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骨糜躯

粉骨糜躯

读音

fěn gǔ mí qū

含义

  • :粉碎,使成粉末。
  • :骨头,指身体。
  • :糜烂,毁坏。
  • :躯体,身体。

整体含义:形容为了某种信念或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多用于表达极度的忠诚或奉献精神。

典故

  1. 《后汉书·耿弇传》
    耿弇是东汉名将,曾率军平定叛乱。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部下劝他撤退,他却说:“大丈夫当粉骨糜躯,以报国家!”最终成功击败敌军。
  2. 《晋书·周处传》
    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后改过自新,成为忠臣。他在讨伐叛军时战死,临终前说:“吾愿粉骨糜躯,以谢天下。”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
  3. 《宋史·岳飞传》
    岳飞抗金时,曾写下“粉骨糜躯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表达了他誓死报国的决心。

近义词

  1. 肝脑涂地:形容竭尽忠诚,不惜牺牲生命。
  2.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3. 舍生忘死:形容不顾生命危险,勇往直前。
  4. 视死如归: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

反义词

  1. 贪生怕死:形容畏惧死亡,不敢冒险。
  2. 苟且偷生:指勉强活着,不顾尊严或原则。
  3. 临阵脱逃:指在关键时刻退缩逃避。
  4. 明哲保身:指只顾自身利益,不愿承担责任。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愿意粉骨糜躯。(简单理解忠诚)
  2. 小学高年级:英雄们粉骨糜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初步理解奉献)
  3. 初中:岳飞粉骨糜躯的誓言,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结合历史人物)
  4. 高中: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粉骨糜躯,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深化历史背景)
  5. 大学及以上:真正的信仰者,往往能为了理想粉骨糜躯,无怨无悔。(哲学思考)
  6. 文学作品:他立下誓言,愿粉骨糜躯,只为守护这片土地。(增强感染力)
  7. 演讲引用:我们要铭记那些粉骨糜躯的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激励听众)
  8. 历史论文:古代忠臣的粉骨糜躯精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学术分析)
  9. 新闻报道:消防员冲入火场救人,展现了粉骨糜躯的英勇精神。(现实案例)
  10. 影视台词:“为了正义,我粉骨糜躯又何妨!”(增强戏剧性)

错误用法

  1. 错误场景:形容普通的工作努力,如“他加班到深夜,真是粉骨糜躯。”(过度夸张)
  2. 错误搭配:用于贬义,如“小偷为了偷东西粉骨糜躯。”(违背成语的褒义性质)
  3. 错误对象:用于形容动物,如“这只狗粉骨糜躯地保护主人。”(成语通常用于人类)
  4. 错误比喻:形容轻微伤害,如“打球摔了一跤,差点粉骨糜躯。”(不符合成语的严重性)
  5. 错误情感:用于表达抱怨,如“天天加班,老板是要我们粉骨糜躯吗?”(扭曲原意)

总结:“粉骨糜躯”是一个庄重的成语,多用于歌颂忠义、牺牲精神,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

粉骨糜躯.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以死报国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以死报国的诗词,涵盖了多首古诗词及其作者、朝代和解析。这些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崇高的爱国情怀。文章分别列举了不同篇目的诗词,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李清照的《声声慢·悼亡》等,并详细解读了其中的经典句子。此外,还介绍了其他几首表达以死报国主题的诗词,如《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这些诗词都以不同的方式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以及对责任的坚守和奉献精神。文章强调了这些诗词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赞美与传承,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描写舍身报恩古诗词

这段摘要描述了多篇文章的内容,主要围绕描写舍身报恩的古诗词进行阐述。文章通过引用不同朝代和作者的古诗词,展现了舍身报恩的精神,包括为了报答恩情而甘愿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这些古诗词涉及不同题材,如卖炭翁、农民、英雄烈士等,都表达了对于恩情之深深感激和愿意为之付出的精神。同时,摘要还提到了现代诗句对于舍身报恩精神的表达,并强调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整体来说,这段摘要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了舍身报恩的精神,语言简洁流畅。

关于烈士诗词

关于烈士诗词(第1篇)关于烈士诗词的探究一、诗词全文《吊古战场文》作者:李清照(宋)文章千载壮心摧,古战场前泪满衣。虏骑夜鸣悲风起,中原遗民痛断肠。忠臣志士尽身殁,忠魂英魂犹不休。豪杰共谋家国计,烽火连天几时休。解析:此篇诗文,为李清照以宋代的古战场为背景而作,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烈士们的哀悼和怀念。文中用壮士泪满衣的场景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并高度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南园十三首》作者:李贺(唐)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勇士伤心多瘗剑,忠臣失意学垂钓。圣君用髦头英锐,方知国士归无老。解析:李贺的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烈士的敬

描写战士的现代诗词

本文列举了多篇描写战士的现代诗词,从古代诗词中的战士形象到现代诗词中的战士风貌,展示了战士的英勇无畏、忠诚于国家的形象。文章还强调了战士精神的传承与时代价值,呼吁铭记战士的功绩和牺牲,发扬战士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同时,文章也关注和支持那些默默奉献的战士们,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

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古诗词中的战争之歌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诗词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解析: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决心。金甲被黄沙磨穿,暗示了战争的持久和战士的坚韧。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战士们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诗词二:烽火戏诸侯,国破山河在。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解析:此句以烽火戏诸侯的场景,表达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即使国家破碎,山河依旧,但人民的痛苦和国家的衰败却无法挽回。二、文章内容古诗词中,战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们用他们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悲壮和决心跃然纸上。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那

描写现代军的诗词

以下是一段关于描写现代军人的诗词本文尝试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以现代视角来描绘和赞美现代军人的英勇、忠诚与担当。虽然直接描写现代军队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诗词艺术,结合现代军人的实际生活和精神风貌,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军人精神的诗词作品。通过描绘军人的形象与场景,表达内心的敬仰与赞美,展现军人的风采和精神。现代军人身负重任,他们默默地付出,保卫着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支持军队建设与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来宣传和弘扬军人的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付出与努力。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文艺工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展现军人的风

摧身碎首

“摧身碎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uī shēn suì shǒu,表示为了某种信仰或目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成语源于古代英勇事迹,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决心和勇气。它含有近义词如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等,反义词如贪生怕死、畏首畏尾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和场合恰当运用,避免滥用。

沥胆堕肝

“沥胆堕肝”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为了目的或信仰愿意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牺牲,表达极端忠诚和奉献精神。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历史故事和医学典籍。近义词有竭尽全力、奋不顾身、忠心耿耿等,反义词则是三心二意、自私自利和见利忘义等。错误用法包括使用不当场合和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追求目标、为国家或事业奉献时所展现出的极端努力和牺牲精神。

粉骨捐躯

本文介绍了成语“粉骨捐躯”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该成语形容为了某种崇高目标或理想而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典故来源于古代英雄事迹。正确使用该成语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含义,避免误用。

粉骨糜身

“粉骨糜身”是一个成语,形容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甘愿奉献一切,甚至牺牲生命的决心和勇气。其源于古代英勇事迹,表达无畏的决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近义词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反义词包括苟且偷生、贪生怕死等。该成语不可滥用,需用在适当的场合和语境中,以准确表达强烈的奉献或牺牲精神。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