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拯溺

"救火拯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huǒ zhěng nì,意指在危难之中救人于水火之中,不顾自身安危,积极救助他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人们面临水火之灾时,英勇无畏的人挺身而出救助他人的事迹。其近义词包括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等,反义词则为见死不救等。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过于冒险或鲁莽的行为,或用于描述只关注个人利益、见死不救的行为。该成语在语言中富有褒义色彩,常用来赞扬那些在紧急情况下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人。例如,消防员、救援人员等英勇人物的行为常被誉为救火拯溺。
成语 2025-07-30

救火扬沸

救火扬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huǒ yáng fèi,比喻错误的行动或方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情况恶化。其典故源自《孟子·告子下》,指用扬水方式灭火却适得其反。近义词如抱薪救草、饮鸩止渴、南辕北辙。反义词如临危不乱、对症下药等。使用不当会造成问题加剧或资源浪费。文章提供了多个救火扬沸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
成语 2025-07-30

救火投薪

“救火投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huǒ tóu xīn,指在处理问题时采取错误的方法或行动,反而使情况更加恶化。该成语源于古代消防实践中的错误做法,即将燃料投进火中试图灭火,结果反而助长火势。其近义词包括抱薪救草、饮鸩止渴等,反义词为雪中送炭等。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错误的做法使事情变得更糟的情境,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冷静分析并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避免盲目“救火投薪”。错误用法是在火灾现场直接投入可燃物试图灭火或处理问题时采取错误的策略和方法。
成语 2025-07-30

救寒莫如重裘

“救寒莫如重裘”是一个成语,意指在寒冷时穿厚重的皮衣是最佳的保暖方式,比喻面对困难或问题时,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往往最简单直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故事。其近义词包括御寒之策、保暖之法、御寒良方等。反义词是过于复杂或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法。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场合和语境,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简化问题。
成语 2025-07-30

救过不暇

“救过不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guò bù xiá。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事情繁多、时间紧迫,无法应对或顾及所有事情。它没有确切的典故,可能源于日常生活对繁忙情境的概括。近义词包括应接不暇、忙不迭等,反义词为闲庭信步、悠然自得等。例如,在繁忙的工作、突发事件或家中来客等情境下,人们可能会感到救过不暇。错误用法包括用于轻松状态、在不需要紧迫感的情境下使用等。总之,“救过不暇”强调了在忙碌紧张的情境下,无法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所有问题。
成语 2025-07-30

救过不赡

本文介绍了成语“救过不赡”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该成语指救助他人时提供的帮助远远不够,无法满足对方需求。文章还探讨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并强调了避免误用的重要性。正确的使用场景应是描述面对困难或灾难时提供的帮助明显不足的情况。
成语 2025-07-30

救过不给

“救过不给”是一个成语,意指救助他人时只救到某个程度便不再继续帮助,表示未完全尽到责任和义务。其源自古代军事故事中的救援行为。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半途而废、见死不救等,反义词则是全力以赴、始终不渝等。使用场合需正式严肃,避免误用。在帮助他人或处理事情时,不应有救过不给的态度。
成语 2025-07-30

救过补阙

“救过补阙”是一个成语,指在关键时刻挽救过失并弥补缺失,常用于形容人或组织面对危机时的迅速行动和有效解决问题。其典故源自古代文献《左传》,如秦国名将孟明视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补偏救弊、转危为安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场合、滥用形容词、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用于自夸等错误用法。在救援、救灾、工作失误挽回等场合中,救过补阙展现了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成语 2025-07-30

救焚拯溺

“救焚拯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fén zhěng nì,意为在火灾和溺水等危险情况下进行救援,比喻危难中的援手。其源于古代,无法确知其具体典故和出处,但相关历史故事和传说体现了这一精神。该成语的近义词如救死扶伤、济困扶危等,都表达了在危难中帮助他人的概念。反义词如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等,则表达冷漠或不作为的态度。该成语在实际运用中,常用于描述救援行为,如消防员、救援队等的表现。然而,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场合或非真正救援行为的描述。
成语 2025-07-30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