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来报往

跋来报往:成语详解

读音

跋来报往(bá lái bào wǎng)

含义

  • :原指翻山越岭,引申为奔波、辛劳。
  • :表示方向,指前往某处。
  • :回报、回应。
  • :去、前往。

整体含义:形容双方频繁往来,互相奔走,多指亲友间密切交往或事务上的频繁互动。

典故

  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跋涉山川,以事天子。” 这里的“跋涉”与“跋来报往”有相似之处,指长途奔波往来。
  2. 《后汉书·李固传》
    “固与梁冀争权,跋来报往,终为所害。” 形容李固与权臣梁冀之间的激烈争斗,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近义词

  1. 你来我往:形容双方互动频繁。
  2. 礼尚往来:指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回应。
  3. 互通有无:指彼此交换所需,往来密切。
  4. 频繁交往:形容关系密切,经常互动。

反义词

  1. 老死不相往来:形容关系疏远,毫无联系。
  2. 形同陌路:指原本熟悉的人变得陌生,不再往来。
  3. 断绝往来:指彻底停止交往。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每天跋来报往,一起上学、放学。
    • 邻居家的阿姨经常给我们送水果,妈妈也会跋来报往,送些点心过去。
  2. 小学高年级

    • 两国使节跋来报往,商讨贸易合作事宜。
    • 春节期间,亲戚们跋来报往,互相拜年,热闹极了。
  3. 初中

    • 公司业务繁忙,员工们跋来报往,处理各种文件。
    • 古代商队跋来报往,在丝绸之路上运送货物。
  4. 高中

    • 外交官们跋来报往,为两国关系斡旋。
    • 学术会议上,学者们跋来报往,交流研究成果。
  5. 大学及以上

    • 在商业谈判中,双方代表跋来报往,最终达成协议。
    • 古代驿站制度使得信使能够跋来报往,传递重要军情。

错误用法

  1.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独自奔波。

    • ❌ 他一个人跋来报往,终于完成了任务。(正确应为“他独自奔波”)
  2. 错误场景:形容单向行为。

    • ❌ 老师跋来报往地批改作业。(正确应为“老师辛勤批改作业”)
  3. 错误场景:形容静态关系。

    • ❌ 他们虽然住得很近,但从不跋来报往。(正确应为“他们从不往来”)

总结:“跋来报往”强调双方的互动,不能用于单方面行为或静态关系。正确使用该成语,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跋来报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敌国通舟

敌国通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í guó tōng zhōu。这个成语表示的是两国在敌对状态下仍然可以通过友好交往来沟通,强调即使在敌对环境中也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增进理解和友谊。敌国通舟的典故源自《左传·僖公四年》,说明了晋国与虢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化解了矛盾。此外,该成语还有近义词如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共处等,反义词为兵戎相见等。在国际关系、商业合作及国际政治中,“敌国通舟”的精神尤为重要,应秉持这一原则,寻求和平解决争端,共同开拓市场并实现共赢。

拔来报往

拔来报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lái bào wǎng”,表示往来频繁,形容人或事物忙碌的状态。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于描述繁忙、忙碌的场景。拔来报往的近义词包括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等,反义词则包括静谧无声、安然无恙等。使用时需注意适用场景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社燕秋鸿是什么意思

社燕秋鸿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四处奔走、往来频繁的人或事物,也形容人或事物之间的交往频繁或离别之情。其源于古代民间传说,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社燕秋鸿的读音是shè yàn qiū hóng。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来往如梭、奔波劳碌等,反义词则是安定如常、安居乐业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搭配,避免误用。例如,一个人的工作性质经常需要四处奔走,可以形容他的生活像社燕秋鸿一样。

河鱼天雁

河鱼天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书信往来或信息传递的频繁和迅速。典故与古代交通和通信方式相关,河鱼和天雁象征信息的传递。该成语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意味着书信传递的方便快捷。其近义词包括音信频传、书信往来频繁等,反义词为信息孤岛、音信全无等。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依赖河鱼天雁传递信息,但这一成语仍用于形容信息交流的迅速和广泛。错误用法包括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或误用。

老死不相往来

本文介绍了“老死不相往来”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指因各种原因导致人们之间关系疏远,不再来往或联系,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形容人际关系冷漠、疏离的感慨和哀叹。此外,文章还列举了相关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指出了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该成语。

有来有往是什么意思

有来有往的读音有来有往的读音为:yǒu lái yǒu wǎng。其中“yǒu”为第三声,“lái”为第二声,“wǎng”为第三声。有来有往的含义“有来有往”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或物品的互相交流。它表示双方都有所行动,互相有所接触或往来。这个成语强调了交流的双向性,即不仅仅是一方的单向输出或输入,而是双方都有所作为,形成了互动的关系。有来有往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交往习俗。在古代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礼仪和规矩。其中,“有来有往”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交往方式。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和友好交往的精神。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人们之间的友好交

杯觥交错

本文介绍了“杯觥交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例句。该成语源于古代宴饮文化,用于形容众人共饮的热闹场面,传达出友谊和欢乐的意境。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适用场景和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一来一往是什么意思

一来一往的读音标注拼音:yī lái yī wǎng一来一往的含义"一来一往" 是一个表示相互交往或互动的成语。它通常用来描述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互动过程,即一方先进行某种行为或动作,另一方随后进行相应的反应或动作,如此反复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友好的、亲密的,也可以是敌对的、竞争的。一来一往的典故"一来一往" 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或出处,但它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它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如诗歌、小说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于日常口语中,形容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来一往的近义词互通往来:指相互之间经常有来往或交流。相互往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

闭门却扫

"闭门却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què sǎo,意思是关上门并打扫干净,形容专心读书或做学问,暂时搁置其他事情,表现出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其典故源于陶渊明和诸葛亮的隐居生活。近义词有"闭门读书"、"静心钻研"、"潜心修学",反义词包括"浮躁不安"、"热衷名利"、"奔波劳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错误用法包括将其误解为拒绝社交或在不需要表达专心致志的语境中使用。

打得火热

"打得火热"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描述两个人或团体之间关系非常亲密友好,形容彼此亲近、热情,甚至带有一定的亲密或暧昧意味。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是对于人际关系中热情和亲密状态的普遍观察与总结。其近义词有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等,反义词有形同陌路、冷漠无情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误用,特别是在不恰当的场合或语境中使用。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友谊、恋情、合作关系等人际关系中密切和火热的程度。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