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怎么读:从字形到文化的深度解析
汉字”翰”承载着中国悠久的书写文化,从最初的羽毛到后来的笔墨文章,这个字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翰”字的奥秘。
拼音
“翰”的标准普通话读音为hàn,是第四声(去声)。发音时注意声母”h”要清晰,韵母”an”要饱满,声调从高到低迅速下降。这个读音自中古汉语演变而来,在《广韵》中属于”翰韵”,与”汉”、”汗”等字同韵。
部首
“翰”字由两个部首组成:
- 龺(gàn)部:位于左侧,表示与声音或动作相关
- 羽部:位于右侧,直接表明与羽毛有关
这种双部首结构在汉字中较为少见,体现了”翰”字构形的特殊性。其中”羽”部更常被视为主要部首,在字典检索时通常以”羽”部查找。
笔顺
“翰”字共16画,笔顺如下:
- 横(一)
- 竖(丨)
- 竖(丨)
- 横折(𠃍)
- 横(一)
- 横(一)
- 横(一)
- 竖(丨)
- 撇(丿)
- 捺(㇏)
- 横折钩(𠃌)
- 点(丶)
- 提(㇀)
- 横折钩(𠃌)
- 点(丶)
- 提(㇀)
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结构的平衡,左侧”龺”部笔画紧凑,右侧”羽”部舒展飘逸,整体呈现左收右放的美感。
含义
“翰”的本义是指长而硬的羽毛,古代用来制作书写工具。随着文化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为:
- 书写工具:如毛笔(翰墨)
- 文字作品:如文章、书信(华翰)
- 文人才士:如翰林
- 高飞:如翰飞(形容鸟高飞)
这个字浓缩了中国书写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实物到抽象,体现了汉字演变的典型特征。
详细解析
“翰”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字形演变: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发现”翰”字,小篆体已具备现代结构,左侧为”倝”(表示声音),右侧为”羽”,会意”发出声音的羽毛”,可能指鸟类鸣叫时振翅的动作。
本义延伸:
- 指天鸡、锦鸡等羽毛华丽的鸟类
- 特指这些鸟的长而硬的羽毛,适合制笔
- 引申为用这种羽毛制作的书写工具
- 再引申为书写行为本身及书写产物
文化象征:
- 作为书写工具的代表,”翰”成为文化的象征
- “翰林院”是古代最高学术机构,”翰林”成为文士的尊称
- “翰墨”代指书法艺术和文章写作
特殊用法:
- 通假为”幹”(gàn),表示骨干、支持者
- 形容高飞的样子,如”翰飞戾天”
近义词
根据”翰”的不同含义,其近义词包括:
- 羽毛义:翎、翮、羽
- 笔义:毫、管、笔
- 书信义:笺、札、牍
- 文章义:章、文、篇
- 文人义:儒、士、彦
反义词
“翰”作为特定概念,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但在某些语境下可对应:
- 书写工具:砚(与”翰墨”中的”墨”相对)
- 文字作品:白(如”白卷”与”华翰”相对)
- 文人:武(”文翰”与”武备”相对)
组词
“翰”字组成的常见词语有:
- 翰墨:指书法或文章
- 翰林:古代官名,也泛指文士
- 华翰:对他人来信的敬称
- 文翰:文章或公文
- 翰苑:翰林院的别称
- 挥翰:挥笔书写
- 翰藻:文采辞藻
- 翰札:书信
- 翰屏:国家重臣(通”幹”义)
- 翰飞:高飞
造句
- 这位老先生翰墨精妙,求字者络绎不绝。
- 收到您的华翰,不胜欣喜,当即拜读。
- 他年轻时曾入翰林院,学问渊博。
- 孔雀的尾羽修长美丽,古人称之为翰。
- 这篇文章翰藻华丽,堪称佳作。
- 信鸽翰飞千里,终于将消息送达。
- 这位大臣是朝廷的翰屏,深得皇帝信任。
- 他挥翰如飞,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虽然”翰”字本身组成的成语不多,但仍有几个经典表达:
- 挥翰成风:形容书法或写作速度极快
- 翰林子墨:指文人雅士(出自《汉书》)
- 翰飞戾天:形容高飞至天(出自《诗经》)
- 龙翰凤翼:比喻杰出的人才
- 沉思翰藻:指精心构思的文辞(出自《文心雕龙》)
这些成语大多典雅庄重,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体现了”翰”字的文化品位。
通过以上多角度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翰”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是中华书写文化的缩影。从羽毛到笔墨,从工具到艺术,”翰”承载着中国人对文字、对学问的敬重与热爱。下次当您使用或见到这个字时,或许能感受到它背后那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咏笔的诗词
关于咏笔的诗词(第1篇)关于咏笔的诗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咏物之作丰富多样,其中关于笔的描写更是繁多,这与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息息相关。笔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抒发胸怀的得力助手。以下便是一些饱含深意的关于咏笔的古诗词。一、《笔颂》作者:欧阳修年代:宋朝翠色尖端秀未休,锋头闪烁动龙楼。莫嫌临池寒水冷,且看纸上墨花流。解析:此诗赞美了笔的秀丽与锋利,以及它书写时带来的艺术效果。诗中用“翠色尖端”形容笔尖的秀美,“锋头闪烁”则突显了笔尖的锐利与光泽。而“莫嫌临池寒水冷”则表达了书写时的心境,即使面对寒冷的池水,也要坚持书写,最终“纸上墨花流”则展现了文字的生动与流畅。二、《赠
