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反复推敲」详解
读音
fǎn fù tuī qiāo
含义
- 反复:多次重复,一遍又一遍。
- 推敲:推,指推想;敲,指敲定。合指仔细斟酌、琢磨。
- 整体含义:形容对文章、言辞或事情进行多次仔细的思考、修改,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典故
- 贾岛“推敲”故事(出自《唐才子传》)
唐代诗人贾岛在创作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起初用“推”字,后又改为“敲”字,犹豫不决,甚至因此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得知后,建议用“敲”字更显生动,于是“推敲”一词便流传下来,比喻反复斟酌文字。 - 王安石改诗(出自《容斋随笔》)
宋代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曾将“绿”字反复修改,先后用过“到”“过”“入”等字,最终选定“绿”字,使诗句更加传神,体现了“反复推敲”的精神。
近义词
- 字斟句酌:形容写作或说话时仔细斟酌字句。
- 精雕细琢:比喻对事物进行精细的加工或修饰。
- 千锤百炼:形容经过多次修改、锤炼,使作品更加完美。
- 深思熟虑:指深入思考,反复权衡。
反义词
- 一挥而就:形容写作或做事不经思考,迅速完成。
- 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形容写作或说话不经推敲。
- 粗制滥造:指做事马虎,不认真推敲,质量低劣。
- 草率从事:形容做事不认真,不经思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时要反复推敲,不能随便写。
- 他写作业时总是反复推敲,所以成绩很好。
- 这个句子不太通顺,你再反复推敲一下。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写作文时,我们要反复推敲用词,让句子更优美。
- 他反复推敲了很久,终于写出了满意的答案。
- 这篇演讲稿经过反复推敲,内容更加精彩。
-
初中(7-9年级)
- 科学家在研究数据时,必须反复推敲,确保结论准确。
- 这首诗经过反复推敲,语言更加凝练。
- 律师在准备辩护词时,会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
-
高中及以上
- 学术论文的撰写需要反复推敲,确保逻辑严谨。
- 他的设计方案经过多次反复推敲,最终获得认可。
- 在谈判前,团队反复推敲了各种可能的应对策略。
错误用法
-
用于形容快速完成的事情(✘)
- 错误例句:他反复推敲,几分钟就写完了作业。(“反复推敲”强调仔细思考,与“快速完成”矛盾。)
-
用于形容不重要的内容(✘)
- 错误例句:这点小事不值得反复推敲。(“反复推敲”通常用于重要或需要精细处理的事情。)
-
用于形容机械重复的动作(✘)
- 错误例句:他反复推敲着开关,看看机器能不能启动。(“推敲”指思考,不适用于物理动作。)
-
用于贬义语境(✘)
- 错误例句:他总是反复推敲,做事太慢了。(“反复推敲”是褒义词,形容认真,不应带有贬义。)
总结:“反复推敲”强调对文字或事情的精细思考,适用于写作、研究、决策等需要严谨态度的场景,不宜用于快速、随意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
彫肝琢肾
彫肝琢肾是一个源于古代文学创作的成语,用来形容创作时对文字的精心雕琢和反复推敲。其拼音为diāo gān zhú shèn。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创作时用心良苦,对文字进行精细的雕琢和打磨,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其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的用心良苦。近义词包括精雕细琢、苦心孤诣等,反义词则是草率从事、马马虎虎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不宜滥用,避免与贬义词混用,并要区分与“粗制滥造”的意思。在例句中,彫肝琢肾常用来形容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精心雕琢和推敲。
梳文栉字是什么意思
梳文栉字的读音梳文栉字读音为shū wén zhì zì。梳文栉字的含义“梳文栉字”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梳理文章,栉比字句。它通常用来形容对文章或字句进行仔细的推敲、琢磨和整理,以达到精确、通顺、优美的效果。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于文字的精细处理和艺术加工。梳文栉字的典故“梳文栉字”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它体现了对文字的精心雕琢和推敲的精神。在古代文学创作中,作者们常常会进行“梳文栉字”的工作,以使作品更加精炼、优美。梳文栉字的近义词精雕细琢咬文嚼字逐字逐句琢磨推敲梳文栉字的反义词草率从事粗枝大叶敷衍塞责梳文栉字的例句他在写作时总是非常注重“梳文栉字”,每一个字句都要反复推敲,力求达到
把玩无厌
