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图存

“救亡图存”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wáng tú cún。其含义是为了挽救国家或民族的危亡而奋斗努力,寻求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典故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时期。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挽狂澜于既倒、兴国安邦、救国救民、复兴中华等,反义词包括苟且偷安、坐视不救、亡国灭种等。在运用时需注意不应将其用于个人情感或私利追求,而应表达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之举,并注重其内在的精神和意义。
成语 2025-07-30

救死扶危

"救死扶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sǐ fú wēi,意指救助垂死的人和扶持处于危险中的人,表现人们在危急时刻的勇敢无私和奉献精神。典故源于古代医疗条件落后时,有勇有谋的人会挺身而出帮助他人。近义词包括扶危济困、救急扶危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和落井下石。该成语在使用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用于描述对生命的轻视或漠视。在紧急情况和危险时刻,救死扶危的行为常被称赞,如救援队员、医生等英勇人物经常展现出救死扶危的精神。
成语 2025-07-30

救死扶伤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救死扶伤”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应用场景。该成语强调医者仁心,对病患的关怀和救助,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健康的追求。同时,文章也描绘了医疗工作者无私奉献和关怀患者的场景,并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伸出援手。本文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救死扶伤”这一成语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成语 2025-07-30

救世济民

“救世济民”是一个成语,拼音为jiù/ˋ shì/jì/mí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通过个人或团体的努力和行动来拯救社会、帮助民众,使其得到安宁和幸福,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其典故源于古代仁人志士为拯救社会、造福人民的奋斗。救世济民的近义词包括扶危济困、救国救民等。而其反义词则是祸国殃民、损人利己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救世济民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的说明。
成语 2025-07-30

救时厉俗

“救时厉俗”是一个成语,意为挽救社会时弊、振兴国家风俗。该成语源自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强调积极应对时弊、整顿风俗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整顿风俗、改良时弊等,反义词则为败坏风俗、纵容时弊等。实际应用中,常用于描述政府或领导人的社会变革或政策措施。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其适用场景和语境,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描述个人行为或小事上,以及贬低或嘲讽他人或事物的语境中,使用“救时厉俗”并不恰当。
成语 2025-07-30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一句强调拯救生命重要性的中国传统谚语。其含义是救活一个人的性命比建造七层高的大佛塔更有功德。这句谚语有多种典故说法,但核心都是突出生命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其近义词有救死扶伤、济世安民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积极救助他人或冷漠无情的行为的描述,以及避免轻率或戏谑的场合。
成语 2025-07-30

救黥医劓

救黥医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qíng yī yì。它指在遭受严重伤害或损失后尽力进行补救或治疗的行为。该成语源自《左传》中晋国大夫祁黄羊的故事,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的挽救勇气和毅力。其近义词包括亡羊补牢、矫枉过正和补偏救弊,反义词为坐视不救、置之不理和雪上加霜。该成语在例句中常用来表达面对问题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态度。但需注意,该成语较为生僻,误用可能导致理解不当。
成语 2025-07-30

救偏补弊

本文介绍了成语“救偏补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和例句。该成语意为纠正偏差,弥补缺陷,旨在描述在某个系统或事物中解决不合理部分,以实现更加完善和健全的状态。文章还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上下文是否恰当,避免滥用或误用。
成语 2025-07-30

救难解危

“救难解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nán jiě wēi,指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和危险,使对方脱离困境。该成语源自古代英勇人士的事迹,表达了积极的、无私的、有担当的品性和行为。其含义是援助并解决他人的困难和危险,使其脱离险境。近义词包括扶危济困、解围解困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适用场合,避免滥用。该成语展现了真正的英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成语 2025-07-30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