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同父母
读音
ēn tóng fù mǔ
含义
- 恩:恩情、恩惠,指深厚的关爱或帮助。
- 同:如同、相当于。
- 父母:父亲和母亲,象征最亲近、最无私的养育之恩。
整体含义:形容别人给予的恩情极其深厚,如同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一样重要。
典故
- 《后汉书·杨震传》
东汉时期,杨震为官清廉,曾举荐王密为官。后来王密为报答恩情,深夜送金给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拒绝并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深感惭愧,此后更加敬重杨震,视其恩情“恩同父母”。 - 《晋书·王导传》
东晋名臣王导辅佐晋元帝建立政权,对许多士族子弟有提携之恩。当时有人称赞他:“王公之恩,同于父母。”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一位书生落难时被一位老夫妇收留,供他读书。后来书生高中状元,回乡报答老夫妇,称他们的恩情“恩同父母”。
近义词
- 恩重如山——形容恩情像山一样沉重,不可轻视。
- 恩深义重——恩情深厚,情义深重。
- 再造之恩——形容恩情极大,如同重新给予生命。
- 恩同再造——与“再造之恩”意思相近,指恩情如同重生。
反义词
- 恩将仇报——用仇恨回报别人的恩情。
- 忘恩负义——忘记别人的恩情,做出对不起恩人的事。
- 薄情寡义——感情淡薄,不讲情义。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每天教我们知识,她的恩情恩同父母。
- 小学高年级:那位医生救了我爷爷的命,我们全家都觉得他恩同父母。
- 初中: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张叔叔帮助了我,他的恩情恩同父母。
- 高中:导师不仅指导我的学业,还关心我的生活,这份恩情恩同父母。
- 大学:教授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他的恩情恩同父母,我永远感激。
- 职场:经理在我刚入职时耐心指导,他的帮助恩同父母。
- 历史故事: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源于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恩同父母。
- 小说描写:小说中的主角被一位隐士所救,隐士的恩情恩同父母。
- 感谢信:您的慷慨相助恩同父母,我终生难忘。
- 演讲:在我们成长路上,老师的教诲恩同父母。
- 新闻报道:这位消防员救出被困儿童,家属称其恩情恩同父母。
- 影视台词:“你救了我的命,这份恩情恩同父母!”
- 书信:您的资助让我得以完成学业,恩同父母,感激不尽。
- 寓言故事:寓言中的老猫救了小老鼠,小老鼠觉得它的恩情恩同父母。
- 诗歌:“恩同父母重如山,此生难报此情深。”
- 传记:传记中记载,这位科学家的导师对他恩同父母。
- 社会评论: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对受助者来说恩同父母。
- 广告文案(公益类):您的善举,对贫困孩子恩同父母。
- 日记:今天李阿姨帮我解决了难题,她的恩情恩同父母。
- 寓言新编:新编寓言中,老鹰救了受伤的小鸟,小鸟视其恩情恩同父母。
错误用法
- 用于普通帮助:
❌ 同学借我一支笔,他的恩情恩同父母。(过于夸张)
✅ 同学借我一支笔,我很感谢他。 - 用于短暂恩惠:
❌ 陌生人指了一次路,他的恩情恩同父母。(恩情不够深厚)
✅ 陌生人指了一次路,我很感激。 - 用于商业交易:
❌ 老板给我发了奖金,恩同父母。(金钱回报不适用)
✅ 老板给我发了奖金,我很感谢他的认可。 - 用于平等关系:
❌ 朋友请我吃了一顿饭,恩同父母。(朋友之间不宜用此成语)
✅ 朋友请我吃了一顿饭,我很开心。 - 用于自我夸耀:
❌ 我对他的帮助恩同父母。(不宜自称对他人的恩情)
✅ 我尽力帮助了他,希望他能渡过难关。
总结:“恩同父母”用于形容极其深厚的恩情,通常指长辈、恩师或救命恩人等的帮助,不宜滥用或用于普通小事。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孝的5首诗词
关于孝的5首诗词(第1篇)关于孝的古诗词五首一、《孝歌》作者:佚名(汉朝)孝子至诚至心苦,爱深情长暖人心。人间最苦双亲泪,膝下子女犹未知。唯愿吾家双老安,世代相承孝顺情。解析:这是一首失名的孝歌,反映出古人对于孝顺的敬重之情,强调了孝子至诚至心的品质,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爱与关怀。二、《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诗人以寸草心相比自己的孝心,感叹孝敬之情的难以回报。三、《孝感天地》作者:佚名(宋朝)天地重孝孝当先,为人子女要孝贤。百善先孝为根本,孝顺父母
关于孝道的诗词
关于孝道的诗词(第1篇)关于孝道的诗词,自古以来便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下面将列举一些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包括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孝经》《孝经》虽非诗歌,却是中华孝道文化的经典之作,其文质朴而深刻,是后世诗词创作的源泉。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诗》(作者:王之涣,唐代)天地迢迢山水间,孝道犹似碧云天。孝心常伴人生路,行孝终身志气全。解析:此诗以壮阔的天地为背景,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表达了行孝终身的决心和志气。《孝感》(作者:白居易,唐代)孝子心中存至诚,慈亲膝下得欢情。晨昏定省时时拜,抚此白发日渐生。解析:此诗表达了对孝子真挚感情的赞美和对于时间流转、亲老自居的感伤,充
关于孝心的诗词
关于孝心的诗词(第1篇)关于孝心的诗词一、诗经·小雅·蓼莪原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作者:诗经朝代:先秦解析:此诗描述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以及子女对父母的孝心和无尽的思念。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抚与养育,以及子女对父母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报答的愿望。此诗表达了对孝心的崇高赞美。二、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原文: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小唯爱幽居好。养子方知慈母恩,晨昏倚望情难了。作者:元稹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女性口吻抒发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孝心和母女情深。诗中“谢公最小偏怜女”一句表明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养
