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白黛黑:古代妆容的雅致描绘
读音
fěn bái dài hēi
含义
- 粉白:指用白色脂粉涂抹面部,使肌肤显得白皙。
- 黛黑:指用青黑色的颜料描画眉毛,使眉色浓黑。
- 整体含义:形容女子精心打扮后的妆容,面容白皙,眉毛乌黑,整体显得美丽端庄。
典故
-
《楚辞·大招》:
“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这是最早记载该成语的文献,描绘了楚国女子以白粉敷面、青黛画眉的妆容习俗。 -
《韩非子·显学》:
“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韩非子以此比喻外在修饰的重要性,暗含对”粉白黛黑”妆容的认可。 -
汉代张衡《思玄赋》:
“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
虽未直接使用该成语,但”蛾眉”与”粉白黛黑”的意象相通,均指女子精致妆容。
近义词
- 浓妆艳抹:指妆容艳丽,但偏重色彩浓烈,略带贬义。
- 淡扫蛾眉:形容妆容淡雅,与”粉白黛黑”的精致感相似。
- 朱唇皓齿:侧重唇红齿白,与面白眉黑形成互补描写。
- 妆嫫费黛:比喻徒劳修饰,虽与妆容相关但含义不同。
反义词
- 素面朝天:指不施脂粉,面容自然。
- 蓬头垢面:形容头发散乱、面部肮脏,毫无修饰。
- 不修边幅:指不注意衣着打扮,与精心妆容相反。
- 面目可憎:面容令人厌恶,与美丽妆容形成对比。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姐姐今天粉白黛黑,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漂亮。
- 妈妈化妆后粉白黛黑的,我都认不出来了。
-
小学高年级:
- 京剧演员登台前都要粉白黛黑,这是传统的妆容要求。
- 这幅古画中的女子粉白黛黑,展现了唐代的审美风格。
-
初中:
- 《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正是粉白黛黑的生动体现。
- 博物馆展出的唐代陶俑,个个粉白黛黑,反映了当时的妆容时尚。
-
高中:
- 诗人用”粉白黛黑”隐喻社会对女性外貌的苛求,引发深刻思考。
- 考古发现证实,早在战国时期,贵族妇女就已盛行粉白黛黑的妆容。
-
大学及以上:
- 从”粉白黛黑”到现代彩妆,探讨中国女性审美观的变迁是个有趣课题。
- 该成语不仅描述妆容,更承载着古代对”妇容”的道德要求,值得深入研究。
错误用法
-
形容男性妆容:
- ❌ “这位男演员粉白黛黑地出现在发布会上。”(该成语专指女性妆容)
-
指代素颜状态:
- ❌ “她刚洗完脸,粉白黛黑地走出来。”(成语特指化妆后的状态)
-
用于贬义语境:
- ❌ “她整天粉白黛黑的,一点都不自然。”(成语本身为中性或褒义)
-
与服饰描写混淆:
- ❌ “这件旗袍粉白黛黑的,真好看。”(仅用于面部妆容,不适用服装)
-
现代彩妆的直接对应:
- ❌ “我的粉底液和眉笔实现了粉白黛黑的效果。”(成语特指传统妆容技法)
这个承载千年审美的成语,不仅记录着古代女性的生活智慧,更成为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一扇绮窗。当我们在诗词歌赋中遇见”粉白黛黑”,眼前自会浮现那些对镜理妆的古典倩影,她们穿越时光,向我们展示着永恒不变的,是对美的执着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梳妆的诗词
关于梳妆的诗词(第1篇)关于梳妆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春晓》作者: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此诗并非直接描绘梳妆,但其中“夜来风雨声”一句,可想象女子清晨梳妆时,窗外的自然景象,与梳妆的情景相映成趣。《西宫秋词》作者:李贺(唐)秋深意长别难寻,重梳双鬟朝风涔。此中长辞重结泪,不到海涯情不停。解析:此诗描绘了女子梳妆的情景,通过“重梳双鬟”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梳妆的场景和情感。《浣溪沙·闺情》作者:李清照(宋)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画,半簪弯月浅含颦。情知不似少年时。解析:此词以女性视角描绘了梳妆的情景,
关于娜的诗词
关于娜的诗词(第1篇)关于“娜”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木兰花慢·娼女纳凉》作者:宋·刘克庄娜婀风柳态,盈盈倚窗前。玉容春自浅,花色露初鲜。《蝶恋花·春景》作者:宋·晏殊娜婀舞袖翻金钿,翠楼深锁春光。二、作者与朝代《木兰花慢·娼女纳凉》——作者刘克庄,宋朝人。《蝶恋花·春景》——作者晏殊,宋朝人。三、诗词解析《木兰花慢·娼女纳凉》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娼女在窗前纳凉的场景。其中,“娜婀风柳态”一句,以娜婀形容女子体态的轻盈柔美,风柳则象征着女子身姿的婀娜多姿。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春光中倚窗纳凉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婉约的美感。《蝶恋花·春景》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女子的舞姿。其中,“
关于女人诗词
关于女人诗词(第1篇)关于女人诗词的探索与解读一、诗词全文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行者皆以罗敷为艳,使我不能忘也。作者:汉乐府 朝代:汉解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美貌的采桑女罗敷的情景,展现出了女子的美丽与风姿。诗人通过描绘她的容颜、服饰以及人们的反应,将她的美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作者:李白 朝代:唐解析:这首诗用华丽的辞藻赞美了女子之美,将她比作云想衣裳和花想容,表现出她的高雅与华
七夕描写美女的诗词
