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若素
读音
ān zhī ruò sù
含义
- 安:安定、平静。
- 之:代词,指代人或事物。
- 若:如同、好像。
- 素:平常、往常。
整体含义:形容面对困境或异常情况时,仍能保持平静,像平常一样泰然处之。
典故
- 《庄子·德充符》:庄子提到“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强调顺应自然、不因外物扰乱内心,与“安之若素”的精神相通。
- 《后汉书·逸民传》:记载隐士面对权势诱惑时“晏然自若”,体现超然态度。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展现风雨中从容不迫的豁达,可视为“安之若素”的文学表达。
近义词
-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不慌乱。
- 处之泰然:面对变故保持平静。
- 不动声色:不显露情绪变化。
-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反义词
- 惊慌失措:因害怕而手忙脚乱。
- 坐立不安:焦虑烦躁,无法平静。
- 如坐针毡:形容极度不安。
- 六神无主:心神慌乱,失去主张。
例句
小学阶段
- 考试时遇到难题,他安之若素,继续认真答题。
- 尽管下雨了,野餐取消,妹妹仍安之若素地在家画画。
初中阶段
- 面对同学的嘲笑,他安之若素,专注自己的目标。
- 比赛落后时,队长安之若素地鼓励队友:“还有时间!”
高中阶段
- 即便舆论哗然,这位科学家仍安之若素地坚持研究。
- 她收到拒信后安之若素,立刻开始修改下一份申请。
大学及以上
- 经济危机中,他安之若素地按计划投资,最终获益。
- 谈判陷入僵局,外交官安之若素地提出新方案。
文学化表达
- 烽火连三月,他安之若素,每日读书写字如常。
- 潮起潮落间,老渔夫安之若素,静待下一次丰收。
错误用法
-
误用于积极场景:
- ❌“他考了满分,安之若素地接受表扬。”(应改为“泰然自若”)
- ❌“婚礼上新娘安之若素地微笑。”(不合语境,应为“落落大方”)
-
混淆近义词:
- ❌“地震时他安之若素地逃跑。”(“逃跑”含慌乱意味,矛盾)
-
过度夸张:
- ❌“面对老虎扑来,他安之若素地站着。”(超出常理,应用“吓呆了”)
-
对象错误:
- ❌“这台机器故障时安之若素。”(仅用于人或拟人化表达)
注意:成语强调“反常情境下的平常心”,避免用于描述无挑战的场景或物理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
坦腹东床是什么意思
坦腹东床的读音坦腹东床的读音是tǎn fù dōng chuáng,其中“坦”字发音为第三声,“腹”字为第四声,“东”字为第一声,“床”字为第二声。坦腹东床的含义“坦腹东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胸怀坦荡,气度宽宏,能够安于所处之境,不因环境变化而动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和风度,表达出一种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的态度。坦腹东床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据传最早出自《世说新语·赏誉》中的记载。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王坦之的男子,他胸怀宽广,为人正直。有一天,他到东边的一张床上休息,而当时正值战乱时期,人们都处于惊慌失措之中。然而,王坦之却依然坦然自若地躺在床上,毫不惊慌。这个典故后来被用
关于不惑的诗词
关于不惑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关于不惑的诗词》一、诗词内容《不惑》作者:白居易(唐代)人生四十未知觉,不惑之名忽相随。得路渐知行处乐,心安自谓性中宜。身闲始觉光阴贵,事少方知世事微。从此渐知天命近,更无闲事系心机。解析:此诗以白居易的《不惑》为引,描绘了人生四十而不惑的境界。诗中表达了对不惑之年的理解,四十岁后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心安理得地面对世事,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与生活的价值。此阶段心境坦然,深知命运就在眼前,再不会有纷扰的事情扰乱内心的宁静。《杂诗》作者:杜甫(唐代)功名未就心已老,四十始知天命非。纵使韶光能再留,难留壮志与时移。欲问不惑何所至,世事浮沉自有时。莫道人生无再少,
描写自己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作者自我情感和形象的古诗词精选。这些古诗词分别描绘了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世界,包括元宵夜、辞官离京、自然山水、独处静思等场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展现了作者对理想、责任、内心洁净、故乡思念、豁达态度、超然物外等情感和追求。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对我们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启示与引导作用。
怡然自若是什么意思
