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拼音
拼音
“听”的拼音是tīng,属于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阴平)。这个发音清脆明亮,如同我们聆听时耳朵捕捉到的第一个音符。在普通话中,”tīng”的发音需要注意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突然放开,发出清晰的爆破音”t”,紧接着是后鼻音”īng”。
部首
“听”字的部首是口,这与其含义密切相关。虽然”听”主要与耳朵相关,但古人造字时将”口”作为部首,暗示了”听”与言语交流的密切关系——我们不仅用耳朵听声音,更常用来听取他人的话语。在字典中查找”听”字时,可以在”口”部找到它。
笔顺
“听”字共有7笔,笔顺如下:
- 竖(丨)
- 横折(𠃍)
- 横(一)
- 撇(丿)
- 撇(丿)
- 横(一)
- 竖(丨)
正确的笔顺有助于书写流畅美观。先写左边的”口”字旁(前三笔),再写右边的”斤”(后四笔)。这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书写顺序符合汉字的基本书写规则。
含义
“听”是一个多义字,主要含义包括:
- 用耳朵接受声音:这是最基本的意思,如”听音乐”、”听广播”。
- 服从、接受、照办:如”听从指挥”、”不听劝告”。
- 任凭:如”听其自然”、”听之任之”。
- 判断、治理:古代用法,如”垂帘听政”。
- 英语音译词:指金属制的密封罐、筒等,也用作量词,如”听装啤酒”、”一听罐头”。
详细解析
“听”字源远流长,其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从字形演变看,”听”的繁体字为”聽”,由”耳”和”德”组成,表示用耳朵获取信息进而形成品德,体现了古人”耳德为听”的观念。简化后的”听”字由”口”和”斤”组成,虽不如繁体字表意明确,但仍保留了与声音相关的含义。
在古代文献中,”听”字频繁出现:
- 《说文解字》解释:”听,聆也。”
- 《尚书》有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将”听”与天命相联系。
- 《礼记》中”听而不闻”的表述,已经注意到”听”与真正理解之间的区别。
“听”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在中国文化中更是一种重要的修养和智慧。儒家强调”听德”,道家主张”听之以气”,佛家讲究”观音”,都体现了”听”在不同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现代汉语中,”听”的应用更加广泛,除了基本义项外,还发展出许多引申用法,如”听课”、”听诊”、”听政”等,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专业领域的各个方面。
近义词
“听”的近义词包括:
- 闻:如”耳闻目睹”,但”闻”更多强调结果,即听到了。
- 聆:如”聆听”,比”听”更正式、更恭敬。
- 听见:强调听的结果。
- 听取:多用于正式场合,如”听取汇报”。
- 耳闻:书面语,如”略有耳闻”。
这些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替换使用,但各有侧重和适用范围。
反义词
“听”的反义词包括:
- 说:如”只听不说”。
- 讲:与”听”构成交流的两个方面。
- 聋:表示听力丧失,如”耳聋听不见”。
- 拒:在”接受”意义上,如”拒不听劝”。
- 屏蔽:现代用语,如”屏蔽外界声音”。
组词
“听”可以组成许多常用词语:
- 动词性词组:听见、听到、听取、听从、听话、听写、听课、听讲、听诊、听证
- 名词性词组:听众、听力、听觉、听筒、听骨、听小骨
- 形容词性词组:好听、难听、动听
- 固定搭配:听之任之、听其自然、听天由命、偏听偏信
- 现代新词:听书、听歌、听剧、听播客
造句
- 我每天早晨都会听新闻广播了解国内外大事。
- 孩子们要听老师的话,遵守课堂纪律。
- 这件事就听其自然发展吧,我们不必过多干预。
- 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掌握着朝中大权。
- 我去超市买了两听啤酒准备晚上看球赛时喝。
-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十分动听。
- 他向来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
- 医生用听诊器仔细检查了患者的心脏情况。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 听之任之:听凭事物自由发展而不加干预。
- 听其自然:任凭人或事物自然发展变化,不加干预。
- 听天由命:听凭天意和命运,指主观上不努力,听任事态自然发展。
- 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话,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 偏听偏信:片面地听信某一方面的意见。
-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吃惊。
-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 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使人难辨是非。
“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感知能力之一,在汉语中发展出了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从生理上的听觉到心理上的接受,从被动的听到主动的聆听,”听”字承载了中国人对声音、信息、智慧的多层次理解。掌握”听”字的正确使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更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倾听者,在生活中建立更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
耳怎么读 掌握汉字"耳"的拼音、笔顺、组词及10个常用成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耳”字的含义,包括耳朵、听觉等名词含义,以及作为动词的听到、附耳而语等动作含义。同时,“耳”也作为文言词语,表示限制、肯定或转折关系等。此外,“耳”还是汉字部首之一,形状像耳朵的东西也常常被称作“木耳”“银耳”等。文章内容丰富,详细解析了“耳”字的多重含义和用法。
尖怎么读jiān 掌握6笔正确笔顺和8种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尖”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包括其作为形容词的用法,如末端细小、尖锐、声音高而细等;还有名词的用法,如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头儿、出类拔萃的人或物品等;以及动词的用法,如钻进,进入等。此外,“尖”字也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征,如吝啬、尖刻等。本文详细解析了“尖”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细怎么读xì 掌握8笔正确写法与6大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细”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细”在条状物、长条形、颗粒大小、音量、精细、仔细、详细、周密、细微、细小等方面的含义,同时也介绍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引申义。
耷字怎么读dā 解析9画笔顺大耳朵含义及5个实用例句
本文介绍了汉字“耷”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表示大耳朵,具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详细解析了“耷”的笔画顺序和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如《玉篇》中的名词用法和梁斌《播火记》中的动词用法。
汉字"用"的5大奥秘:拼音、笔顺、组词与成语全解析
\n\n本文介绍了汉字“用”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阐述了其含义和用法。包括使用、费用、用处、需要等方面的含义,以及作为动词、名词、介词的不同用法。此外,“用”还有执政、行事、功用、器用等含义。文章全面解析了“用”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汉字。
掌握棉的拼音mián和12笔正确写法 了解汉字棉的部首含义与组词造句技巧
本文介绍了棉的定义和含义,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的不同栽培品种。棉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原料,而棉子可榨油。文中还提到了棉花的别称、特性及用途,并详细解析了棉作为名词和形容词的不同用法。同时,通过举例解释棉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如棉药、棉蕾等。
众怎么读 3分钟掌握zhòng的发音笔顺及20个常用组词
本文介绍了汉字“众”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其含义。包括与“寡”相对的许多、许多人,以及广泛普遍的含义。同时举例说明了“众”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透彻掌握汉字"透"的10个关键知识点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应用
本文介绍了汉字“透”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渗透、穿透、暗地告诉、透彻了解、达到充分程度等多种含义,同时也有透的详细解析和例句展示。透的字形演变和跳跃、逃生的动作也有所涉及。
郭怎么读 3分钟掌握guō的正确发音及10笔书写技巧
本文介绍了汉字“郭”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析了“郭”在古代表示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的含义,以及作为名词和动词的用法。同时,也介绍了“郭”作为姓氏的含义和来源。
汉字"错"的8种含义解析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典故一网打尽
本文提供了关于汉字“错”的详细解析,包括其拼音、部首、笔顺、含义等。错有多重含义,如参差、错杂、两个物体相对摩擦等。此外,错还指安排时间使不冲突、表示不正确或过错,以及在凹下去的文字、花纹中镶上或涂上金、银等。同时,错也用作打磨玉石的石头或动词表示打磨玉石。整体内容关于“错”字的解释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