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云绕梁
读音
è yún rào liáng
含义
- 遏:阻止、抑制。
- 云:天上的云彩,此处象征高远、缥缈的声音。
- 绕:环绕、回旋。
- 梁:房梁,代指建筑物内部的高处。
整体含义:形容歌声或乐声高亢悠扬,仿佛能阻止云彩飘动,余音在房梁间萦绕不绝。比喻音乐或歌声极其美妙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典故
- 《列子·汤问》:
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韩娥的女子,歌声极为动人。她在齐国雍门卖唱时,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人们甚至误以为她并未离去。后来“绕梁”一词便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 - 《晋书·乐志》:
记载了古代乐师师旷弹琴时,琴声高亢入云,连飞鸟都驻足聆听,云彩也仿佛停滞不动,因此有了“遏云”之说。 - 唐代诗文: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虽未直接使用“遏云绕梁”,但描绘的音乐效果与之相似。
近义词
-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乐声结束后仍回荡在耳边。
- 响遏行云: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能阻止云彩飘动。
- 天籁之音:形容极其美妙的自然之音。
- 珠圆玉润:形容歌声或乐声圆润悦耳。
反义词
- 不堪入耳:形容声音难听,令人无法忍受。
- 聒噪刺耳:形容声音嘈杂刺耳。
- 鸦雀无声:形容极其安静,没有任何声音。
- 声嘶力竭:形容声音沙哑无力,毫无美感。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姐姐的歌声真好听,简直是“遏云绕梁”!
- 音乐会上,小提琴的声音让我想起了“遏云绕梁”这个成语。
-
小学高年级:
- 那位歌手的演唱太精彩了,真是“遏云绕梁”,观众们都舍不得离开。
- 古筝演奏结束后,教室里仿佛还有“遏云绕梁”的余音。
-
初中:
- 他的笛声悠扬婉转,颇有“遏云绕梁”的意境。
- 这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堪称“遏云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
高中:
- 帕瓦罗蒂的高音部分堪称“遏云绕梁”,震撼了全场听众。
- 这首古琴曲的余韵悠长,真正做到了“遏云绕梁”。
-
文学创作:
- 她的歌声如清泉流淌,又似“遏云绕梁”,让人沉醉其中。
- 乐师指尖轻拨,琴音“遏云绕梁”,仿佛连时间都为之静止。
错误用法
-
形容噪音:
- ❌ 工地的机器声“遏云绕梁”,吵得人睡不着。(错误,该成语只用于形容美妙的声音。)
-
形容文字或画面:
- ❌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真是“遏云绕梁”。(错误,该成语仅用于形容声音。)
-
形容短暂的声音:
- ❌ 他突然喊了一声,声音“遏云绕梁”。(错误,该成语强调余音悠长,而非短暂声响。)
-
贬义使用:
- ❌ 他的演讲又臭又长,简直是“遏云绕梁”。(错误,该成语为褒义词,不可用于贬义场景。)
“遏云绕梁”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成语,正确使用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但要注意其适用范围,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声的诗词
关于声的诗词(第1篇)关于声的诗词一、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作者:无名氏(古代集体创作)朝代:先秦解析:这首诗描述了宴请嘉宾的场景,通过呦呦的鹿鸣之声引出嘉宾的欢聚和鼓瑟吹笙的和谐音乐,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和愉悦的气氛。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原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越王歌管临风起,送入征鸿海尽头。作者:李白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牛渚之景,其中“越王歌管临风起”一句描绘了风中传来的音乐之声,声声入耳,颇具豪迈气概。三、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嗟乎!有猱斑獾骊于溪谷之间兮,倚瑟而孤吟。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兮,泣孤舟之嫠妇。作者:
描写溪流声音的古诗词
描写溪流声音的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溪流声音的古诗词一、引言溪流之声,宛如天籁之音,自古以来便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他们以诗词为载体,将溪流的声音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陶醉。本文将为您呈现几首描写溪流声音的古诗词,包括诗词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欣赏《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解析:此诗描绘了山间秋天的景色,其中“清泉石上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溪流在石头上流淌的声音,清澈而悦耳。《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泉长啸歌。桃源行客意无限,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此诗中的“晓汲清泉”描绘
描写竹林萧声的诗词