“把玩无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 wán wú yàn。该成语表示对某物或某事非常喜爱,反复欣赏、玩味,且永远不会厌倦,常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其近义词有乐此不疲、乐而忘返等,反义词包括索然无味、厌倦不堪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语气恰当把握,避免过度夸张或不恰当的使用。
雕肝琢肾
本文介绍了成语“雕肝琢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和注意事项。该成语用于形容创作时极尽心思,费尽心血,如同雕刻肝胆、琢磨肾脏一样精细。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对艺术的极致追求。近义词包括“精益求精”、“苦心孤诣”、“精雕细琢”等。反义词包括“草率从事”、“马马虎虎”、“粗制滥造”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使用不当造成误解或笑柄。
深思熟虑是什么意思
“深思熟虑”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在做决策或处理事情前,会反复、深入地思考和考虑。其源自古代军事家和政治家面对复杂局势的决策过程,常出现在描述重要决策、国家大事等场合。近义词有“审慎考虑”、“三思而后行”等。反义词包括“草率从事”、“轻举妄动”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与“草率从事”混淆及不当语气或语境的错误。例句展示了在决策、问题解决、准备演讲等场合的深思熟虑。
沉谋研虑
“沉谋研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 móu yán lǜ。它表示深入谋划和考虑某事,强调对事情的策划和思考需要深入、周密。这一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等典故。近义词包括深思熟虑、精心策划等。反义词为草率从事、轻举妄动等。在重要决策、考试准备、项目规划等场合,需要沉谋研虑。错误用法包括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与“草率从事”混淆使用、与其他成语混用或误用。
句斟字酌
句斟字酌是一个成语,发音为jù zhēn zì zhuó。它的含义是指在写文章或说话时,仔细推敲每个字和句子,使表达更准确生动。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创作的严谨态度。句斟字酌的近义词有字斟句酌、精雕细琢、慎重其事等。反义词包括草率从事、轻描淡写、漫不经心等。该成语常被误用,应正确用于形容某人对待言语或文字时的审慎、细心和用心态度。
雕肝琢膂
雕肝琢膂是一个成语,拼音是diāo gān zhú lǚ,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精细的雕琢和打磨,追求极致的完美。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雕刻艺术,常用来形容在艺术、文学、学术等方面的态度和精雕细琢的精神。其近义词包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等,反义词则是草率从事、粗制滥造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避免不当使用。该成语在描述作品或工作时,强调每一个细节的精细雕琢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滴露研朱
滴露研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ī lù yán zhū”,形容精细、专注的写作或绘画情景,比喻在创作过程中用心良苦、精益求精的态度。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过程,用露水研磨朱砂使墨色更加鲜艳、持久。近义词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等。反义词包括敷衍塞责、马马虎虎、粗制滥造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轻率、马虎的行为或态度,以及在不恰当的场合或语境中使用。
字斟句酌是什么意思
字斟句酌的读音字斟句酌(zì zhēn jù zhuó)是一个成语,读音的声调依次为第四声、第一声、第三声和第二声。字斟句酌的含义字斟句酌的含义是指说话或写作时对每一个字词都仔细考虑,权衡斟酌,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慎,注重细节,力求准确无误。字斟句酌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读书人。他们阅读古籍或撰写文章时,都会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以求精准地传达意思。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被后人引申为“字斟句酌”。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人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认真态度。字斟句酌的近义词精雕细琢逐字逐句深思熟虑慎重其事精益求精这些词语都含有对言语或文字进行仔细考虑、推敲的意思。字斟句酌的反义词草率从事随口说说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