描写舍身报恩古诗词
这段摘要描述了多篇文章的内容,主要围绕描写舍身报恩的古诗词进行阐述。文章通过引用不同朝代和作者的古诗词,展现了舍身报恩的精神,包括为了报答恩情而甘愿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这些古诗词涉及不同题材,如卖炭翁、农民、英雄烈士等,都表达了对于恩情之深深感激和愿意为之付出的精神。同时,摘要还提到了现代诗句对于舍身报恩精神的表达,并强调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整体来说,这段摘要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突出了舍身报恩的精神,语言简洁流畅。
关于孝古诗词
关于孝古诗词(第1篇)关于孝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宝贵遗产,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与怀念,还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下面是一些符合“关于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孝为先》诗词原文《诗经·蓼莪》"蓼蓼莪兮,匪莪伊蔚。哀父之恩,思孝之归。"作者及朝代此诗为《诗经》中的一篇,其具体作者及创作朝代为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蓼草起兴,表达了对父母恩情的深深怀念和孝道的回归。诗中流露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子女应尽的孝道责任。二、《孝感天地》诗词原文《孝经·开宗明义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办事,终于立身。大哉孝也,其可忘乎!"作者及朝代《孝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作者为孔子
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
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第1篇)古诗词中描写回报父母深恩的名句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游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描写母爱的诗,其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名句,表达了孝敬父母的心意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情。寸草心是指儿女的孝心,三春晖则是指父母给予的温暖和恩情。《别老母》——黄景仁(清)搴帏拜母河梁上,临发复还开。白发垂髫留不住,泪眼长望泪痕斑。慈母爱子心如水,爱子心深似海渊。生汝养汝何所报,但为报恩付此生。解析:黄景仁的《别老母》是描述临别时对母亲的眷恋与感慨,诗中的“慈母爱子心
寸草春晖
寸草春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ùn cǎo chūn huī。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子女孝顺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的情感。其含义表达的是子女对父母的深深感激和敬爱之情。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典故。它的近义词包括孝感动天、报本反始等,都表达了类似的情感。而反义词则是不孝顺、不尊重父母等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用词不当、张冠李戴、滥用乱用以及词义误解等错误用法。
恩山义海
恩山义海是一个成语,形容恩情如山重,情义如海深。其读音及含义已得到解释。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用于表达深厚的恩情和感激之情。典故可追溯至古籍中的故事。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滥用误用及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如父母养育之恩、朋友间的深厚友情等。总之,“恩山义海”传达了深厚的恩情和情义的重要性。
春晖寸草
春晖寸草的读音及含义,源于《诗经》中的诗句,形容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子女的孝心和感恩,意味着子女的孝心如同微小的草,无法报答春天的阳光般的恩情。春晖寸草的近义词有乌鸟私情、寸草衔结、反哺之情等。反义词为忘恩负义、薄情寡义、背信弃义等。在运用春晖寸草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误用或滥用,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哀哀父母
“哀哀父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i āi fù mǔ,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深深的,充满了悲哀和悲痛,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怀念。其出自《诗经·小雅·蓼莪》,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深深关爱和无私奉献。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慈父严母、父爱如山等,反义词为忘恩负义、薄情寡义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要用于其他不当场合,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并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