怡然自若的读音怡然自若的读音为yí rán zì ruò。怡然自若的含义“怡然自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心态平和、泰然自得,不因外界环境变化而感到不安或慌乱。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从容,面对各种情况都能保持镇定和淡定。具体来说,“怡然”表示心情愉悦、舒适自在,“自若”则表示自己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因此,“怡然自若”的含义就是形容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愉悦、镇定自若。怡然自若的典故“怡然自若”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找到类似的意境。例如,在《庄子》中,有“逍遥自在,怡然自得”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所感受到的愉悦和满足。此外
神闲气静是什么意思
神闲气静的拼音是shén xián qì jìng,形容人心态平静、从容不迫的样子。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与生活情境和心境有关。其近义词有从容不迫、泰然自若、心平气和等,反义词包括惊慌失措、心浮气躁和急躁不安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人的心态和态度,如他在紧张的工作中依然能保持神闲气静的状态。错误用法包括将其用于描述外部环境或事物状态,以及贬低或嘲讽他人的场合。
心平气定是什么意思
心平气定的读音心平气定读音为 xīn píng qì dìng,其中 xīn 表示心,píng 表示平,qì 表示气,dìng 表示定。心平气定的含义心平气定指的是心境平静、情绪稳定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镇定自若的态度。心平气定的人在面对困难、挑战或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问题。心平气定的典故心平气定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心平气和”来形容一个人的修养和心态,表示其具有冷静、镇定、从容不迫的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平气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并沿用至今。心平气定
谈笑自若是什么意思
谈笑自若的读音谈笑自若的读音为:tán xiào zì ruò。谈笑自若的含义谈笑自若,字面意思为在谈话和欢笑中保持平静自如的态度。自若,即指保持平静、镇定自如的状态。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在面对困境、变故或紧张的情境下,仍能保持轻松自如的谈笑态度,显示出内心的平静与自信。谈笑自若的典故谈笑自若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面对曹操大军的威胁,却仍能保持冷静,与将士们谈笑风生,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心理素质。此典故后被用来形容人在紧张或危急情况下仍能保持镇定自如的态度。谈笑自若的近义词镇定自若:指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冷静,不慌不忙。泰然自若:形容面对困难或紧急情况时能
失张冒势是什么意思
失张冒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ī zhāng mào shì,形容人因慌乱而行为举止不协调或做事马马虎虎的样子。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广泛用于描述人们的日常情景和感受。其近义词包括慌慌张张、冒失莽撞和粗心大意,反义词则是沉着冷静、从容不迫和谨慎小心。运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用错对象、混淆近义词以及与其他词语组合不当等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不同情境下失张冒势的表现。
掌握不疾不徐的智慧 3个典故教你从容不迫做事
不疾不徐是一个中文成语,读音为bù jí bù xú。它的含义是形容动作或行动的节奏适中,既不快也不慢。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从容不迫,沉着冷静。其典故出处并不明确,但表达的是一种适度的、中庸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它的近义词有从容不迫、徐徐缓缓等,反义词有急急忙忙、匆匆忙忙等。在使用不疾不徐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适用的语境和对象,避免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的行动、说话、做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静极思动是什么意思
“静极思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g jí sī dò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极度安静后,人们开始思考动态的事物或需要采取行动的时刻,形容平静中蕴含着变化或发展趋势。其典故源于古代道家思想,强调阴阳两面,静与动的相互依存和转化。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静谧生变、沉寂后动等,反义词有躁动不安、毫无动静等。使用时要避免滥用场景、断章取义和误用为贬义等错误用法。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和错误用法,希望读者能够正确使用并理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