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牙余论:言语之外的深意
读音
chǐ yá yú lùn
含义
- 齿牙:牙齿,借指言语、言辞。
- 余论:多余的议论或评价。
- 整体含义:指在言语之外,隐含的批评、讽刺或意味深长的评价。通常指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的言辞,实则暗含深意。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与郑国子产交谈时,子产言辞谦逊,但叔向却从中听出了隐含的批评,感叹道:“子产之言,齿牙余论也。” - 《史记·滑稽列传》
汉代东方朔以幽默言辞劝谏汉武帝,表面看似玩笑,实则暗含深意,被后人称为“齿牙余论”的典范。
近义词
- 弦外之音:言语之外隐含的意思。
- 话里有话:表面言辞下隐藏的真实意图。
- 含沙射影:间接批评或讽刺。
- 指桑骂槐:借题发挥,暗中指责他人。
反义词
- 直言不讳:直接表达,毫无隐晦。
-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说明意图。
- 坦率真诚:言辞直白,不拐弯抹角。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笑着说:“小明,你的作业真是‘独特’啊!”——其实是在委婉批评他写得潦草。(齿牙余论)
- 小学高年级:妈妈看着我的成绩单说:“这次考试‘进步’真大。”——其实是在讽刺我退步了。
- 初中:班长对迟到的同学说:“你今天来得‘真早’。”——暗指他迟到了。
- 高中:老师点评作文:“你的观点‘很有创意’。”——可能是在委婉批评跑题了。
- 大学:教授在学术讨论中说:“这位同学的研究‘角度新颖’。”——可能暗示论证不够严谨。
(其他例句可根据需要补充)
错误用法
-
误解为字面意思:
- 错误:他说“今天的天气真好”,这是齿牙余论。
- 纠正:只有隐含深意的言辞才能称为“齿牙余论”,单纯的字面表达不算。
-
滥用讽刺:
- 错误:对朋友真诚的建议硬说是“齿牙余论”。
- 纠正:该成语多用于负面或讽刺语境,不适用于中性或正面评价。
-
混淆近义词:
- 错误:“他说话总是齿牙余论,从不拐弯抹角。”
- 纠正:“齿牙余论”本身就是拐弯抹角的意思,此处矛盾。
“齿牙余论”是一种巧妙的语言艺术,既能表达真实想法,又能避免直接冲突。正确理解和使用它,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而有深度。
你可能感兴趣
出口伤人
出口伤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kǒu shāng rén,意指言语不当,说话过于直接或刻薄,伤害到别人的感情或自尊。该成语没有具体的典故和出处,但提醒人们要注意言辞。其近义词包括恶语伤人、出口成章等,反义词为善言宽语、温言软语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语气和态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出口伤人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言辞不当的行为,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话里带刺
本文对话里带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了详细介绍。话里带刺指的是说话带有嘲讽、讥讽或不满的意味。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常常用于日常交际中。文章还对话里带刺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其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话里带刺这一表达方式。
刁钻刻薄
文章提供了“刁钻刻薄”的读音拼音和注音,解释了这一形容词短语的含义,即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征,包括古怪狡猾、尖酸冷酷。文章还探讨了该成语的典故,指出其源于人们对某些人性格和行为的观察和总结。同时,列举了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句。最后,强调了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注意语境和语气的适度,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冷嘲热讽
本文介绍了冷嘲热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冷嘲热讽是一种用尖刻、讽刺的语言批评或嘲笑他人的行为,通常带有贬义。其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文章还列举了冷嘲热讽的例句,并指出了在正式场合和与他人交流时,应避免使用这种带有贬义色彩的语言,而应给予积极的建议和支持。
言近意远是什么意思
言近意远的读音拼音:yán jìn yì yuǎn言近意远的含义言近意远指的是说话或写文章时,表面看似简单、平实,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远大而深远。言辞虽然简短,但意义深远,富有哲理和启示。言近意远的典故典故一:出自《论语·子张》中的“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段话中,孔子强调了言辞与行为的关系,认为言辞要忠信,行为要笃实恭敬,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典故二:古代有一位智者,他的言辞平实无华,但他的言论却能启迪人心,使人们受益匪浅。他的言辞虽然简单,但他的智慧和思想却能够流传千古。言近意远的近义词语重心长:指言语中充满着真诚和深意。简明扼要:指说话
唇尖舌利
本文介绍了成语“唇尖舌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人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强调言辞锐利和机智敏捷。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情境,并指出错误用法及解释。通过本文,读者能全面理解“唇尖舌利”这一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意在言外是什么意思
意在言外的读音意在言外的读音为yì zài yán wài。意在言外的含义“意在言外”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话或写文章时所表达的言辞之外的含义或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言辞含蓄、深意,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更多的信息或情感。意在言外的典故“意在言外”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古代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常常通过言简意赅的手法表达出深刻的含义。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信息或情感。因此,“意在言外”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这种含蓄而深远的表达方式。意在言外的近义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与“意在言外”相似的含义,即言辞之外所蕴含的更
伤言扎语是什么意思
伤言扎语是一种带有伤害性的语言,表现为言辞尖刻、刻薄,容易伤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造成不良后果。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常常因为情绪激动或口无遮拦而说出。伤言扎语包括恶言恶语、尖酸刻薄、讥讽嘲笑等近义词,反义词为和颜悦色、温言软语、善言善语。在交流时,应注意避免使用伤人的语言,避免情绪化使用、无端指责和滥用讽刺嘲笑等错误用法。伤言扎语会破坏人际关系,只有用温和、友善的语言交流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夹枪带棍
本文介绍了夹枪带棍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夹枪带棍指在言语或文字中暗含讥讽、诋毁或攻击的意味,形容说话时带有敌意或不满情绪。文章还提供了夹枪带棍的例句,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夹枪带棍这一成语。
话里有刺
“话里有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à lǐ yǒu cì,意指言辞中虽不直接表达强烈意见,却含有明显的讽刺、挖苦或不满意味。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从字面意思理解。其近义词包括含沙射影、拐弯抹角等,反义词为直截了当、和颜悦色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运用,避免在正式、庄重的场合或轻松愉快的聚会中使用,以免被认为不恰当或过于尖锐。同时需注意与其他词汇的搭配使用,避免产生歧义或不符合语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