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不绝俗是什么意思

贞不绝俗的读音读音:zhēn bù jué sú拼音注音:zhēn/zhēn(一声),bù(四声),jué(二声),sú(二声)贞不绝俗的含义“贞不绝俗”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在保持贞节的同时,不与世俗的浮华、虚荣相妥协。它强调了个人在面对世俗压力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信仰,不随波逐流。贞不绝俗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对女性贞节的重视。在古代社会中,女性被要求保持贞节,即保持婚前的纯洁和婚后的忠诚。而“贞不绝俗”则强调了在保持贞节的同时,女性仍然要面对世俗的眼光和压力,但仍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底线。据传,在古代有一位女子,她非常重视自己的贞节,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世俗的诱惑和压力。然而,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底线,不与世俗妥协。她的行为被人们传颂,并形成了“贞不绝俗”这个成…
成语 2024-09-24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什么意思

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读音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读音为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其中“高”字表示高处的意思。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含义“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总是贪图更高的目标,或者对现状不满,总是觉得其他地方更好,总是不满足于现状。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心浮气躁、不切实际、贪图无度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典故关于“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典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理解为这个成语来源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在山区行走时,人们常常会看到一座又一座的山峰,总觉得自己眼前的山峰不如远处的山峰高峻壮观,因此形成了“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印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近义词眼高手低:形容人要求过高,但实际能力却达不到。贪得无厌:形容人贪心不足,总是想要更多。欲壑难…
成语 2024-09-24

赭衣塞路是什么意思

赭衣塞路的读音赭衣塞路的读音是zhě yī sài lù。赭衣塞路的含义赭衣塞路,字面意思为穿着赭色衣服的人(古代犯人穿的服装)堵塞了道路。形容囚犯众多,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赭衣塞路的典故典故一:出自《汉书·王莽传》。王莽篡汉后,实行暴政,百姓苦不堪言,许多人因犯罪被判为赭衣(即穿赭色衣服),路上行人稀少,赭衣塞路,形容当时社会混乱不堪的景象。典故二:也见于《后汉书·刘盆子传》。在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因犯罪被判为赭衣的人很多,路上行走困难,也出现了赭衣塞路的情景。赭衣塞路的近义词民不聊生哀鸿遍野饿殍满道涂炭生灵赭衣塞路的反义词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太平盛世赭衣塞路的例句战乱时期,赭衣塞路,百姓流离失所。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赭衣塞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那个年代,犯罪率飙升,赭衣塞…
成语 2024-09-24

者也之乎是什么意思

者也之乎的读音者也之乎的读音为:zhě yě zhī hū,其中zhě为第三声,yě为第三声,zhī为第一声,hū为第一声。者也之乎的含义者也之乎是一个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组,用来表示一种语气上的转折或强调。它通常用于文章或对话中,表达出一种思考、询问、感慨或解释的语气。具体来说,“者”表示人或事物,“也”表示肯定或强调,“之”是代词或助词,“乎”则表示疑问或感叹。因此,者也之乎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这个(人或事物)啊,其实……”或者“关于这个(问题)嘛,其实……”。者也之乎的典故者也之乎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典故,它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组。不过,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被广泛使用。例如,在《论语》、《史记》等经典文献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者也之乎的近义词…
成语 2024-09-24

辙乱旗靡是什么意思

辙乱旗靡的读音读音:zhé luàn qí mǐ标注拼音:zhé(第二声),luàn(第四声),qí(第二声),mǐ(第三声)辙乱旗靡的含义“辙乱旗靡”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军队溃败、混乱不堪的场景。其中,“辙”指车辙,引申为行动的轨迹;“乱”表示混乱、无序;“旗”指军队的旗帜;“靡”则表示倒下、颓丧。整个成语的含义是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混乱不堪的场面。辙乱旗靡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齐人追亡逐北,遂入其邑,取其禾而走之,曰:‘吾追亡者也。’于是有‘辙乱旗靡’之语。” 描述的是齐国军队在追击敌军时,敌军溃败混乱,车辙杂乱无章,旗帜倒塌的场景。辙乱旗靡的近义词溃不成军:形容军队溃败得非常彻底,毫无秩序。狼奔豕突: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或形容敌人奔逃时的混乱。仓…
成语 2024-09-24

