-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我们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白黑颠倒。
错误用法
-
误用场景:形容颜色搭配错误。
- ❌ 错误例句:“这幅画白黑颠倒,配色很奇怪。”(正确应为“黑白搭配不当”)
-
误用场景:形容时间或顺序错乱。
- ❌ 错误例句:“他熬夜工作,作息白黑颠倒。”(正确应为“昼夜颠倒”)
-
误用场景:形容情绪变化。
- ❌ 错误例句:“她心情不好,喜怒白黑颠倒。”(正确应为“喜怒无常”)
总结:“白黑颠倒”专指是非混淆,不可用于描述颜色、时间或情绪的变化。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白黑分明
本文介绍了成语“白黑分明”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是非、善恶、真假等界限分明,毫不含糊。文章还强调了其清晰、明确、毫不混淆的特点,并提供了有关白黑分明的多个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翻黄倒皁
本文介绍了成语“翻黄倒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状态极度混乱、糟糕,如同土地被翻动和黑白颠倒。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从字面上理解。近义词如“乱七八糟”、“颠三倒四”、“一塌糊涂”等,反义词如“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安然无恙”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其用法和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不知颠倒
"不知颠倒"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hī diān dǎo,表示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或处理方式混乱无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混乱、言行颠倒。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指方位或顺序的错乱。近义词有杂乱无章、颠三倒四等,反义词有条例分明、井然有序等。在运用时要注意避免描述不当和过度简化。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的应用。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主客颠倒是什么意思
主客颠倒的读音主客颠倒的读音为:zhǔ kè diān dǎo。主客颠倒的含义主客颠倒是指将主体和客体的位置颠倒,即把应该作为主要或中心的事物放在了次要或从属的位置,而将应该作为次要或从属的事物放在了主要或中心的位置上。这种用法往往会造成语言上的不准确或逻辑上的混乱。主客颠倒的典故主客颠倒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的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例如,在《红楼梦》中,就有“主仆颠倒”的说法,用来形容贾府中主仆关系混乱的现象。此外,在古代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因为主客颠倒而导致的语言不准确或逻辑混乱的情况。主客颠倒的近义词宾主错位轻重倒置宾主不分主体客体混淆颠三倒四主客颠倒
倒果为因
本文介绍了成语“倒果为因”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把原因和结果颠倒,混淆是非、逻辑混乱。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在实际语境中使用该成语,并强调了在日常交流中要避免使用以避免混淆和误解。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ěn mò dào zhì,意指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弄颠倒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顺序或主次关系。本末倒置源自《诗经》中的典故,强调先建立根本的道德原则,再去处理具体事情。文章还介绍了本末倒置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场景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错误用法情况。
倒因为果
倒因为果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把因果关系弄颠倒,把原因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该成语源于古代故事,其典故和出处广泛存在于古代文献中。倒因为果的读音为dào yīn wéi guǒ。其近义词包括本末倒置、缘木求鱼、舍本逐末等。反义词包括因果分明、顺理成章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混淆因果关系、忽略主要因素以及错误应用于科学医学等领域,以避免误导他人或产生严重后果。
颠倒阴阳
“颠倒阴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ān dǎo yīn yáng。它表示事物完全颠倒了黑白,混淆了是非。该成语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用来形容某些极端情况或不可思议的事情。其近义词有混淆黑白、颠三倒四等,反义词有井然有序、条理分明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同时指出了误用情况。
反客为主
本文介绍了“反客为主”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详细阐述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和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反客为主的错误用法,强调了在实际使用中要特别注意成语的适用场合和语境。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事物轻重关系颠倒的现象,即看似微小的事物可能具有极大的价值或重要性,而看似重大的事物却可能价值甚微。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通过对比强调人们对事物价值的认知会受主观因素影响。其近义词包括“物以稀为贵”、“轻重倒置”等,反义词有“视重如轻”、“本末倒置”等。该成语在艺术创作、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应用,但需避免滥用和曲解其原意,以及在不适宜的语境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