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砂转石
读音
fēi shā zhuǎn shí
含义
- 飞砂:砂土被风吹起,在空中飞扬。
- 转石:石头被风卷动,翻滚移动。
- 整体含义:形容风力极其猛烈,甚至能将砂石吹起翻滚。后也比喻局势动荡或力量强大,势不可挡。
典故
- 《后汉书·班超传》: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其中“会天大风”虽未直接提及“飞砂转石”,但描绘了风势猛烈的情景,后人常以此联想该成语。 - 《晋书·苻坚载记》: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俄而谢玄等渡水,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此处虽未直接使用“飞砂转石”,但“风声鹤唳”的慌乱场景与之意境相似。
近义词
- 飞沙走石:形容风势狂暴,砂石飞扬。
- 狂风暴雨:比喻激烈的动荡或猛烈的攻击。
- 天昏地暗:形容风沙极大或局势混乱。
- 势不可挡:形容力量强大,无法阻挡。
反义词
- 风平浪静:形容没有风浪,平静无事。
- 和风细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 波澜不惊:形容局面稳定,没有动荡。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沙漠里刮起了大风,飞砂转石,连骆驼都睁不开眼睛。
- 台风来了,外面的树枝被吹得乱飞,真是飞砂转石啊!
-
小学高年级:
- 古代战场上,箭如雨下,飞砂转石,士兵们艰难前行。
- 沙尘暴袭来,天空顿时飞砂转石,行人纷纷躲避。
-
初中:
- 革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犹如飞砂转石,百姓生活艰难。
- 这场辩论赛上,双方唇枪舌战,言辞激烈,堪称飞砂转石。
-
高中:
- 历史的洪流中,多少王朝更迭,飞砂转石,最终归于尘土。
-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市场飞砂转石,投资者损失惨重。
-
文学创作:
- 北风怒号,飞砂转石,天地间一片混沌,仿佛末日降临。
- 他的演讲气势磅礴,如飞砂转石,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错误用法
-
形容轻微的风:
- ❌ 今天微风拂面,有点飞砂转石的感觉。(错误,风力太弱)
- ✅ 修正:今天微风拂面,十分舒适。
-
形容静态场景:
- ❌ 这幅画里的山水很美,飞砂转石。(错误,与画面意境不符)
- ✅ 修正:这幅画里的山水很美,宁静悠远。
-
形容缓慢的变化:
- ❌ 公司改革一步步推进,飞砂转石。(错误,与“渐进”矛盾)
- ✅ 修正:公司改革一步步推进,稳扎稳打。
-
形容人的性格温和:
- ❌ 他脾气很好,从不发火,总是飞砂转石。(错误,语义相反)
- ✅ 修正:他脾气很好,从不发火,总是和风细雨。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大家对“飞砂转石”这一成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无论是用于描写自然现象,还是比喻社会动荡,它都能生动地传达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飞砂走石
飞砂走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ēi shā zǒu shí,形容风势迅猛或战争激烈时砂石飞扬的景象。其来源既有古代战争中的描述,也有自然现象如沙尘暴的启示。常用近义词有狂风骤雨、风卷残云等,反义词则为风平浪静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沙尘暴、沙漠狂风等,也可用于描绘战争场面的惨烈以及工地、荒漠公路等场景。错误用法包括在不恰当语境中使用、将“飞砂”与“走石”分开使用等。
家无儋石
家无儋石是一个成语,形容家中极为贫穷,没有多少财富。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常用来形容古代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家无儋石的含义是家中贫穷至极,没有积蓄或财产。其近义词有“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等,反义词有“家财万贯”、“富甲一方”等。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如用于形容其他非贫穷的状态或使用不当的语境中。
波涛汹涌
本文介绍了“波涛汹涌”这一形容词短语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它用来形容水势汹涌澎湃的景象,通常描绘大海、江河等水体的壮阔和激烈。该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广泛使用。文章还提供了两个例句展示其用法,并强调了错误用法及注意事项,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确保符合其本意的场景,并注意语境和语体色彩。
不一而足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一而足”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和出处,表达了事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来源于《左传》和《汉书》,强调事物的种类繁多,数量众多,无法用一种或几次来概括。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等,反义词则是“一成不变”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不一而足”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关于泓诗词
关于泓诗词(第1篇)关于泓诗词一、泓诗词的概述“泓”字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水深而广,清澈无垠,或用于描绘事物的深远意境。以“泓”为主题的诗词,多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情感的深沉抒发,以及意境的广阔深远。下面,我将根据“泓”的主题,列举出几首符合要求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泓诗词列举《江上渔者》作者:范仲淹(宋)江水泓泓映碧天,渔舟唱晚归帆远。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解析:此诗以江水为背景,用“泓泓”形容江水深广,表达了渔者生活的艰辛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解析:此诗以洞庭湖为背
狂风骤雨
本文介绍了成语“狂风骤雨”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风势猛烈、雨势急促的天气状况,常用来比喻气势磅礴、激烈、迅猛的场景或事件。文章还提到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滥用、注意搭配、避免重复以及注意语境等。同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狂风骤雨”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
粗风暴雨
文章介绍了成语“粗风暴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风势和雨势都非常猛烈,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情况或事件的发展迅猛、激烈。文章还提到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并指出其不适用于描述非自然现象。
暴风疾雨
本文介绍了“暴风疾雨”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风势猛烈、雨势急促的恶劣天气状况。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使用语境。
暴风骤雨
“暴风骤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fēng zhòu yǔ。它用来形容天气恶劣、风势猛烈、雨势急促,也可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或事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形容人事变迁和社会动荡。其近义词包括风卷残云、狂风暴雨等,反义词为风和日丽等。运用该成语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文章提供了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的提醒。
骤风暴雨是什么意思
骤风暴雨的读音骤风暴雨的读音为zòu fēng bào yǔ。骤风暴雨的含义“骤风暴雨”指突然刮起大风,降下暴雨。形容天气变化迅速而猛烈,也用来形容某些事情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来势汹汹。骤风暴雨的典故“骤风暴雨”的典故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盖闻天子之出,出骤风暴雨,是故谆谆而教诲之。” 这一典故描绘了古代天子出行时遭遇的恶劣天气,也用来形容事情发展的迅猛之势。骤风暴雨的近义词暴风骤雨:形容风势猛烈,雨势急促。狂风暴雨:形容风势和雨势都非常大,常用来形容天气恶劣。风雨交加:指风雨同时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骤风暴雨的反义词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天气)。与“骤风暴雨”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