辙乱旂靡是什么意思

辙乱旂靡的读音读音:zhé luàn qí mí辙乱旂靡的含义含义:形容军队溃败逃逸时,车迹纷乱,旗帜散乱,无法保持阵型的混乱景象。此成语常用来形容局势混乱,败局难逃的场景。辙乱旂靡的典故典故:此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在古代战场上,车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旗帜则是军队的标志和指挥工具。当军队在行进或战斗中,车马和旗帜的排列和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但当军队遭遇不利局面,溃败逃逸时,车马会乱跑,旗帜也会散乱无序。这种混乱的景象就被称为“辙乱旂靡”。辙乱旂靡的近义词近义词:溃不成军、狼奔豕突、一败涂地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军队或队伍在遭遇失败时,混乱不堪、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场景。辙乱旂靡的反义词反义词: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等。这些词语用来形容军队或队伍纪律严明,行动有序,不会出现混乱的场景…
成语 2024-09-24

詟谀立懦是什么意思

詟谀立懦的读音詟谀立懦(zhé yú lì nuò)。詟谀立懦的含义"詟"意为害怕,"谀"意为奉承、讨好,"立"意为树立,"懦"意为懦弱。因此,詟谀立懦的含义是指因为害怕而奉承、讨好他人,树立了懦弱的形象。詟谀立懦的典故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社会中,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利和地位,可能会采取奉承、讨好等手段来获取他人的认可和赏识。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会使人失去自己的尊严和原则,变得懦弱无能。因此,詟谀立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因为害怕而失去自我、一味奉承讨好的人。詟谀立懦的近义词阿谀奉承:指为了讨好他人而说些虚伪的、恭维的话。卑躬屈膝:形容人为了追求某种目的而卑躬屈节、低声下气地讨好他人。媚上欺下:指对上级奉承讨好,对下级则作威作福的行为。詟谀立懦的反义词刚正…
成语 2024-09-24

哲人其萎是什么意思

哲人其萎的读音哲人其萎的拼音是:zhé rén qí wēi。哲人其萎的含义“哲人其萎”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杰出的人物或智者因年老或其它原因而逐渐衰落或离世。其中,“哲人”指的是有智慧、有思想、有德行的人;“其”是代词,表示这个人;“萎”则表示衰落、凋谢。哲人其萎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诗经》中的《小雅·车舝》篇,原文是“维昔之士,时逝不反,哲人其萎。”意思是说,过去的贤士已经逝去,再也不会回来,智者也会逐渐衰老凋谢。这个成语在古代常用来表达对逝去智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哲人其萎的典故出处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达对杰出人物离世哀悼之情的一种方式。哲人其萎的近义词智者已逝:指有智慧的人已经去世了。英才凋零:形容有才华、有成就的人因年老或其他原因而逐渐消失。才俊凋…
成语 2024-09-24

折足覆餸是什么意思

折足覆餸的读音读音:zhé zú fù sòng标注拼音:zhé(第二声),zú(第二声),fù(第四声),sòng(第四声)折足覆餸的含义“折足覆餸”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折断脚来覆盖食物”。它用来形容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愚蠢行为,也用来形容因贪图小利而遭受重大损失的愚蠢和可悲的结局。折足覆餸的典故此成语出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从前有个人在吃饭时,因为贪图多拿食物而把脚折断,结果无法继续吃饭,反而失去了更多的食物。这个典故警示人们不要贪图小利而忽略了更大的损失。折足覆餸的近义词得不偿失饮鸩止渴自食其果损人害己这些词语都表示因小失大、愚蠢的行为或结果。折足覆餸的反义词顾全大局权衡利弊明智之举远见卓识这些词语都表示在考虑问题时能够全面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折足覆餸的例句他为了贪图一点…
成语 2024-09-24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