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箱倒箧
读音
fān xiāng dǎo qiè
含义
- 翻:翻转,打开。
- 箱:箱子,指存放物品的容器。
- 倒:倾倒,彻底翻找。
- 箧:小箱子或匣子,多用于存放贵重物品。
整体含义:形容彻底、仔细地翻找东西,甚至把箱子、柜子等容器全部打开,把里面的东西都倒出来检查。后来也比喻做事彻底、不留余地,或形容人急切地寻找某物。
典故
- 《世说新语·贤媛》:
东晋时期,名士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郗愔非常悲痛。郗超生前曾参与密谋反对权臣桓温,担心父亲受牵连,便留下一个箱子,嘱咐家人等他死后交给父亲。郗愔打开箱子,发现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往来的密信,内容都是为家族谋划退路的策略。郗愔这才明白儿子的苦心,不再过度悲伤。后人用“翻箱倒箧”形容彻底翻找或揭露真相。 - 《红楼梦》:
贾府被抄家时,官府差役“翻箱倒箧”,把贾家的财物全部搜查一遍,场面十分混乱。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吝啬的财主,把金子藏在箱子的夹层里。小偷潜入他家,翻箱倒箧却一无所获,最后气急败坏地离开。
近义词
- 掘地三尺:形容极其彻底地搜寻。
- 倾筐倒箧:与“翻箱倒箧”意思相近,强调彻底翻找。
- 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思考或寻找。
- 穷搜冥索:形容极力搜寻、探究。
反义词
- 走马观花:粗略地观察,不深入。
- 浅尝辄止:稍微尝试就停止,不彻底。
- 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不认真对待。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妈妈找不到钥匙,翻箱倒箧地找遍了整个房间。
- 弟弟的玩具不见了,他翻箱倒箧地找了好久。
-
小学高年级:
- 为了准备考试,他翻箱倒箧地复习了所有笔记。
- 警察在犯罪现场翻箱倒箧,寻找可能的线索。
-
初中:
- 为了写论文,他在图书馆翻箱倒箧地查阅资料。
- 搬家时,我们翻箱倒箧地整理物品,发现了很多旧照片。
-
高中:
- 侦探翻箱倒箧地搜查了嫌疑人的住所,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
- 为了找到那份合同,公司上下翻箱倒箧,忙了一整天。
-
大学及以上:
- 考古学家翻箱倒箧地研究古代文献,试图还原历史的真相。
- 为了破解这个谜题,他翻箱倒箧地查阅了所有相关档案。
错误用法
-
形容轻松寻找:
- ❌ 他随手翻箱倒箧,就找到了那本书。(“翻箱倒箧”强调彻底翻找,不适用于轻松找到的情况。)
- ✅ 他随手一翻,就找到了那本书。
-
用于抽象概念:
- ❌ 他翻箱倒箧地思考这个问题。(“翻箱倒箧”多用于具体动作,不适用于抽象思考。)
- ✅ 他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
-
形容整理物品:
- ❌ 她翻箱倒箧地把衣服叠好。(“翻箱倒箧”强调搜寻,而非整理。)
- ✅ 她仔细地把衣服叠好。
-
用于快速行动:
- ❌ 他翻箱倒箧地跑出了房间。(“翻箱倒箧”不适用于形容快速移动。)
- ✅ 他急匆匆地跑出了房间。
-
形容少量翻找:
- ❌ 他翻箱倒箧地看了看抽屉。(“翻箱倒箧”强调彻底翻找,不适用于轻微动作。)
- ✅ 他简单地翻了翻抽屉。
总结:“翻箱倒箧”多用于形容彻底、仔细地搜寻某物,或比喻做事不留余地。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翻箱倒柜
“翻箱倒柜”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为了寻找某物而彻底翻检、搜寻各个角落和柜子。这个成语没有具体的典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它的近义词包括寻踪觅迹、搜索无遗等,反义词则有一目了然、草率从事等。在用法上,该成语常用来描述人们为了寻找某物而进行的急切、彻底的搜寻行动,带有一种紧张和仔细的意味,不宜用于轻松或愉快的情境。错误用法示例包括使用不当的形容词或副词来修饰“翻箱倒柜”,以及将其用于不符合其含义的情境。例如,他为了找一本旧书,几乎把整个书房都翻箱倒柜地搜寻了一遍。
涤地无类
涤地无类的读音为dí dì wú lèi。它形容非常洁净、没有瑕疵,也形容平等无差别,没有等级、类别之分的状态。典故源于古代哲学或宗教观念,用以比喻社会秩序和道德纯洁。近义词如一尘不染、毫无瑕疵、平等无别。反义词为污浊不堪、参差不齐、有等有别。文章提供了关于涤地无类的用法、误用情景及相关例句。在实际使用中需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用法。
草薙禽狝
