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而族之是什么意思

折而族之的读音折而族之的读音为 "zhé ér zú zhī",其中“zhé”为二声,“ér”为二声,“zú”为二声,“zhī”为一声。折而族之的含义“折而族之”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在遭遇挫折或困难后,能够迅速适应并重新崛起,重新获得群体的认同和尊重。具体来说,折而族之的“折”指的是挫折或困难,“族”则指群体或集体。整个成语表达的是在遭遇挫折后,能够重新获得群体认同和尊重的勇气和力量。折而族之的典故“折而族之”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战争或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在古代,人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有些人能够在遭遇挫折后迅速适应并重新崛起,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这种精神被人们所赞扬和传承,逐渐形成了“折而族之”这个成语。折而族之的近义词挫而不馁:指遇…
成语 2024-09-24

折鼎覆餸是什么意思

折鼎覆餸的读音读音:zhé dǐng fù sòng标注拼音:zhé/dǐng/fù/sòng折鼎覆餸的含义"折鼎覆餸"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其含义是形容力量强大,足以倾覆重物,甚至推翻整个局面。具体来说,"折鼎"指的是折断鼎器,"覆餸"则是翻转食物。整个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强大到可以推翻一切的程度。折鼎覆餸的典故"折鼎覆餸"的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或英雄事迹的记载,描述了某个英雄或强大力量展示出的震撼力。在古代,鼎是重要的礼器,也是力量的象征。在某次战斗或事件中,有个人或团队展示出了强大的力量,能够轻易地折断鼎器、翻转食物,象征着他们无与伦比的威力和力量。折鼎覆餸的近义词威武不凡:形容人或事物威风凛凛,气势非凡,与"折鼎覆餸"有相似的含义。力大无穷:形容力量巨大到无法估量,与"折鼎覆餸"有相…
成语 2024-09-24

折冲樽俎是什么意思

折冲樽俎的读音折冲樽俎的读音是 zhé chōng zūn zǔ。折冲樽俎的含义折冲樽俎,字面意思是在酒宴中通过言辞和智慧来战胜对方。它通常用来形容在政治、外交或商业场合中,通过智慧和口才来化解矛盾、处理问题或取得胜利的能力。折冲樽俎的典故折冲樽俎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外交场合。在古代,酒宴是外交活动的重要场合,人们通过饮酒和交谈来交流意见、解决问题。折冲樽俎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古籍中,用来形容在酒宴上通过言辞和智慧来处理国际争端或外交事务的能力。折冲樽俎的近义词舌战群儒巧言善辩辞锋犀利辩才无碍雄辩滔滔这些词语都表示在言语上具有优势,能够通过言辞和智慧来取得胜利。折冲樽俎的反义词拙口钝腮笨嘴拙舌默不作声无言以对哑口无言这些词语都表示在言语上不擅长或者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折冲樽俎的例句1…
成语 2024-09-24

折冲尊俎是什么意思

折冲尊俎的读音读音:zhé chōng zūn zǔ拼音注解:zhé(第二声),chōng(第一声),zūn(第一声),zǔ(第三声)折冲尊俎的含义“折冲尊俎”是一个古代成语,源自于古代的战争和外交场合。字面上,“折冲”指挫败、制服敌人;“尊俎”则指古代宴饮时放置酒器的几案,也常用来代指宴会或外交场合。因此,“折冲尊俎”的含义是指在外交或战争中,通过言辞、智慧和谋略来制胜对方,而无需使用武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智谋和外交手腕。折冲尊俎的典故“折冲尊俎”的典故源自于古代战争和外交的情境。在古代,战争和外交常常交织在一起,通过宴请、谈判等方式来达成协议或解决争端。在宴会上,智者或勇士常常能够通过言辞和智慧来挫败敌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因此,“折冲尊俎”成为了一个象征着智谋和外交手腕…
成语 2024-09-24

