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南京诗词精选 10首描写金陵历史与风物的经典怀古诗

民国南京诗词精选 10首描写金陵历史与风物的经典怀古诗

金陵遗韵:民国南京诗词中的历史回响

民国时期的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既是政治风云的中心,也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这座承载着六朝烟雨的古城,在民国诗人的笔下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我们穿越时光,品读那些镌刻着民国印记的金陵诗篇。

汪精卫《金缕曲·南京》
“虎踞龙蟠地,问苍茫、谁主沉浮,几番兴废。六代繁华随逝水,只剩蒋山云气。…”
这首词作于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际。汪氏以”虎踞龙蟠”开篇,化用诸葛亮对南京的评语,追问历史兴替。下阕”剩蒋山云气”暗喻孙中山精神长存,全词在雄浑中见沧桑,展现了民国文人对南京历史地位的思考。

于右任《钟山》
“紫金山上月,曾照六朝人。今古一轮影,江山万劫身。”
这首五绝作于1930年代,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常登钟山抒怀。诗人将六朝明月与民国现实并置,以”万劫身”暗喻南京承载的历史创伤,体现民国旧体诗”以古喻今”的特点。

吕碧城《秦淮杂咏》
“画舫笙歌劫后存,乌衣巷口又黄昏。不知王谢堂前燕,飞入谁家新朱门。”
作为民国著名女词人,吕碧城1925年游历南京时写下这组七绝。诗中”劫后存”指太平天国后的秦淮复苏,”新朱门”暗讽权贵更迭,延续了”金陵怀古”传统又注入女性视角。

卢前《台城柳》
“台城柳色尚依依,不见当年白练衣。唯有蒋陵风雨夜,杜鹃犹带六朝啼。”
南京通志馆纂修卢前1946年作此诗,”白练衣”指南朝齐东昏侯的荒唐事,”蒋陵”即明孝陵。诗人将六朝、明朝与民国并置,体现南京作为”历史层累之城”的特质。

汪辟疆《玄武湖秋荷》
“残荷听雨忆前游,三十年来水国秋。莫问南朝旧烟月,石城寒浪打空洲。”
中央大学教授汪辟疆1948年作此七绝。诗中”三十年前”暗指1912年民国肇建,”南朝烟月”与”空洲”形成强烈对比,流露对时局的忧虑。

这些诗词呈现民国南京的多元面相:

  1. 政治意象:常见钟山、长江等象征符号
  2. 历史意识:延续”金陵怀古”传统
  3. 现实关怀:融入现代性体验
  4. 形式创新:旧体诗与新意境结合

民国南京诗词构成独特的文学景观,既有传统文人的忧患意识,又承载着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这些作品如同文化的棱镜,折射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光谱,为理解民国文化转型提供了珍贵文本。当我们漫步今日南京,这些诗句依然能在某个转角唤醒沉睡的城市记忆。

民国南京诗词精选 10首描写金陵历史与风物的经典怀古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南京繁华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绘南京繁华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王安石、刘禹锡、韦庄、杜牧、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曾经的繁荣景象,描绘了南京的自然美景、夜景、春天盛景以及历史氛围。通过赏析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繁华活力。

描写长江南京的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长江南京的诗词的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南京长江景象的古诗词,包括王安石、杜牧、崔涂、刘禹锡等多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和风格描绘了南京和长江的景象,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古诗词中既有对历史英雄和历史的怀念,也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夜晚的秦淮河、金陵凤凰台等。阅读这些古诗词,仿佛可以让人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片壮阔的江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毛主席描写南京的诗词

毛主席描写南京的诗词(第1篇)关于毛主席描写南京的诗词的文章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而毛主席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领袖和诗人,也对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描写。以下便是毛主席描写南京的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作者:毛泽东朝代:近现代解析:此诗作于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之时,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高度概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辉煌战绩,用形象的诗的语言表现了南京解放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千钧

描写南京扬子江的诗词

本文描述了多篇关于描写南京扬子江的诗词的文章内容。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南京扬子江的壮阔景象、历史沧桑、自然韵律和诗意韵味。文章包含了多篇古诗和现代诗的诗词原文,以及解析和赏析。这些诗词描绘了扬子江的浩渺与活力、江畔的美景和历史底蕴,展示了古人对这一地域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理解。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其他描写南京扬子江的诗句,展现了这一地域的独特魅力和诗意。在这片浩渺的水域边,古今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书写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意篇章。

朱元璋诗词赏析 10首经典诗作揭秘帝王铁血与诗心

铁血与诗心:历史镜像中的朱元璋诗词探微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的诗词创作可谓独树一帜。这位出身草莽的皇帝,其诗作既有"杀尽江南百万兵"的肃杀之气,也有"百花发时我不发"的韬晦之智,更不乏"笑谈终觉愧清风"的自省之意。朱元璋诗词数量虽不多,却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这位传奇帝王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一、帝王诗篇:朱元璋的自作诗词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数亲自创作诗词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存世诗作约三十余首,主要收录于《明太祖御制文集》中。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明朝建立前后,展现了从起义领袖到开国君主的心理轨迹。《咏菊花》堪称其代表作:"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历代文人笔下的沙湖诗词精选 关于沙湖的经典诗句与赏析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沙湖的诗词的文章内容,描绘了沙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展现了沙湖的壮丽景色、独特风情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赏析这些诗词,表达了对沙湖的向往与探索之情,以及珍惜和保护这片美丽自然景观的呼吁。

六朝金粉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六朝金粉”的读音、含义、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用以形容南京在六朝时期的繁华景象和文化氛围,特别与女性相关的文化与艺术。文章还提供了例句,并指出错误用法,如用于非文化艺术场合或形容萧条冷清的场景。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南京 南京 读后感500字

《南京 南京》读后感阅读了《南京 南京》这本书后,我深感震撼和感动。这本书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历史描绘,让我对那段悲壮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主要围绕南京大屠杀展开,背景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南京无辜百姓的残酷暴行。作者通过多个角度,描述了普通百姓、士兵、幸存者在战争中的经历,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经历和选择都让人深感思考。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悲壮。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段惨痛记忆,无数无辜百姓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和苦难。同时,我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在战争中,有些人选择了勇敢与抗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尊严和生命;

叶兆言 南京传 读后感

叶兆言 南京传 读后感(第1篇)叶兆言《南京传》读后感拿到《南京传》这本书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满是期待。作者叶兆言以其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千年历史和无尽沧桑。初读之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历史长河中流淌的深沉与厚重。《南京传》是一本以南京为背景的历史传记,它以流畅的语言风格,从古至今地讲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书中所写,既包含了宏大的历史变迁,又细述了每一个生活在南京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心灵体验。通过此书,我对南京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书中对南京的描述是全方位的,从古城的建筑、历史事件到市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传承,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

南京529事件读后感

南京529事件读后感(第1篇)南京529事件读后感《南京529事件》一书,初读时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述方式,重现了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其语言质朴而有力,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悲壮。本书主要描述了南京529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那些英勇的抗日战士们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奋不顾身地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书中详细描绘了事件的起因、发展及结果,通过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情节,使读者仿佛亲历了那场浩劫。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勇敢的抗日英雄们。他们在生死关头,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