这篇文章介绍了七夕节中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描绘美女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词句,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丽与优雅。文章列举了五篇与七夕美女相关的诗词,每篇都详细描述了诗词的内容及其背景,同时分析了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与审美观念。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女性的美丽与风韵,同时也感受到古代的浪漫与温情。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些诗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爱情的深沉与长久,以诗意的方式描绘了佳人的形象。
关于娟的诗词
关于娟的诗词(第1篇)关于“娟”的诗词:古文里的女性美丽与优雅一、概述“娟”字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与优雅。它不仅描绘了女性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内在的温婉与柔情。本文将通过几首饱含“娟”字的古诗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二、关于“娟”的诗词《春日杂感》——宋·李清照春日娟娟映碧纱,桃花开遍满山崖。风轻云淡日初升,独倚栏杆看落霞。解析:李清照的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用“娟娟”形容阳光映照下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闺怨》——唐·李商隐珠帘绣户蔼娟娟,良人何处不归来?玉阶空有夜寒月,独照罗衾泪痕斑。解析:李商隐的《闺怨》以女性视角
关于眉诗词
关于眉诗词(第1篇)关于眉诗词的探索与解析一、诗词全文眉黛弯弯映秋水,静卧花前看云起。——宋·张先《醉落魄·眉间心上》眉如新月似画图,映日芙蓉镜里吾。——清·赵之谦《采莲曲》嬛姿宛若芙蓉眉,素影朦胧倚竹扉。——元·徐再思《丹青篇》二、作者与朝代以上提及的诗篇分别出自不同朝代的诗人之手:第一首诗出自宋代的张先,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第二首诗出自清代的赵之谦,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第三首诗出自元代的徐再思,徐再思是元朝的文人。三、诗词解析第一首诗描绘了女子眉黛的美丽与静谧,弯弯的眉形映照着秋水般的眼神,她静卧花前,欣赏着云卷云舒的景象。这表达了女子静美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感。第二首诗以清
描写海边女子的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围绕“描写海边女子的诗词”这一主题展开,介绍了多篇文章的内容。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多首描绘海边女子的古诗词,展现了海边女子的美丽、柔情与哀愁。同时,也介绍了与海边女子相关的其他诗词元素及女性形象,并探讨了这些诗词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这些描绘海边女子的诗词,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女性美貌与柔情的赞美与向往。希望这些诗词能够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思考。
描写女子画眉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女子画眉的古诗词,通过列举和解析多首具体的诗词,展现了女子画眉之美的艺术魅力。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女子画眉的古诗词,展示了不同朝代和作者的诗词作品。这些古诗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画眉的情景,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她们的内心情感和追求。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女性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女性地位。同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让我们思考美丽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描写仪容好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仪容好的诗词文章,包括多篇文章的内容摘要。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古代经典诗词和现代诗歌,描绘了女性仪容的美丽和气质。文章分别解析了每首诗词的原文、作者及朝代,并详细解释了诗词中对女性仪容的描绘。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其他赞美仪容的诗词佳作,展现了女性美丽的仪容和气质。这些诗词佳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力量和魅力,让我们更加欣赏和珍惜身边的美好。
描写女子吹箫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女子吹箫的诗词,包括每篇诗词的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和感悟。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吹箫的场景,展现了女子吹箫的优雅与音乐的美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女子才情与美貌的赞美。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并关注和尊重女性的地位与角色,让她们在文化与艺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