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五斗是什么意思

折腰五斗的读音折腰五斗的读音是 zhé yāo wǔ dǒu。折腰五斗的含义“折腰五斗”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为了斗米而低头求人或丧失尊严,常用来形容为了物质利益而失去自己的原则或尊严的情景。其中,“折腰”是指为了生活或利益而低头弯腰,表示屈服;“五斗”则是一种量词,常用来形容微薄的物质利益。折腰五斗的典故“折腰五斗”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据传,在古代,有一个文人为了得到五斗米的报酬而向权贵低头求情,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骨气。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的人。这个典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也警示人们不要为了短暂的物欲之利而丧失自己的尊严和原则。折腰五斗的近义词卑躬屈膝苟且偷生趋炎附势奴颜婢膝以上这些词语都表示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尊严或原则,与“折腰五斗”…
成语 2024-09-24

折矩周规是什么意思

折矩周规的读音折矩周规的读音为 "zhé jǔ zhōu guī"。折矩周规的含义折矩周规是一个成语,指的是遵循规矩、遵循法度、有条不紊地行事。其中,“折矩”指的是按照规矩、法度行事,“周规”则是指遵循一定的规范或制度。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行事,不偏离规矩,保持秩序和稳定。折矩周规的典故折矩周规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在古代,规矩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制度来行事。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典籍,如《仪礼》、《礼记》等。在这些典籍中,详细描述了人们在各种场合下应该如何遵循规矩和礼仪,以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因此,折矩周规这个成语也可以被理解为遵循古代礼仪制度的一种表现。折矩周规的近义词规矩有序:指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进行,有条不…
成语 2024-09-24

折节下士是什么意思

折节下士的读音折节下士的拼音是 zhé jié xià shì。折节下士的含义折节下士,指屈己待人,尊重有才德的人。折节,意为屈己下人,改变平日的态度;下士,即对待有才德的人以谦卑之礼。此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有才华、德行的人的尊重和谦逊态度。折节下士的典故典故一: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早年家贫,曾受漂母一饭之恩,后来他成为大将,仍不忘旧恩,对那位老妇人以礼相待。这便是“折节下士”的典型例证。典故二: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虽然起初诸葛亮并不想见刘备,但刘备仍然坚持,并最终以谦卑的态度请得卧龙先生出山。这一事迹也体现了“折节下士”的精神。折节下士的近义词虚心下士:指以虚心的态度对待有才华的人。谦恭有礼:形容态度谦逊、恭敬、有礼貌。敬贤礼士:指尊敬贤人,以礼相…
成语 2024-09-24

折节读书是什么意思

折节读书的读音读音:zhé jié dú shū拼音:zhé jié dú shū折节读书的含义“折节读书”是指一个人放下身段,虚心学习,专心致志地读书。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不拘小节,不畏艰难困苦,刻苦钻研,专心致志地学习。它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决心,也表达了对于知识的尊重和追求。折节读书的典故“折节读书”的典故出自于《后汉书·吴佑传》。吴佑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臣,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为了专心致志地学习,他甚至不惜折断自己的节骨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被后人誉为“折节读书”的楷模。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颜氏家训·勉学》中也有“折节下学”的表述,强调了虚心学习的态度。这些典故都表达了“折节读书”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折节读书的近义词勤学苦练专心致志刻…
成语 2024-09-24

折节待士是什么意思

折节待士的读音折节待士的读音为zhé jié dài shì。折节待士的含义折节待士,字面意思为“屈己待人,尊重士人”。它表示的是一种对待士人或知识分子的态度,即不计较个人得失,放下身段,以谦逊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有才能、有学识的人。这种态度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与重视。折节待士的典故折节待士的典故源自古代,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汉朝名将韩信的典故。韩信曾屈身从士人中学习兵法,对待士人非常谦逊有礼,因此赢得了众多士人的尊重和信任。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也体现了折节待士的精神。这些典故和故事都表明了对待士人的态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折节待士的近义词礼贤下士虚怀若谷恭敬有礼谦逊有度敬贤重士折节待士的反义词傲慢无礼自大狂妄目中无人轻视知识分子不尊重人才折节待士的例句这位领导总是折节待士,对待…
成语 2024-09-24

折胶堕指是什么意思

折胶堕指的读音读音:zhé jiāo duò zhǐ拼音注解:zhé(zhè)/jiāo/duò/zhǐ折胶堕指的含义"折胶堕指"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天寒至极,连胶水也折了,手指也冻得掉下来。形容天气非常寒冷。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极度严寒的天气,或者用来形容极度艰难的境地。折胶堕指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据说在古代,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连胶水都折断了,人们的手指也被冻得掉下来。这个现象被用来形容天气的极度寒冷。此外,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这个成语的出处,如《淮南子》等。典故一:《淮南子》记载《淮南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的一个冬天,天气异常寒冷,连用来粘合物品的胶水都冻得折断了,人们的手指也被冻得掉落。这个现象被用来形容天气的严寒程度。典故二:民间传说在民间传说中,折…
成语 2024-09-24

折箭为誓是什么意思

折箭为誓的读音折箭为誓的读音为 zhé jiàn wéi shì。折箭为誓的含义折箭为誓,指将箭折断以示誓言的坚定和不可违背。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承诺,采取非常决绝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意。折箭为誓的典故折箭为誓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将军在出征前,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忠诚,将箭折断并誓言要为国家效忠。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重要事情时,采取决绝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承诺。折箭为誓的近义词立誓为证:指通过发誓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和承诺。坚定不移:形容决心不动摇,一直坚持到底。矢志不渝:指立下誓言,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信仰。折箭为誓的反义词言而无信:指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犹豫不决:形容做事犹豫不决,缺乏决心的态度。半途而废:指做事不坚持到底,…
成语 2024-09-24

折戟沉沙是什么意思

折戟沉沙的读音折戟沉沙的读音是 zhé jǐ chén shā。折戟沉沙的含义折戟沉沙,字面意思是指折断的戟和沉没的沙石。在成语中,它用来形容战事失利或壮志未酬的悲壮境地,常用来比喻战争中遭受重大挫折或失败。折戟沉沙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是用来描述古代战争中战船的折损和士兵的伤亡。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形容事业或计划遭受重大挫折和失败的常用表达。例如,当某个人或团队在重要的事业或任务中遭受重大失败时,人们就可以用“折戟沉沙”来形容他们的境况。折戟沉沙的近义词功败垂成壮志未酬失利挫败前功尽弃这些近义词都与折戟沉沙一样,表达了事业或计划遭受重大挫折或失败的含义。折戟沉沙的反义词功成名就胜利凯旋一帆风顺成就辉煌这些反义词与折戟沉沙相反,表达了事业或计划取得成功和顺利的含义。折戟…
成语 2024-09-24

折槁振落是什么意思

折槁振落的读音读音:zhé gǎo zhèn luò标注拼音:zhé(第二声)、gǎo(第三声)、zhèn(第四声)、luò(第四声)折槁振落的含义“折槁振落”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秋风一吹,草木的枝叶纷纷折断、落下。现在多用来形容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或成功,也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迅速、顺利地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折槁振落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事的兴衰和变化。其中,“折槁振落”这个成语就是以秋风为背景,用风的力量来象征一种强大的力量或影响力。当秋风一吹,草木的枝叶纷纷折断、落下,这种景象被用来比喻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或影响力。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在《诗经》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诗句,形容了秋风的威力和…
成语 2024-09-24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