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词令色:阿谀奉承的虚伪嘴脸
读音
chǎn cí lìng sè
含义
- 谄:巴结奉承,讨好他人
- 词:言语,话语
- 令:美好,假装
- 色:表情,神态
整体含义:用谄媚的言语和虚伪的表情讨好他人,形容人阿谀奉承、刻意讨好的样子。
典故
-
《论语·学而》
-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仁德。)
- 这里的“令色”与“谄词令色”含义相近,指虚伪的讨好。
-
《史记·佞幸列传》
- 汉代邓通因善于谄媚讨好汉文帝而受宠,最终却因谄媚过度而招致祸患。
-
《资治通鉴》
- 唐玄宗时期,李林甫“口蜜腹剑”,表面上甜言蜜语,实则心怀鬼胎,是典型的“谄词令色”之人。
近义词
- 阿谀奉承:用言语讨好他人,迎合对方。
- 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假装和善。
- 曲意逢迎:违背本意去迎合他人。
- 溜须拍马:形容谄媚讨好,尤指对上级。
- 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
反义词
- 刚正不阿:正直不屈,不迎合他人。
- 直言不讳:说话直率,不拐弯抹角。
- 不卑不亢: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正气凛然:态度严肃,不可侵犯。
- 铁面无私: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为了得到糖果,对老师谄词令色,说了好多好听的话。
- 小明不喜欢那些谄词令色的同学,觉得他们不真诚。
-
小学高年级
- 有些同学为了当选班干部,对老师谄词令色,这种行为很不好。
- 真正的朋友不会对你谄词令色,而是会真诚地指出你的错误。
-
初中
- 历史上许多奸臣都是靠谄词令色获得皇帝信任的。
- 职场上,谄词令色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
高中
- 谄词令色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只能靠讨好他人获取利益。
- 在人际交往中,谄词令色只会让人失去信任。
-
大学及以上
- 谄词令色是人性弱点的一种表现,反映了内心的不安全感。
- 在官场文化中,谄词令色成为某些人晋升的手段,但最终会自食其果。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赞美”
- ❌ 错误:他谄词令色地夸奖了朋友的画。(“谄词令色”是贬义词,不能用于中性或褒义场景。)
- ✅ 正确:他真诚地赞美了朋友的画。
-
误用为“礼貌”
- ❌ 错误:她对长辈谄词令色,很有教养。(“谄词令色”指虚伪讨好,不是礼貌。)
- ✅ 正确:她对长辈彬彬有礼,很有教养。
-
误用为“幽默”
- ❌ 错误:他谄词令色地讲了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谄词令色”不含幽默意味。)
- ✅ 正确:他风趣幽默地讲了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
误用为“谦虚”
- ❌ 错误:他虽然很优秀,但总是谄词令色地表示自己不够好。(“谄词令色”不是谦虚,而是虚伪。)
- ✅ 正确:他虽然很优秀,但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不够好。
-
误用为“热情”
- ❌ 错误:服务员谄词令色地招呼客人。(“谄词令色”是贬义,不能用于正常服务态度。)
- ✅ 正确:服务员热情周到地招呼客人。
总结:“谄词令色”是一个贬义成语,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卑谄足恭
本文介绍了成语“卑谄足恭”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和适用场景。该成语形容人态度谦卑、谄媚,过分恭敬的样子,带有贬义色彩。其近义词包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等,反义词则为刚正不阿、直率坦诚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使用例句和场景示例,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注意,不应滥用该成语,避免伤害他人自尊心和尊严。
鸣雁直木是什么意思
“鸣雁直木”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正直、忠诚、坦诚的品质。其源于古代寓言,其中“鸣雁”象征忠诚和守信,“直木”象征正直和刚直不阿。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的品德和行为,强调人应具备正直、忠诚、坦诚的品质。其近义词包括“正直不阿”、“忠诚不渝”和“坦诚相待”,反义词则为“虚伪矫情”、“阿谀奉承”和“见利忘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场景、误用对象和断章取义等错误用法。
谄谀取容
本文介绍了成语“谄谀取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指用奉承讨好的态度去获得他人好感或接纳,具有贬义色彩。文章还列举了一些谄谀取容的错误用法,并强调在生活中应坚持自我原则和底线,不应为获得他人认可而失去自我。
低三下四
本文介绍了成语“低三下四”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形容人的态度卑恭或地位低下。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的使用。不正确的用法包括描述事物状态或轻松场合的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使用。
好言好语
本文介绍了“好言好语”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和出处。好言好语指的是用温和友善的言辞交流,表达友好的情感和态度。本文还介绍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举例说明了其在不同场合的正确使用方式。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在滥用场合、对他人不诚实时使用以及缺乏真诚时的错误用法示例。
敛怨求媚
文章介绍了“敛怨求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敛怨求媚是指为了讨好别人、追求媚态而积聚怨恨的行为,这种行为带有虚伪和做作的成分,缺乏真诚和坦率。文章还列举了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敛怨求媚的具体表现。最后,强调了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尊严,应该保持真诚和坦率的态度和行为。
假仁假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假仁假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假仁假义指的是表面装作仁慈和正义,实际上却是出于私利或欺骗他人,常用来形容虚伪、不真诚的人或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道德观念和历史故事。在使用假仁假义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和滥用。同时,也要避免使用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来形容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尊严。
百般奉承
百般奉承是一个贬义词汇,指用各种方式去恭维、讨好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获得好感。这种行为被认为不诚实和虚伪。该词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其近义词包括恭维奉迎、阿谀奉承等,反义词则包括直言不讳、正直无欺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或用于贬义场合,需要区分与阿谀奉承的含义和用法。例如,他总是百般奉承领导,以求得到提拔;但在批评场合使用则不恰当。
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ǒu shì xīn fēi,形容人的言行不一,表面言辞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言不由衷、口蜜腹剑、心口不一等。反义词有表里如一、心口相应等。使用时需注意在正式场合避免过于尖锐或冒犯他人,过度使用或在不适宜语境下使用可能让人觉敏感或挑剔。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语境下需谨慎使用,避免误解和冲突。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强调直率和坦诚的表达方式。文章涵盖了口是心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方面的内容。
卑躬屈膝
本文介绍了“卑躬屈膝”这一成语的拼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指人身体弯曲,形容恭敬、顺从的样子,现多用于形容过分顺从、谄媚的行为。文章还列举了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对象、场合以及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