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民于水火

“救民于水火”是一个成语,拼音为jiù mín yú shuǐ huǒ。该成语用来形容在危难之中拯救人民,使他们脱离困苦和灾难的境地,赞扬那些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为人民谋福利的人或行为。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告子下》中的故事,并且历史上许多英勇的救援行动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其近义词包括救世济民、解民倒悬、扶危济困等。然而,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不可随意滥用,避免语义误解。例如,“在那场大洪水中,救援队伍不畏艰险,真正做到了救民于水火之中。”
成语 2025-07-30

救民水火

“救民水火”是一个成语,拼音为jiù mín shuǐ huǒ。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危难中拯救百姓,使他们脱离灾难和困苦的境地。它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表达了拯救人民的决心和责任感。这个成语的含义广泛,不仅限于水灾或火灾,而是指在各种重大困难或危险中拯救人民。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以救民水火为己任,如抗击自然灾害和战争中的英雄。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误解成语含义。这个成语在表达拯救困境中的民众时,展现了高尚的情操和责任感。
成语 2025-07-30

救燎助薪

本文介绍了成语“救燎助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在危急时刻采取不当的方法,反而使事态更加严重或扩大。文章详细解释了其来源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并强调了避免在使用中犯错的重要性。
成语 2025-07-30

救困扶危

本文介绍了成语“救困扶危”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同时,本文还指出了错误用法和场景示例,包括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不给予及时援助、滥用救助资源以及对救助行为过于功利化的行为。摘要的结尾强调了“救困扶危”所传达的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
成语 2025-07-30

救苦弭灾

本文介绍了成语“救苦弭灾”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等。该成语意为拯救困苦、平息灾祸,源于古代对救助行为的赞美。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典故、含义及用法,并提供了多个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非正式场合或口语中可能存在的误用情况。
成语 2025-07-30

救苦救难

“救苦救难”是一个源于佛教文化的成语,读音为jiù kǔ jiù nàn。其含义是帮助受苦受难的人,拯救其困境,用来形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人或行为。该成语的典故描述了佛菩萨对于众生的慈悲与拯救。其近义词如慈悲为怀、济世安民等,都表达了帮助他人、拯救困境的积极意义。反义词如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等,则表达冷漠、不关心他人困境的态度。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不要与其他词语组合造成语义混淆,并避免滥用以夸大或形容轻微情况。文章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例句。
成语 2025-07-30

救经引足

“救经引足”是一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意指以错误的方法处理事务,可能使问题变得更糟。其典故包括孟子的辩论和医生错误救治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舍本逐末、适得其反等,反义词包括恰到好处、科学施治等。使用时应避免采取错误的医疗方法或处理方式,决策和行动时也应避免盲目,充分分析和考虑各种因素。
成语 2025-07-30

救急扶伤

“救急扶伤”是一个成语,指危急时刻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体现了道德观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其典故源于古代医者的仁爱之心和救死扶伤行为。近义词如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等。在特定场合如灾难、战场等,救急扶伤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错误用法包括误用场合、搭配不当和使用对象错误。在公共场合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应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正确运用“救急扶伤”这一成语。
成语 2025-07-30

救饥拯溺

救饥拯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jī zhěng ni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拯救饥饿和溺水的人,形容在危难中给予帮助或救助。它源于古代的救助行为,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该成语的典故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已经成为了一个无私奉献、救助他人的美好象征。救饥拯溺的近义词包括济困扶危、救死扶伤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救饥拯溺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不能将其与不相关的情境或行为混淆使用。
成语 2025-07-30

网站栏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