草藄禽猘的读音为cǎo gāo qín wěi,用来形容环境荒凉、野蛮,或形容人行为粗鲁、野蛮无礼。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可能与古代对荒野、原始环境的描绘有关。其近义词包括荒芜野蛮、蛮荒之地等,反义词为文明有序、秩序井然等。文章提供了多个草藄禽猘的例句,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应避免用于形容美好环境或事物,以及与褒义词搭配使用。
冰销叶散
冰销叶散的读音为bīng xiāo yè sàn,形容事物逐渐消散、消逝的情景。源于自然现象的观察,用来形容景象、情感或事物逐渐消逝的情景,具有哀婉、感伤的色彩。其近义词包括烟消云散、云散风流、消散殆尽等。反义词则为长盛不衰、历久弥新、恒久不变等。例句展示了冰销叶散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于描述事情发展速度快或持久不变的事物,以及在文学创作中的滥用。
从头彻尾
本文介绍了成语“从头彻尾”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事物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彻底性,没有遗漏或缺失。其用法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滥用成语。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翻然悔悟
翻然悔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ān rán huǐ wù,形容人在经历某种事件或深思熟虑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定改正。典故源自《论语·卫灵公》。翻然悔悟的人经历了从错误到醒悟的过程,并决定改过自新。其近义词包括幡然醒悟、恍然大悟、痛改前非等。反义词有执迷不悟、一错再错、怙恶不悛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与“懊悔”混淆。错误用法示例要避免。
不知所终
“不知所终”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人的下落不明,无法得知其最终结果或去向。典故源于古代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导致人们无法得知亲友的确切消息。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事情结局不明朗或行踪不明的情况,其近义词包括“下落不明、音信全无”等,反义词为“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等。使用“不知所终”时需避免滥用场合、与其他词语混用以及用于自相矛盾的语境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不知所终”的用法和含义。
扫地俱尽是什么意思
“扫地俱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ǎo dì jù jìn,意思是形容彻底清除,不留痕迹。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和清洁习惯,最早出自《汉书·项籍传》。它的近义词有一扫而光、荡然无存、一扫而空等,反义词有留有余地、半途而废、苟延残喘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一了百了是什么意思
一了百了的读音一了百了,读音为 yī liǎo bǎi liǎo。其中,“一”读作“yī”,“了”读作“liǎo”,“百了”则连读为“bǎi liǎo”。一了百了的含义一了百了,指一件事情一旦解决,其他相关的问题也一并解决,表示事情已经彻底完成,无需再费心。其中,“一”表示单独、单独解决,“了”表示完成、结束,“百了”则表示全部解决、彻底完成。一了百了的典故一了百了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一劳永逸”来形容某件事情一旦完成,就可以永远不再费力。而“一了百了”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强调的是一旦解决了一件事情,其他相关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达到彻底完成
伐毛换髓
“伐毛换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 máo huàn suǐ,用来形容人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或习惯,如同换骨脱胎一般。典故源自古代道家修炼之法,表示通过修炼达到身心皆变的境界。该成语也可指某些仪式或习俗中的深刻变化。近义词有脱胎换骨、改头换面、洗心革面等。反义词则强调事物或人的思想、行为等保持不变,如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使用时要根据具体语境辨析,避免在轻微改变或外表改变上使用不当。本文通过解释该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