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的拼音与解析
拼音
“萍”的拼音是píng,属于阳平声调(第二声)。这个发音清脆悦耳,如同浮萍轻轻触碰水面的声音。在普通话中,它由声母”p”和韵母”íng”组成,发音时要注意将后鼻音发完整。
部首
“萍”字的部首是艹(草字头),这表明它与植物有关。草字头的汉字多与草本植物、植被相关,如”花”、”草”、”菜”等。”萍”作为水生植物,正是通过这个部首向我们揭示它的植物属性。
笔顺
“萍”字共有11笔,笔顺如下:
- 横(一)
- 竖(丨)
- 竖(丨)
- 点(丶)
- 点(丶)
- 提(㇀)
- 横(一)
- 点(丶)
- 撇(丿)
- 横(一)
- 竖(丨)
书写时,先写草字头,再写下面的”平”字部分,整体结构上窄下宽,平稳舒展。
含义
“萍”主要有两种含义:
- 浮萍:一种漂浮在水面的小型植物,无根或根极短,随风飘荡。
- 红萍(又称满江红):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叶色随季节变化,从绿色转为红色,是优质的鱼类饲料和绿肥原料。
详细解析
“萍”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从水,苹,苹亦声。本义就是指浮萍这种水生植物。
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
- 《说文解字》:”萍,苹也。水草也。”
- 《礼记·月令》:”蓱始生。”注:”蓱,萍也。其大者曰蘋。”
“萍”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人生状态。宋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比作风中柳絮和雨打浮萍,形象深刻。
其他相关用法:
- 萍合:像浮萍一样暂时聚合
- 萍浮:形容人行踪飘泊不定
- 萍飘梗泛:比喻踪迹飘泊无定
- 萍迹:指人四处飘流
- 萍流:飘流的状态
近义词
“萍”的近义词包括:
- 蓱(古代对萍的别称)
- 浮萍(更具体的名称)
- 蘋(指较大的萍类植物)
- 藻(泛指水生植物)
反义词
由于”萍”特指一种漂浮植物,它的反义词主要是:
- 根(与萍的无根特性相对)
- 陆生植物(与水生相对)
- 固定植物(与漂浮特性相对)
组词
“萍”可以组成许多富有意境的词语:
- 浮萍
- 萍踪
- 萍水相逢
- 绿萍
- 红萍
- 萍泊
- 萍寄
- 萍流
- 萍身
- 萍迹
造句
- 池塘里漂满了翠绿的浮萍,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 他一生萍踪不定,走遍了大江南北。
- 我们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
- 秋风起时,满江红萍将整个湖面染成了红色。
- 她感觉自己就像雨打的浮萍,无处安身。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萍踪浪迹: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波浪一样无固定住所。
- 风萍浪迹:同”萍踪浪迹”,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
- 梗泛萍漂:比喻漂泊流离。
- 萍飘蓬转: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
这些成语都借用了”萍”漂浮不定的特性,生动地描绘了人生漂泊、无常的状态,体现了汉语中自然意象与人生哲理的完美结合。
你可能感兴趣
断梗飘萍
断梗飘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àn gěng piāo píng。它形容生活漂泊不定,如同折断的草木茎和飘摇的水上浮萍一样无法安定,常用来形容人漂泊异乡或命运多舛。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感慨。其近义词包括漂泊无依、流浪天涯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适用场合、避免滥用比喻和与近义词混用,同时避免与反义词混用以免产生误解。文章还提供了断梗飘萍的错误用法提示。
飞蓬随风
飞蓬随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ēi péng suí fēng。该成语描述的是人或物随遇而安,任意飘荡,没有固定方向或目的的状态。它的典故源于《诗经·小雅·鹤鸣》。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等,反义词则是坚定不移、安土重迁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关于飞蓬随风的例句,以展示其正确用法。需要注意的是,飞蓬随风并非用于描述懒散、无所事事的状态,而应用于描述人的随遇而安的心境或生活状态。在需要强调稳定性和目标性的场合,不宜使用这一成语。
泛萍浮梗
泛萍浮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àn píng fú gěn",用来形容人生飘泊不定,如同浮萍和草木一般无依无靠,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感。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如今广泛用于表达人生的漂泊和无奈。它的近义词包括漂泊无依、颠沛流离等,反义词为安定踏实、安居乐业等。使用泛萍浮梗时需注意其正确的语境,避免误用为形容物品或事物的状态。
浮踪浪迹
“浮踪浪迹”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踪不定,漂泊不定。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江湖生活的描绘,并可能与流浪汉、游民的生活状态有关。它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在古代文学作品和文献中追溯。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流浪漂泊等。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误用为形容某物或某地的位置不固定,以及与贬义词搭配使用。例句:他一生浮踪浪迹,走遍了山山水水,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
梗泛萍飘
梗泛萍飘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生或命运漂泊不定。其含义是形容人生如同草梗漂浮在水中或像浮萍在湖上漂荡,象征着漂泊、流浪、无法安定等。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飘泊不定、颠沛流离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搭配使用。该成语形容了人生的漂泊和无常,也提醒人们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浮迹浪踪
浮迹浪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ú jì làng zōng,用来形容人行踪不定、漂泊不定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没有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它的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流浪无依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定居不迁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与表示固定、稳定含义的词语混淆使用,要描述那些没有固定住所、四处漂泊的人或生活状态。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生活的漂泊、不稳定状态,如例句中所示。
荇怎么读xìng 掌握9笔正确写法与诗经中的水生植物奥秘
本文介绍了荇这一植物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蒴果椭圆形。荇的茎可以吃,全草可入药,并且荇菜也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草本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经济价值。
萍踪浪迹是什么意思
“萍踪浪迹”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踪不定,漂泊不定,无法找到固定的居所或轨迹。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因各种原因离开家乡,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它的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浪迹天涯、飘泊无依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稳定如山、安土重迁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踪,而不是物或事。通过这个成语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梗迹萍踪
梗迹萍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ěng jì píng zō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踪飘忽不定,像树枝上的痕迹和浮萍的影子一样难以捉摸。它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南史》中。梗迹萍踪的近义词有行踪不定、飘忽不定等,反义词有稳如泰山、固定不移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读音、上下文适用性以及与其他成语的区别。该成语常用来描述行动飘忽不定的人或事物,例如四处游荡、工作出差等情境。
藠头怎么读拼音是什么 18画汉字藠的笔顺与植物知识全解析
本文介绍了藠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藠是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可作酱菜。藠头是其方言称呼,与薤同义。文章提供了关于藠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名称、特点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