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遁离俗:超脱尘世的诗意栖居
读音
fēi dùn lí sú
含义
- 飞:本义为鸟类振翅翱翔,引申为超越、高远之态。
- 遁:原指隐匿、逃避,此处喻指主动退避尘嚣。
- 离俗:脱离世俗的牵绊与庸常。
整体含义:形容超然物外、远离世俗纷扰的隐逸生活或心境,带有道家隐逸哲学的色彩。
典故
- 《后汉书·逸民传》
记载东汉隐士梁鸿夫妇“舂米为食,织席为衣”,拒绝朝廷征召,以“飞遁离俗”自况,追求精神自由。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虽未直接使用该成语,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境与之高度契合。 - 《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的描写,可视为“飞遁离俗”的思想源头,强调精神超脱。
近义词
- 超然物外:心境超越世俗利害。
- 避世绝俗:主动隔绝世俗交往。
- 林下风致:形容隐士高雅脱俗的风度。
- 枕石漱流:以自然为伴的隐逸生活。
反义词
- 趋炎附势:依附权贵,迎合世俗。
- 蝇营狗苟:为名利不择手段。
- 红尘滚滚:深陷世俗事务无法自拔。
- 争名夺利:热衷于世俗竞争。
例句
小学阶段
- 爷爷退休后回到乡下,种花钓鱼,过着飞遁离俗的生活。
- 这幅画里的仙人驾鹤飞天,真是飞遁离俗啊!
中学阶段
-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展现了他飞遁离俗的志趣。
- 现代人虽难隐居山林,但阅读时亦可暂得飞遁离俗的心境。
大学及以上
- 道家主张“无为”,实则是以飞遁离俗的姿态重构生命价值。
- 他的山水画中,一叶扁舟、半角茅亭,皆暗含飞遁离俗的哲学隐喻。
文学化表达
- 青峰叠嶂间,一袭白衣的隐者抚琴而歌,飞遁离俗之姿宛若谪仙。
- 数字时代的喧嚣中,飞遁离俗成了奢侈品,但精神的后花园永不荒芜。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逃避责任”
× 他工作失误后飞遁离俗,躲起来不接电话。
(纠正:成语强调主动超脱,非消极逃避。) - 混淆“离群索居”
× 她性格孤僻,飞遁离俗从不参加聚会。
(纠正:成语侧重精神境界,非单纯行为孤立。) - 滥用为“旅游散心”
× 周末去郊外露营,体验飞遁离俗的感觉。
(纠正:短暂休闲不构成文化意义上的隐逸。)
“飞遁离俗”不仅是成语,更是一种文化基因——当我们在水泥森林中抬头望月时,它提醒着:超越世俗的诗意栖居,始终是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桃花源。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诗词如何描绘刘伶的醉态与人生哲学 从魏晋到现代的饮酒诗赏析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刘伶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刘伶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包括他的醉态、超然物外的境界、与知己共饮的欢乐、对人生的思考与向往等。通过欣赏这些诗词,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刘伶的风貌和内心情感,感受古代文人对友谊、人生和自由的思考和追求。这些诗词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敬仰,也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向往,希望能带领读者走进古人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韵味与意境。
10首描写梵音禅意的经典诗词 领略王维苏轼笔下的空灵境界
梵音入诗:禅韵悠远的文字般若梵音,原指佛陀说法之音,后泛指佛教诵经声、钟磬音等一切具有宗教神圣性的声音。当这种超越世俗的音声进入诗人的耳朵,便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激荡出绵延千年的回响。从王维辋川别业里的晨钟暮鼓,到苏轼赤壁江心的渔舟梵唱,诗人们以文字为媒介,将不可言说的宗教体验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审美意象,创造出中国文学中独具魅力的"梵音诗词"。盛唐诗人王维堪称梵音诗词的代表人物,其《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深山古寺的钟声穿越云雾,引导着诗人与读者共同进入一个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王维另一名作《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描写,同样营造出梵音回荡的意境。
10首描写隐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陶渊明王维等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隐居高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形象。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包括《归园田居》、《江雪》、《寻隐者不遇》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柳宗元、贾岛等著名诗人的隐逸生活。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自在,同时也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10首描写山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中国文人笔下的山水意境与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山里景色的古诗词的介绍。这些诗词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的壮丽、静谧、生机与哲理。文章引言指出山是一片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是文人墨客灵感之源。文中列举了多首古诗,如《终南山》、《望天门山》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内涵与意境,展现了山的不同面貌与诗意。文章最后总结了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让我们感受到古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在欣赏这些诗词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探微 关于傲霜幽客的10首经典咏菊诗赏析
本文摘要如下: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菊花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气质和品质,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菊花在诗词中不仅是美丽的花卉,更是坚韧、独立、高洁等品质的生动写照。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芬芳,以及其在秋风中的傲然与坚韧。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坚韧、独立、高洁等品质的赞美与写照,让我们在欣赏菊花之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与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枯木的10首经典诗作及其生命哲思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枯木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枯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每篇诗词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情感,引发读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引发读者的敬畏之心和对生命的珍惜。
关于高士诗词
关于高士诗词(第1篇)关于高士诗词的文章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钟爱以诗词咏志抒怀,高士,是其中的一种独特形象。他们或隐于山林,或游于江湖,或寄情于诗酒之间,其风骨高洁,令人敬仰。以下便是几首关于高士的古诗词全文及解析。一、逍遥游(晋)陶渊明原文:余居野有山,结庐寄田园。草衣松帽老,独立高世尘。不知帝乡路,日醉暮昏暝。饮酒欢摽寻,吐气抱霜刃。山深多峻松,木樨篱采珍。听风说桑野,似说仙与凡。解析:晋朝陶渊明描绘的“高士”形象,居于山林,寄情田园,与世无争。他逍遥自在,饮酒赋诗,表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二、庐山谣(唐)李白原文:紫霞挂云屏,石径隐仙踪。乘风翻翠涛,步月步蟾宫。云卧青天外,神游四海中。三山
历代诗人如何用绿萝寄托情怀 探寻包含绿萝意象的30首经典诗词
这篇文章摘要如下: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绿萝的诗词。在古诗词中,绿萝虽不是主要描绘对象,但其独特的绿色和生长力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了无数诗人的赞美与描绘。文章通过列举多首描写绿萝的诗词,展示了绿萝在古诗词中的美丽形象和情感表达。同时,文章也探讨了绿萝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强调了人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一美丽的植物,感受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历代咏菊诗词精选 探寻菊花精神图腾与文人风骨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菊花诗词的内容,文章通过引言介绍了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分篇列举了多首描写菊花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内涵,同时传达了诗人们的情感、志趣与哲理。文章还探讨了这些诗词所展现的诗人的情怀,并强调了菊花在诗词中的独特魅力及其与诗人情感表达的紧密联系。最后,文章呼吁珍惜并传承这份优秀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