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营下寨

安营下寨

读音

ān yíng xià zhài

含义

“安营下寨”是一个军事用语,后引申为泛指在某地暂时停留或建立据点。

  • :安置、安排。
  • :军营、营地。
  • :建立、驻扎。
  • :营寨、防御工事。
    整体含义:指军队在行军途中或作战时,选择合适的地点扎营驻守,也比喻在某地暂时停留或建立工作、生活的据点。

典故

  1. 《三国演义》

    • 诸葛亮北伐时,常令士兵“安营下寨”,修筑防御工事,以防敌军偷袭。
  2. 《水浒传》

    • 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时,宋江命人“安营下寨”,等待时机进攻。
  3. 《史记·淮阴侯列传》

    • 韩信率军作战时,善于选择有利地形“安营下寨”,以逸待劳,最终击败敌军。

近义词

  1. 安营扎寨:与“安营下寨”意思相同,指军队驻扎或临时建立据点。
  2. 驻兵扎营:指军队在某地驻扎。
  3. 屯兵驻守:指军队长期驻扎并防守某地。

反义词

  1. 拔营起寨:指军队收拾行装,离开驻扎地。
  2. 撤军退兵:指军队撤离战场或驻扎地。
  3. 流离失所:形容没有固定居所,四处漂泊。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我们在野餐时,找了一块空地“安营下寨”,准备烧烤。
    • 蚂蚁们找到一片树叶,就在那里“安营下寨”了。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探险队在森林里“安营下寨”,等待第二天继续前进。
    • 古代军队打仗时,常常选择高地“安营下寨”,以防敌人偷袭。
  3. 初中(7-9年级)

    • 考古队在沙漠边缘“安营下寨”,准备开展挖掘工作。
    • 登山队在雪山下“安营下寨”,等待天气好转再攀登。
  4. 高中及以上

    • 公司在新市场“安营下寨”,准备长期发展业务。
    • 科研团队在南极“安营下寨”,进行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长期定居

    • ❌ 错误:他们在这座城市“安营下寨”,打算一辈子住在这里。
    • ✅ 正确:“安营下寨”多指临时驻扎,长期定居应使用“安家落户”。
  2. 误用为随意停留

    • ❌ 错误:我们在路边随便“安营下寨”,休息了一会儿。
    • ✅ 正确:“安营下寨”通常指有组织地驻扎,短暂休息可用“歇脚”。
  3. 误用为个人行为

    • ❌ 错误:他一个人“安营下寨”在公园里。
    • ✅ 正确:“安营下寨”多用于群体行为,个人可用“搭帐篷”或“露宿”。

“安营下寨”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既能描绘古代军队的作战场景,也能比喻现代人在某地暂时停留或建立工作据点。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你可能感兴趣

安营扎寨是什么意思 解析古代军事术语的3种用法与5个例句

“安营扎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n yíng zhā zhài,意为军队或人们为了安全或长期居住而设立营地并进行驻扎。其含义包括设立营地和建立稳固的防御设施。这一成语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军队驻扎,也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野外或异地建立临时住所或长期居住的情景。其近义词有驻扎、驻守、设立营地、扎营等。反义词则可以是行军、游荡、流浪等词语。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安营扎寨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的提醒。

櫜弓卧鼓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櫜弓卧鼓”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军队停止作战或驻扎休息的状态,源自古代战争时期的情境。其近义词包括休兵罢战、偃旗息鼓等,反义词如剑拔弩张、战火纷飞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恰当使用情境,并指出在和平时期或描述个人休闲活动时使用此成语是不恰当的错误用法。

兵精粮足是什么意思 详解成语含义、典故及正确用法

兵精粮足的读音为bīng jīng liáng zú。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士兵精壮、粮草充足的情况,形容军队强盛、物资储备丰富。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战争中兵精粮足往往意味着胜利。近义词包括“兵强马壮”,反义词有“兵疲马困”。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避免错误搭配和生搬硬套。只有兵精粮足,才能保证军队在战场上的胜利。

重关击柝是什么意思

重关击柝的读音重关击柝的读音为:zhòng guān jī tuò,其中“重关”指层层关卡,“击柝”指夜间打更巡逻。重关击柝的含义重关击柝的含义是指严密防守,戒备森严,形容防守非常严密,不易被攻破。也常用来形容治安情况良好,没有偷盗等犯罪行为。重关击柝的典故重关击柝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防御。在古代,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常常需要设置重重的关卡,并派遣士兵进行巡逻和防守。在夜间,士兵们会打更巡逻,敲击木梆以示警戒,以防止敌人的偷袭和入侵。因此,“重关击柝”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军队的严密防守和警戒。重关击柝的近义词固若金汤:形容工事或设施非常坚固,不易被攻破。严阵以待:形容军队

成语倍道兼进是什么意思 详解读音含义典故及正确用法

倍道兼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dào jiān jìn。这个成语表示加快速度并在多个方面同时进行进展。它来源于古代对行军速度快的描述,现在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发展进步迅速,并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倍道兼进的近义词包括快马加鞭、齐头并进和并驾齐驱等,反义词包括步履维艰、停滞不前等。该成语在正确使用场合下非常有用,可以描述工作、学习或其他积极进取的场合。近年来,倍道兼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表示加速发展和多方面的进步。

师老兵破是什么意思

师老兵破的读音为shī lǎo bīng pò。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军队因长期作战而疲惫不堪,战斗力减弱。典故最早来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形容长时间战斗后军队的疲惫状态。师老兵破的近义词包括疲惫不堪、精疲力尽等。反义词则是士气高昂、精神饱满等。文章提供了师老兵破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的提醒。该成语在需要描述军队或团队长时间战斗后疲惫不堪的语境中使用恰当。

櫜甲束兵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櫜甲束兵”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形容军队撤退或停止战斗时收拾盔甲和兵器的情景。文章还提供了有关该成语的例句,并指出错误用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旗靡辙乱是什么意思

“旗靡辙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军队溃败、混乱的场面。其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实际场景,表示旗帜倒下、车马轨迹混乱的状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乱作一团”等,反义词则包括“井然有序”、“秩序井然”、“安然无恙”等。在正确用法中,该成语常用来描述战争、比赛结束观众离场等混乱场面,但在非集体性行为或个人情绪状态描述中不适用。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

摧锋陷坚是什么意思

“摧锋陷坚”是一个形容军队或个人勇往直前的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意味着能够突破敌人锋芒并攻破坚固阵地,形容战斗力强大。其近义词包括攻无不克、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等。反义词为畏缩不前、束手无策、退避三舍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战争、竞争等场合的英勇表现,但需注意避免滥用,不可随意用于非战争或竞争场合以及非英勇性质的场景。例如,某军队在战场上摧锋陷坚,赢得了胜利;某团队以摧锋陷坚的精神在项目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等。

鸣金收军是什么意思

“鸣金收军”是一个古代成语,形容战斗中以鸣金为信号停止进攻并撤回营地,常用来比喻某种情况下的行动停止或撤退。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信号指挥,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史书中。该成语不仅用于军事领域,还可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其近义词包括撤兵、收兵、偃旗息鼓等,反义词有进兵、冲锋陷阵、持续作战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误用和语义混淆。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及示例。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