古代描写翠鸟诗词
古代描写翠鸟的诗词是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翠鸟的美丽与灵动,同时赋予了其美好的寓意和象征。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感受到自然之美的魅力和生命力。通过对翠鸟形象的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关于文的诗词
关于文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的诗词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文王之德之纯兮,有文武之道焉。解析:这句诗体现了文王之道,指出了其品德纯正和有文武之道的特点。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而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文以秀才之诗,飞羽觞而醉月。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此诗中,“大块假我以文章”一句中“文章”二字,即指文化、文明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夫四海为家,叶落
关于笔的诗词
关于笔的诗词(第1篇)关于笔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现。笔作为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媒介,许多诗词都以笔为主题或以笔为意象。以下是根据“关于笔的诗词”这一主题精心挑选的一些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词全文《咏笔》笔头微蘸墨轻涂,一点一滴成画图。情随墨迹随风去,行云流水笔端舞。作者:(宋)王羲之解析:王羲之此诗以笔为意象,描绘了笔在纸上舞动的情景,以及墨迹如行云流水般的韵律感。《笔》笔下生花意纵横,墨香四溢韵无穷。挥毫泼墨成千字,妙手丹青映日红。作者:(元)赵孟頫解析:赵孟頫的诗赞美了笔的神奇功效,笔下生花,墨香四溢,是文人墨
5个关键点掌握"旌"字正确读音与深层文化含义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汉字“旌”的拼音、部首、笔顺和含义。它是一种古代旗杆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也可以作为表扬的标志。文章还详细解析了旌的不同含义,如作为名词指旗子、表彰,作为动词指识别、发挥、表明等。
5个关键点全面解析生僻字"笪"的正确读音、书写方法及实际应用
本文介绍了“笪”这个字的基本信息、含义和详细解析。笪是一种用粗竹篾编成的形状像席的东西,常用于铺在地上晾晒粮食或作为拉船的绳索。此外,“笪”也可以作为姓氏使用。文章还详细解析了“笪”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包括动词和名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了其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
扑的拼音
扑的拼音是pū,部首是扌。扑的含义包括用力向前冲使全身伏在物体上,把全部心力用到工作、事业等上面,以及扑打、拍打等。扑的动词含义包括击、打、进攻,拂着、拂拭,倾倒,直冲,赌博以及尽全力等。另外还有粉扑、毬扑等名词含义。扑也有姓氏的含义。本文详细解析了扑的多种含义及用法。
碓怎么读 3分钟掌握duì的读音笔顺和农耕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碓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碓是一种舂米用具,由柱子架起的木杠和圆形石头构成,通过脚连续踏动,使石头起落,去掉石臼中的糙米皮。简单的碓仅包括石臼和杵。碓也可用于动词,表示舂、捣的动作,如碓米。此外,《新论》提到碓能够利用身体重力来碾压米,提高劳动效率。
掸字怎么读两种发音及其历史文化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掸”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有两个读音dǎn和shàn,分别表示拂去和提持的意思。掸还可以作为古国名和少数民族的名称。文章详细解析了掸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并举例说明了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
权怎么读 quán的发音技巧与6种常见含义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汉字“权”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不同含义。包括权力、权利、权衡、权变、权且等方面的含义,并探讨了其在古籍中的用法和例证。此外,“权”还通“颧”,指颧骨。本文全面解析了“权”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