折冲之臣是什么意思

折冲之臣的读音折冲之臣的读音为:zhé chōng zhī chén。折冲之臣的含义“折冲之臣”指的是在处理外交事务或军事冲突中,能够巧妙地化解矛盾、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的大臣。这个成语强调了臣子的智慧和才能,以及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策略和技巧。折冲之臣的典故“折冲之臣”的典故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据传,周文王时期,有一位名叫伯禽的臣子,他善于处理外交事务,经常代表周文王出使各国,以智慧和口才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维护了周国的尊严和利益。因此,人们称他为“折冲之臣”。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折冲之臣”,如战国时期的蔺相如、汉代的张良等,他们都是在外交或军事方面有着卓越成就的臣子。折冲之臣的近义词智勇之士 - 指既有智慧又有勇气的人。谋士 - 指为他人出谋划策的人。外交家 - 指在外交领…
成语 2024-09-24

折冲御侮是什么意思

折冲御侮的读音折冲御侮的读音是 zhé chōng yù wǔ。折冲御侮的含义折冲御侮是一个成语,其中“折冲”指的是在冲突中善于应对、化解矛盾;“御侮”则是指抵御外侮,即抵御外来的侵略或侮辱。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在冲突或外侮面前能够善于应对,保护自己或国家不受损害。折冲御侮的典故折冲御侮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许多将领和谋士都善于运用智谋和策略来化解矛盾和抵御外侮。其中一些人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折冲御侮”之士。这些人在战争中不仅善于应对敌人的攻击,还能巧妙地运用计谋来制敌于不败之地,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折冲御侮的近义词抵御外侮抗击外敌保卫国家维护和平抵御侵略折冲御侮的反义词投降屈服软弱无能毫无抵抗逆来顺受自暴自弃折冲御侮…
成语 2024-09-24

折冲厌难是什么意思

折冲厌难的读音折冲厌难的读音为:zhé chōng yàn nán。折冲厌难的含义“折冲厌难”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处理复杂困难的事情时能够巧妙地应对,化解矛盾,使事情得以顺利解决。其中,“折冲”指的是在交际、争斗或冲突中巧妙地应对,取得胜利;“厌难”则是指克服困难、消除难题。因此,“折冲厌难”的含义就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以智慧和勇气化解问题,取得成功。折冲厌难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先轸的故事。先轸在晋国与楚国的战争中,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勇气,成功地化解了复杂的军事难题,为晋国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从此,“折冲厌难”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人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折冲厌难的近义词应对自如: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处理…
成语 2024-09-24

折长补短是什么意思

折长补短的读音读音:zhé cháng bǔ duǎn拼音:zhé cháng bǔ duǎn折长补短的含义“折长补短”是一个成语,意为取长处以补短处,即通过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自身不足时如何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改进。折长补短的典故“折长补短”的典故源自古代,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根据历史记载和文献记载,该成语在古代被广泛使用,用于形容人们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古代的学术交流中,人们常常会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折长补短”,即通过听取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来完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此外,历史上也有很多名人和典故都与“折长补短”相关。比如《论语》中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说法,强调了人们应该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此外,还有…
成语 2024-09-24

遮掩耳目是什么意思

遮掩耳目的读音遮掩耳目,读音为 zhē yǎn ěr mù,其中每个字都承载着特定的含义。遮掩耳目的含义“遮掩耳目”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指故意避开或忽视某些事实或信息,以避免面对真相或不愿看到某些事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故意不关注或忽视某些事情的人,他们可能出于某种目的或出于自身利益而选择性地忽略某些信息。遮掩耳目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某些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在古代,人们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性地忽视或回避某些事实,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或避免面对真相的痛苦。因此,“遮掩耳目”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这种行为。遮掩耳目的近义词视而不见:指看到了却像没有看到一样,形容对事物漠不关心或故意忽视。充耳不闻:指听到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形容对别人的话或事情不关心或不予理睬。避而不…
成语 2024-09-24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