本文描述了多篇关于描写竹林萧声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通过描绘竹林的幽静和箫声的悠扬,展现了自然美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介绍了不同诗词中对竹林箫声的描绘,以及这些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寓意。同时,通过诗意的心灵体验,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宁静与美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放松与心灵的净化。竹林箫声不仅是一种美妙的音乐,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人们情感寄托的方式。
描写歌声悠扬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的内容,每篇文章都包含了关于描写歌声悠扬的诗词。这些诗词来自不同的朝代和作者,通过独特的韵律和意境,生动地描绘了歌声的悠扬与美妙。文章列举了多篇中的诗词,如“歌声如梦绕梁间”、“清歌妙舞动心弦”等,每句诗都描绘了歌声的悠扬、柔美与梦幻。希望读者能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的魅力以及音乐的美好。摘要控制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关于歌曲的诗词
关于歌曲的诗词(第1篇)关于歌曲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诸多佳作。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列出几首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关雎原文: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作者:佚名(无名氏)朝代:先秦解析:这是出自《诗经》的开篇之作,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情感与音乐的愉悦。“窈窕淑女”指女子姿态优美,性格温和。“钟鼓乐之”则用钟鼓等乐器奏出音乐来表达这种快乐,反映了一种欢快祥和的场面。二、古艳诗原文:秋风萧瑟天无色,斜日依依望长客。凄音哀响歌断肠,谁家子规啼夜月?作者:唐·李白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秋风、斜日等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夜月下凄婉哀伤的歌声。诗人借子规啼声来表现歌曲的悲凉与
描写人物歌舞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人物歌舞的古诗词,包括不同作者创作的多篇描写人物歌舞的篇章。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地展现了舞蹈者的风姿、歌声的婉转以及舞蹈的韵律。文章逐篇介绍了每一篇诗词的原文、作者及解析,并提到其他相关的古诗词片段。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歌舞艺术的独特魅力与韵味,也是了解古代文化、感受古人情感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人物歌舞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生动地展现了舞蹈者的风姿、歌声的婉转和舞蹈的韵律,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文章逐篇介绍了不同作者创作的描写人物歌舞的篇章,包括原文、作者及解析。同时,还提到其他相关的古诗词片段,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略古代歌舞艺术的魅力与韵味
铁板歌喉是什么意思
铁板歌喉的读音铁板歌喉的读音为tiě bǎn gē hóu。铁板歌喉的含义“铁板歌喉”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人的歌声非常有力、高亢、响亮,如同铁板一般坚实而富有穿透力。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某人的歌唱技巧和声音的魅力。铁板歌喉的典故“铁板歌喉”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对音乐和歌唱的赞美。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各种比喻来形容音乐和歌声的美妙,其中“铁板”一词可能象征着坚固、有力、持久的特质,而“歌喉”则指代人的歌唱技巧和声音。因此,“铁板歌喉”这个成语逐渐形成,用来形容歌声的优美和有力。铁板歌喉的近义词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有力,富有节奏感。声如洪钟:形容声音宏大,如
宛转悠扬是什么意思
宛转悠扬的读音宛转悠扬的读音为wǎn zhuǎn yōu yáng。宛转悠扬的含义宛转悠扬,形容声音、乐声等旋律悠扬动听,宛转回旋,余音绕梁,给人以美妙的感受。其中,“宛转”表示声音婉转曲折,回旋起伏;“悠扬”则表示声音悠远、绵长、悦耳动听。宛转悠扬的典故宛转悠扬一词并无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中感受到其美妙的韵味。在古代诗词中,常有用宛转悠扬的乐声来描绘优美的景象或表达情感。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
绕梁三日是什么意思
绕梁三日是一个形容声音优美、余音绕梁的成语,用来形容歌声、琴声等美妙动听的音乐。其发音需注意“绕”为四声,“梁”为平声,“三日”强调时间的持续性。该成语源自周朝音乐家韩娥在齐国卖唱的故事,她的歌声优美,余音绕梁三天。近义词包括余音绕梁、悠扬悦耳、悦耳动听等,反义词为难听刺耳、嘈杂喧嚣、索然无味等。使用时应正确搭配对象与场合,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描述美妙的音乐或歌声时可以使用该成语,但在描述非音乐场景、用错对象或场合以及不当搭配词语时则应避免使用。
凤管鸾笙
凤管鸾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乐声美妙动听,如同凤凰之管和鸾鸟之笙。源自古代乐舞表演中的笙箫合奏,常用来形容歌声或优美的音乐。其近义词包括凤鸣鸾歌、玉笛银筝等,反义词为杂乱无章、枯燥乏味等。在句子中,凤管鸾笙常用来形容音乐会、歌声或乐曲的美妙。然而,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非音乐场景、误用为动词或与其他不相关词语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