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炭不同器
读音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含义
- 冰:寒冷、凝固的水,象征冷静、克制。
- 炭:燃烧的木炭,象征炽热、激烈。
- 不同器: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里。
整体含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人不能共存,形容彼此矛盾、无法调和。
典故
- 《韩非子·显学》: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韩非子用此比喻法家与儒家思想的对立,强调二者无法相容。 - 《淮南子·说山训》:
“冰炭不同器,日月不并明。” 形容极端对立的事物无法同时存在。 - 《后汉书·傅燮传》:
“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 指忠臣与奸臣无法共事。
近义词
- 水火不容:比喻双方矛盾尖锐,无法调和。
- 势不两立:形容敌对双方无法共存。
- 格格不入:指彼此无法融合或协调。
- 方枘圆凿:比喻两者无法契合。
反义词
- 水乳交融:形容关系融洽,和谐相处。
- 相得益彰:指双方互相配合,效果更好。
- 志同道合:形容彼此志向相同,理念一致。
- 和睦共处:指和平友好地生活在一起。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们俩一个喜欢安静,一个喜欢热闹,真是冰炭不同器。
- 猫和老鼠就像冰炭不同器,总是打来打去。
-
小学高年级:
- 这两种化学物质不能混合,就像冰炭不同器,会引发危险。
- 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简直是冰炭不同器,很难成为朋友。
-
初中:
- 民主与专制是冰炭不同器的两种政治制度。
- 他的保守思想和她的激进主张冰炭不同器,合作起来很困难。
-
高中:
- 这两种理论在哲学基础上冰炭不同器,无法兼容。
- 他们的价值观冰炭不同器,最终导致团队分裂。
-
大学及以上:
- 在企业管理中,创新与僵化体制往往是冰炭不同器的。
- 这两种艺术风格冰炭不同器,强行融合只会适得其反。
错误用法
-
形容性格差异但不极端:
- ❌ 错误:他们一个内向,一个外向,真是冰炭不同器。
- ✅ 正确:他们一个极端暴躁,一个极度温和,简直是冰炭不同器。
-
用于可以调和的矛盾:
- ❌ 错误:他们只是意见不同,还不至于冰炭不同器。
- ✅ 正确:他们的立场完全对立,已经到了冰炭不同器的地步。
-
形容短暂冲突:
- ❌ 错误:昨天他们吵架了,现在冰炭不同器。
- ✅ 正确:他们的矛盾根深蒂固,多年来一直冰炭不同器。
总结:“冰炭不同器”强调极端对立、无法共存的状态,不能用于描述普通矛盾或短暂冲突。
你可能感兴趣
参辰卯酉
参辰卯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ān chén mǎo yǒu,用来形容时间的漫长或事物的不相干。其源于古代天文学和时间的观念,与古人对时间和宇宙的认知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天长地久”等,反义词有“转瞬即逝”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语境或滥用成语。该成语在句子中常用来形容时间流逝之快或事物之间的不相关联。
对头冤家
对头冤家的读音为duì tóu yuān jiā,指的是有着深仇大恨的敌人或冤家对头,形容两人或团体间的矛盾与敌对关系深刻且难以化解。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因各种原因产生矛盾和仇恨,结为不解之缘。例如,《水浒传》中的宋江和高俅。近义词包括宿敌、死敌、仇人等,反义词为友好、和睦等。例如,他们两家有着深厚的对头冤家历史,常常争执冲突。但需注意避免随意使用或不当的语境描述。
不解之仇
“不解之仇”指的是无法解开或消除的仇恨或敌意,常用于描述两个个体或团体之间深重且难以化解的矛盾和敌对关系。其典故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如《史记》中的世代恩怨。该词的近义词包括深仇大恨、世仇等,反义词则是情深义重、友好相处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注意语境,并避免与“世仇”混淆。文章详细解释了“不解之仇”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词汇。
参辰日月
参辰日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n chén rì yuè。它的原意是指参宿与辰宿相对,日月无光,后来常用来形容彼此分离、难以相见,或比喻事物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或矛盾。该成语源于古代天文学观察和文学作品的意象。它的近义词包括牛溲马勃、天各一方、咫尺天涯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误用或混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例如,不应将其用于形容自然现象或无关的事物。正确使用该成语的方式应该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冰炭不同炉
冰炭不同炉是一个成语,发音为bīng tàn bù tóng lú。该成语描述的是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无法并存或调和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寓言故事,指冰与炭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无法在同一环境下同时存在。这个成语的常见近义词有“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等,反义词包括“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描述性格相似的人或使用在可以同时存在的事物上。正确的使用情景应是强调两种对立的事物或立场无法调和。
抓破脸子是什么意思
抓破脸子的读音抓破脸子的读音为:zhuā pò liǎn zi。抓破脸子的含义“抓破脸子”是一个中国常用的俚语,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因为某些事情产生了矛盾或者争执,导致关系变得紧张或者不愉快,彼此之间产生了尴尬或者敌对的情绪。其中,“抓破”表示矛盾激化,关系破裂;“脸子”则是指人的面子或者尊严。抓破脸子的典故关于“抓破脸子”的典故,目前没有确切的出处。这个成语可能是根据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抓破脸子的近义词翻脸撕破脸闹翻决裂这些词语都与“抓破脸子”意思相近,都表示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达到了一个较为严重的程度。抓破脸子的反义词与“抓破脸子”相反的词语有:和
道弟称兄
道弟称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dào dì chēng xiōng,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友谊。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的称呼习惯,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籍中。道弟称兄的含义是朋友之间相互友爱、互相关心,常用于形容人们在相处中的相互关心、照顾。此外,还有近义词如兄弟情深、情同手足等,反义词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道弟称兄的恰当使用场景。
不夷不惠
“不夷不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yí bù huì”,源自《论语·阳货篇》,形容一个人既不偏激也不迂腐,处世态度中庸,强调适度、平衡。其典故源于孔子的评价,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中庸之道”“恰到好处”“平衡中道”,反义词包括“偏激”“迂腐”和“矫枉过正”。使用不夷不惠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或滥用误用成语本身含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作品风格等方面。
调停两用
“调停两用”是一个成语,指在处理问题或应对局势时能够兼顾不同利益和立场,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达到平衡和调和的效果。其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斗争。近义词包括兼顾两得、权衡利弊、灵活应变。反义词为一成不变、偏袒一方、刚愎自用。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忽视某方利益和缺乏灵活性。调停两用在处理矛盾和解决纠纷时展现出其重要性。
冰炭不投
冰炭不投是一个成语,读音bīng tàn bù tóu。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冰块和炭火无法放在一起,引申义表示性格、观念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无法相互融合或达成共识。其典故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因性格、观念差异过大导致无法交流或合作的情况。近义词有水火不容、格格不入等,反义词有相得益彰、心心相印等。使用时应避免在非情感或非人类领域使用,并避免在描述简单的性格差异时使用该成语。在例句中,可用来形容两人或团队间因性格、观念等差异导致无法共处或合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