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诸高阁是什么意思

置诸高阁的读音

置诸高阁的读音为“zhì zhū gāo gé”。

置诸高阁的含义

“置诸高阁”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把东西放置在高高的书架上,引申为把事情或意见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不予重视。它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物漠不关心,不重视,不采取行动。

置诸高阁的典故

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藏书方式。在古代,书籍通常被放置在高高的书架上,以示其珍贵和重要性。然而,如果某人将某本书“置诸高阁”,那么就意味着他把这本书放在了一边,不再去阅读或利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就引申为把事情或意见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不予重视的意思。

置诸高阁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书·贾山传》,原句为“孝文帝本行仁义,省烦苛,专务以德厚人伦,置此书(指《论贵粟疏》)而不省,是则与制礼义之旨相悖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文帝虽然主张仁义,但把《论贵粟疏》这本书放在高高的书架上不去看,这与制定礼义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置诸高阁的近义词

  • 束之高阁
  • 置之不理
  • 漠然置之
  • 弃之不顾
  • 熟视无睹

置诸高阁的反义词

  • 重视有加
  • 密切关注
  • 认真对待
  • 加以利用
  • 积极处理

置诸高阁的例句

例句:

  1. 他对于这个问题一直置诸高阁,从未采取任何行动。
  2. 这个计划被公司领导置诸高阁后,一直未能得到实施。
  3. 他总是把重要的工作报告置诸高阁,等到需要时才匆忙寻找。
  4. 他将这个问题暂时置诸高阁,等忙完其他事情再来处理。
  5. 他对于这个建议不屑一顾,直接把它置诸高阁了。
  6. 他虽然知道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仍然选择了把它置诸高阁。
  7. 尽管同事们多次提醒他处理这个问题,但他依然选择将其置诸高阁。
  8. 这项任务被公司领导一再拖延,似乎已经被他们置诸高阁了。
  9. 他常常将家中的琐事置诸高阁,只顾忙自己的事情。
  10. 对于那本久未读的书,他选择了暂时将其置诸高阁。

错误用法

错误用法示例:

  1. 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将问题置诸高阁,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 错误:将“置诸高阁”用于描述紧急情况下的态度或行为是不恰当的。
  2. 他把这个问题忘在脑后,完全置诸高阁了。

    • 错误:使用“忘在脑后”与“置诸高阁”意思重复,不够准确。应直接使用“忽视”或“不重视”等更直接的表述。
  3. 昨天他收到了那封重要的邮件,但却把它随意地置诸高阁了。

    • 错误:在这里,“随意地”与“置诸高阁”搭配使用显得有些累赘。可以直接说“他忽视了那封重要的邮件”。

在使用“置诸高阁”时,应注意其语境和搭配,避免出现重复或不当的表述。

置诸高阁是什么意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姑置勿论

姑置勿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ū zhì wù lùn。其含义是暂时放在一边,不去讨论或考虑。这个成语可用于暂时搁置某些问题或事情,留待以后或合适时机再处理或讨论。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从字面上理解。其近义词包括暂且不论、暂时不提、搁置不议等,反义词为深入研究、详细讨论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并强调了避免将其与忽视或逃避问题混淆。正确使用姑置勿论有助于清晰表达暂时搁置问题的意愿。

蠡测管窥

“蠡测管窥”是一个成语,比喻见识有限,对整体情况缺乏全面了解。原意出自《庄子·秋水篇》,故事中庄子通过此成语批评惠子只从自身角度看待问题。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井底之蛙、一知半解等,反义词有洞若观火、高瞻远瞩等。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场合使用和误解含义。例句中常用来表示某人对于某一领域或问题的认识尚浅。

管中窥豹

管中窥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ǎn zhōng kuī bào,指从有限的视角观察事物只能看到部分真相。这个成语来源于《列子·说符篇》的典故,描述了只从竹管里看豹子,无法全面了解的情境。其近义词有以偏概全、一叶知秋和举一反三等。反义词包括洞若观火、见微知著等。使用管中窥豹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使用场合不当、与事实不符和滥用成语等。在分析和评价事物时,我们应该避免只看到表面现象,要全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救火投薪

“救火投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ù huǒ tóu xīn,指在处理问题时采取错误的方法或行动,反而使情况更加恶化。该成语源于古代消防实践中的错误做法,即将燃料投进火中试图灭火,结果反而助长火势。其近义词包括抱薪救草、饮鸩止渴等,反义词为雪中送炭等。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错误的做法使事情变得更糟的情境,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冷静分析并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避免盲目“救火投薪”。错误用法是在火灾现场直接投入可燃物试图灭火或处理问题时采取错误的策略和方法。

缓不济急

缓不济急的读音为"huǎn bù jì jí",形容缓慢的行动或措施无法应对紧急问题。出自《战国策》等典故,用以描述在面对紧急情况下,应对措施不够迅速有效。近义词有慢条斯理、慢慢悠悠等,反义词包括刻不容缓、当务之急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注意正确用法,避免误用。该成语强调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行动和决策,而非缓慢应对。

以火止沸是什么意思

以火止沸的读音以火止沸的拼音是yǐ huǒ zhǐ fèi,其中yǐ是第三声,huǒ是第三声,zhǐ是第三声,fèi是第四声。以火止沸的含义以火止沸,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用火来制止沸腾的水。实际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采用错误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如同用火来止沸一样,只会让水更加沸腾,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以火止沸的典故典故出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一个人用火去止沸水,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水更加沸腾。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采用错误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以火止沸的近义词雪上加霜:形容事情已经够糟糕了,却还要再遭受更多的不幸或困难。火上浇油:比喻在困难或危险的时候

见事生风

见事生风的读音为jiàn shì shēng fēng。该成语描述的是一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迅速采取行动,用来形容人反应敏捷、处事果断。这个成语源自对人们处理事情方式的概括和提炼。其近义词包括闻风而动、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等,反义词为犹豫不决、拖拖拉拉等。在日常使用中,应准确理解其含义,避免滥用或误解。例如,在处理紧急工作或商业机会时,能迅速反应并果断行动,即为见事生风的体现。同时,在需要深入分析和思考的场合或长期决策中,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是不明智的。该成语不应被用于形容逃避或推卸责任的行为。

止沸益薪是什么意思

止沸益薪的读音止沸益薪的读音为zhǐ fèi yì xīn。止沸益薪的含义"止沸益薪"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是"为了止住沸腾,反而添加了柴薪"。比喻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不当,反而助长了问题的严重性。它用来形容处理事情时采取的方法不正确,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使问题更加恶化。止沸益薪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传说中,有人煮了一锅开水,想要熄灭火源,却误以为加柴火可以更快地使水停止沸腾,结果反而使火势更旺,水更加沸腾。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不当,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的行为。止沸益薪的近义词火上浇油:比喻在已经处于困境或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再采取一些措施或言语,使情况更加严重或

杀一利百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杀一利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通过解决一个事例或问题,获得通用的经验或方法,以应对其他类似情况。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果断行动。此外,文章还列举了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并给出了具体的使用例句。不当使用或误解其含义是不正确的。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举措失当

举措失当的拼音是jǔ cuò shī dàng。这个成语表示处理事情时措施不当或行动不得法,导致不良后果。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常用来形容处理事务时的失误或不当行为。举措失当的近义词有行动不当、措施失策等,反义词有举措得当、决策正确等。例如,“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他的举措失当,导致了更多麻烦”等。但需注意,该成语的使用需符合语境,避免用词不当、使用场合不合适等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