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定国

安邦定国

读音

ān bāng dìng guó

含义

“安邦定国”由四个字组成:

  • :使安定、稳固。
  • :国家、疆土。
  • :稳定、平定。
  • :国家、政权。

整体含义指使国家安定稳固,治理国家使其长治久安,常用于形容杰出的政治家或治国策略。

典故

  1. 《尚书·周书》
    “安邦定国”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尚书》,其中提到周文王、周武王以仁德治国,使天下安定。
  2. 《三国演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表达了他辅佐刘备、刘禅安邦定国的决心。
  3.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以“安邦定国”为治国目标,推行均田制、科举制,使唐朝进入盛世。

近义词

  1. 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其安定。
  2. 经国济世:治理国家,造福社会。
  3. 匡时济世:挽救时局,安定社会。
  4. 保国安民:保卫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

反义词

  1.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2. 乱臣贼子:扰乱国家、背叛君主的人。
  3. 国破家亡:国家灭亡,家庭离散。
  4. 动荡不安:社会不稳定,局势混乱。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诸葛亮是一位安邦定国的贤臣。
  2. 小学高年级:唐太宗励精图治,最终实现了安邦定国的伟业。
  3. 初中:历代明君都以安邦定国为己任,推行仁政。
  4. 高中: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安邦定国的志向。
  5. 大学及以上: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治国”即指安邦定国
  6. 历史类文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安邦定国
  7. 政治评论:现代国家治理也需要借鉴古代安邦定国的智慧。
  8. 演讲:我们要学习先贤安邦定国的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9. 小说:这位宰相一生致力于安邦定国,深受百姓爱戴。
  10. 议论文安邦定国不仅需要武力,更需要仁政。
  11. 新闻报道:政府出台新政策,旨在安邦定国,促进社会稳定。
  12. 影视剧台词:“朕登基以来,日夜思虑如何安邦定国。”
  13. 历史教材:汉武帝通过改革,实现了安邦定国的目标。
  14. 成语故事:管仲辅佐齐桓公,最终安邦定国,使齐国强盛。
  15. 文言文翻译:“上安邦定国,下抚恤黎民。”
  16. 诗歌:“千古英雄谁敌手?安邦定国志未休。”
  17. 对联:“文能治国安邦,武可定国平乱。”
  18. 寓言:老国王临终前嘱咐太子:“唯有仁政,方能安邦定国。”
  19. 传记:这位将军不仅善战,更懂安邦定国之道。
  20. 学术论文:中国古代“安邦定国”思想对现代治理仍有启示。

错误用法

  1. 用于个人小事(×)

    • 错误例句:“我每天整理房间,也算安邦定国了。”
    • 解析:该成语仅用于国家层面,不能形容个人行为。
  2. 用于商业经营(×)

    • 错误例句:“我们公司今年业绩增长,真是安邦定国啊!”
    • 解析:成语不适用于企业或经济领域。
  3. 用于娱乐活动(×)

    • 错误例句:“昨晚的派对太成功了,简直是安邦定国!”
    • 解析:成语带有严肃的政治色彩,不能用于轻松场合。
  4. 用于贬义(×)

    • 错误例句:“他靠阴谋诡计安邦定国。”
    • 解析:成语本身是褒义词,不能搭配负面行为。
  5. 用于外国历史(×)

    • 错误例句:“拿破仑通过战争安邦定国。”
    • 解析:成语特指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不适用于外国历史。

总结:“安邦定国”是一个庄重、宏大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安邦定国.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治的诗词

关于治的诗词(第1篇)关于“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佚名《治世之言》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李商隐《为有源远流长者》治乱之道,在乎明君臣之分。——李煜《诗经·君子于役》治人者,必先自治。——朱熹《论治之道》安得天下有情人,共治千秋大业。——宋词中民间歌曲《百年赋》二、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全文:世道皆由人,治国治人无已时。高哉禹之志,不以四海为己私。若非克己任,吾将藐尔谁能为。三载己奉德,黎庶仰洪威。衢歌争致主,全我江之湄。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作者:佚名(具体朝代不详)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全文:治国以礼乐,此乃王道之根本。教化乃

关于九鼎的诗词

关于九鼎的诗词(第1篇)关于九鼎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九鼎之歌》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九鼎之重,国之神器。铸于夏时,传世无穷。鼎中藏宝,天下归心。解析:此诗为古代歌颂九鼎的诗歌,描述了九鼎的重量和其作为国家的重要象征。九鼎是古代的传国重器,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至高无上。二、汉乐府《鼎足篇》作者:未知(汉代)原文:鼎足立三台,神明扬其威。四海归一统,万国仰清辉。解析:此诗借九鼎的象征意义,歌颂了国家统一和皇权的威严。鼎足立三台,暗指九鼎的稳固地位和其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三、杜甫《古柏行》作者:杜甫(唐代)原文:君看九峰连玉笋,屹立天外何巍巍。昔闻大禹铸鼎处,砥柱中流奠四方。古柏行宫今

本固邦宁

本文介绍了成语“本固邦宁”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强调国家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基础稳固,国家才能安定。它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用于赞美文王治国的诗歌。文章还提到了本固邦宁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运用该成语,避免滥用或误用。

安邦治国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邦治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安邦治国指的是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维护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富强。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强调了政治家或领导者在维护国家稳定和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不同语境下需要谨慎使用,避免滥用词语。

定国安邦

本文介绍了成语“定国安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意为安定国家和维护社会秩序,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政治家和将领为实现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而努力使用此成语。其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形容个人行为或小事,或随意作为口头禅使用。希望本文的介绍对读者有所帮助。

经邦纬国

经邦纬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g bāng wěi guó。该成语表示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规划和有效管理,使国家得以顺利运行和发展。其典故出自古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式,强调对国家的全面规划和规划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治理国家、经纶天下等。该成语不可用于描述个人行为或事务,要注意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文章中还提到了使用经邦纬国的错误用法和相应的注意事项。在政治家的治国理念中,经邦纬国被广泛应用,旨在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邦以民为本

邦以民为本是一个强调国家以人民为根本的成语,其含义是国家和人民密不可分,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支撑。这一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思想家孟子,强调人民的重要性。邦以民为本的读音和用法也体现了其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近义词包括“民贵君轻”、“以民为先”等,反义词则是“君本民末”。政府应该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在经济建设中注重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同时,要避免将邦以民为本误解为只关注人民而忽视国家整体利益或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不付诸实践的错误用法。

安国宁家

安国宁家的拼音是ān guó níng jiā,含义为使国家安定、家庭安宁。源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用于形容能使国家和社会达到稳定和和谐状态的人或政策。历史上有治国安邦的功绩的人物亦被赞誉为“安国宁家”。其近义词有安邦定国、安居乐业等,反义词则描述国家或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在运用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不可误用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安宁生活。

经纬天下

“经纬天下”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具有高超的治理才能和策略智慧,能够全面规划和管理国家或世界事务。其含义源自织物上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规划、组织、管理的意思。该成语并不明确具体的典故,但可能源于对于贤能之人的赞美。近义词包括治国安邦、经纶天下等。反义词为缺乏治理才能和策略智慧的情况,如混乱无序。使用该成语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负责任的领导者或过度滥用。

抚绥万方

抚绥万方的读音为fǔ suí wàn fāng,意指安抚、安定天下各方,反映统治者对百姓的安抚和治理。源自《尚书·大禹谟》,常形容政治家或领袖具有高超治国能力。其近义词有安抚四方、绥靖天下等,反义词为动乱不安、民不聊生等。在合适语境下使用,可以准确表达领导者的治国智慧和安定天下的决心。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误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