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过肩随

齿过肩随:成语详解

读音

chǐ guò jiān suí

含义

“齿”指年龄,“过”指超过,“肩”指肩膀,“随”指跟随。字面意思是年龄超过对方,但仍愿意跟随其后,表示对长辈或贤者的尊敬和追随。

具体含义:形容晚辈或后辈对长辈、贤者或德高望重之人的敬仰和追随,即使自己年龄较大,仍然愿意虚心学习、恭敬相随。

典故

  1. 《后汉书·郭泰传》:东汉名士郭泰德高望重,许多人慕名追随,其中不乏年长者,但仍对他恭敬有加,体现了“齿过肩随”的精神。
  2. 《晋书·王导传》:东晋名臣王导德才兼备,许多年长官员也甘愿听从他的建议,展现了“齿过肩随”的谦逊态度。

近义词

  1. 尊师重道:尊敬师长,重视学问。
  2. 虚怀若谷:心胸宽广,谦虚接纳他人意见。
  3. 甘拜下风:承认不如他人,愿意追随。
  4. 敬贤礼士:尊敬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

反义词

  1. 目中无人:傲慢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2. 倚老卖老:仗着年纪大,轻视他人。
  3. 桀骜不驯:性格倔强,不服管教。
  4. 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听取他人意见。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虽然比老师高,但还是“齿过肩随”,认真听讲。
    • 爷爷说,做人要懂得“齿过肩随”,尊敬长辈。
  2. 小学高年级

    • 他虽然年纪比教练大,但仍然“齿过肩随”,虚心学习。
    • 古代许多贤人即使年长,也会“齿过肩随”,向有学问的人请教。
  3. 初中

    • 在学术研究中,许多资深学者仍会“齿过肩随”,向年轻专家请教新知识。
    •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正是“齿过肩随”的精神。
  4. 高中及以上

    • 在传统文化中,“齿过肩随”体现了谦逊好学的品德。
    • 真正的智者不会因年龄而骄傲,反而会“齿过肩随”,不断进步。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年龄大的人必须服从年轻人”

    • ❌ 错误例句:公司里老员工必须“齿过肩随”,听年轻领导的安排。
    • ✅ 正确理解:应是出于敬仰自愿追随,而非被迫服从。
  2. 误用为“盲目跟随”

    • ❌ 错误例句:他没有主见,总是“齿过肩随”,别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 ✅ 正确理解:该成语强调对贤者的尊敬,而非无原则跟随。
  3. 误用为“年龄差距大”

    • ❌ 错误例句:他们俩年龄相差三十岁,真是“齿过肩随”。
    • ✅ 正确理解:成语强调态度,而非单纯指年龄差距。

“齿过肩随”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谦逊好学的精神体现,正确使用能展现深厚的文化修养。

齿过肩随.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18岁的诗词

关于18岁的诗词(第1篇)关于18岁的诗词,饱含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热烈,下面我将为您列举几首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长歌行》作者: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解析:这首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直接点出了18岁青春年华的宝贵,告诫人们要珍惜年轻时光,勤奋努力。《短歌行》作者:曹操(三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幸得志所托,神之飞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解析:“对酒当歌”体现出人生的短暂和可贵

知命之年是什么意思

知命之年的读音知命之年,读音为 zhī mìng zhī nián。其中,“知”的发音为第一声,“命”为第四声,“之”为轻音,“年”为第二声。知命之年的含义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左右的人的年龄阶段。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和天命,也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和智慧,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变化。知命之年的典故知命之年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在古代社会中,人们认为五十岁是一个重要的年龄节点,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人们已经经历了许多人生的风风雨雨,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也更加深刻。因此,人们将五十岁左右的人称为“知命之年”。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典故中出现了这

当立之年

“当立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一个人应该承担起重任并有所成就的年龄段。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化传统,强调个人在特定年龄阶段应担当和成就。其近义词包括而立之年、壮年时期和成年之际等,反义词为少不更事、童子何知等。文章提供了关于“当立之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髫怎么读 5分钟掌握tiáo的正确发音与童年发式文化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髫”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髫指的是小儿下垂的短发,常用于描述童年时期。文章详细解析了髫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忘年交是什么意思

忘年交的读音忘年交的拼音是:wàng nián jiāo。忘年交的含义忘年交指的是不拘年龄差距而形成的深厚友谊,即没有年龄界限的朋友关系。其中,“忘年”指不拘泥于年龄的差距,“交”则指朋友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忘年交的典故忘年交的典故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后汉书·王涣传》。据传,王涣与一位老者的年龄相差甚远,但他们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成为了好朋友,人们称他们为“忘年交”。此后,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成为形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之间建立深厚友谊的常用词语。此外,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也体现了忘年交的精神。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妙玉的友谊,虽然他们身份不同,但彼此尊重、理解、支持,形成了

年登花甲是什么意思

年登花甲的拼音是nián dēng huā jiǎ,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年龄已经到了六十岁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生命里程碑。年登花甲的典故源于古代对年龄的特殊称谓和纪念方式。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与年登花甲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年登花甲的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年登花甲时需要注意的误区和正确的用法。

龄字拼音怎么读 龄的发音笔顺含义及组词造句全解析

本文介绍了“龄”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并详细解析了“龄”字的含义。包括岁数、年数、某些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阶段等。文章还举例说明了在不同场合下的用法,如学龄儿童、高龄、工龄、党龄等。同时,也解释了“龄”字的来源,它是从齿部派生出来的形声字。

摽梅之年

摽梅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女子到了适婚的年龄。其典故源自《诗经》中的《周南·汉广》篇。摽梅之年的正确用法是在描述女子的婚姻状况时,如“她已经到了摽梅之年,家人开始为她张罗婚事”。该成语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和对象,不能随意更改含义或用于非个人私事的场合,也不能用于男性或非人类生物。错误的用法可能包括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或将含义扩大或缩小。

三十岁 才刚刚开始读后感

三十岁 才刚刚开始读后感(第1篇)三十岁 才刚刚开始读后感近日我读了一本关于三十岁人生阶段的书籍,名为《三十岁才刚刚开始》。此书主要描述了三十岁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生活态度与成长,让人读后心潮澎湃。初读此书,我被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真实的情节所吸引。书中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以朴实的文字道出了三十岁人生的真实写照。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了三十岁人群在面对生活、工作、家庭等多重压力下的坚韧与成长。本书主要围绕三个主要人物展开,分别是事业有成的白领、初为人母的妈妈和追求梦想的创业者。他们分别代表了三十岁人群中不同的人生轨迹,但都展现了在三十岁这一年龄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

冯唐已老

冯唐已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年龄增长而失去活力和创造力,无法再有所作为。典故源自古代名臣冯唐因年龄无法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情况。该成语与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等词含义相近,反义词包括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等。在运用时需避免轻视或贬低他人的场合,并注意与表示年龄轻、精力旺盛的语境区分使用。例如,“他虽然年纪已高,但精神矍铄,并未显露出冯唐已老的状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