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弄孙

抱子弄孙:天伦之乐的温馨写照

读音

bào zǐ nòng sūn

含义

  • :搂抱,怀抱
  • :子女,孩子
  • :逗弄,玩耍
  • :孙子,孙辈

整体含义:形容长辈与儿孙亲密相处、享受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多用于描绘晚年生活的幸福安宁。

典故

  1.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东汉明德马皇后贤良淑德,晚年常“抱子弄孙”,与子孙共享天伦,成为后世典范。
  2. 《晋书·王导传》
    东晋名臣王导晚年辞官归隐,每日“抱子弄孙,不复以世务经怀”,体现淡泊名利的豁达。
  3. 民间俗语
    古代农耕社会推崇“多子多福”,老人含饴弄孙、抱子嬉戏的画面被视为家庭美满的象征。

近义词

  1. 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孙子,形容晚年悠闲幸福。
  2. 天伦之乐:家人团聚的温馨乐趣。
  3. 儿孙绕膝:子孙围绕膝下,形容家庭和睦。

反义词

  1. 形单影只:孤独一人,无亲无故。
  2. 孑然一身:孤零零独自生活。
  3. 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凉寂寞。

例句

小学阶段

  1. 爷爷退休后,每天抱子弄孙,笑得合不拢嘴。
  2. 奶奶最喜欢抱子弄孙,给我们讲古老的故事。

中学阶段

  1. 张伯伯晚年生活惬意,常抱子弄孙,尽享天伦。
  2. 这幅画中老人抱子弄孙的场景,展现了传统家庭的温暖。

高中及以上

  1. 陶渊明归隐后,虽无富贵,却可抱子弄孙,恬淡自适。
  2. 现代人忙于事业,反而少了古人抱子弄孙的闲适心境。

文学化表达

  1. 夕阳下,白发老者抱子弄孙,笑声融化了岁月的风霜。
  2. 他放下朝堂纷争,归乡抱子弄孙,终得人生至乐。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年轻父母
    ❌“新手妈妈每天抱子弄孙,累并快乐着。”(“弄孙”特指祖辈与孙辈互动,父母应用“育儿”)。
  2. 误指动物亲子
    ❌“动物园的母猴抱子弄孙,吸引游客拍照。”(成语仅用于人类家庭)。
  3. 贬义场景滥用
    ❌“他贪污受贿只为晚年抱子弄孙。”(成语本身含褒义,不可搭配负面行为)。

“抱子弄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国人对家庭圆满的理想寄托。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勿忘亲情相伴的朴素幸福。

抱子弄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老年爱情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老年爱情的古诗词的赏析文章。这些诗篇通过描绘老年人与伴侣之间的深情厚意,展现了老年爱情的深沉与美好。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多首古诗词,包括其作者、朝代及解析。这些诗篇有的描绘了老年夫妻在秋日暖阳下相依相偎的情景,有的表达了不离不弃的深情,还有的展现了相濡以沫的誓言和温情脉脉的陪伴。文章最后强调了老年爱情的独特魅力,并呼吁人们珍惜每一份深厚的感情。

描写天伦之乐的古诗词

描写天伦之乐的古诗词(第1篇)天伦之乐:古诗词中的温馨画卷一、诗词全文及解析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朝代:清朝,作者:纳兰性德凄凄复凄凄,只道长情起。昨夜归帆似梦中,亲爱正天际。春日犹自怜,晚风独思念。岁月悠悠转星河,天伦之乐在心间。解析:此词以凄美的景象开篇,道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后以春日与晚风为引,表达了对天伦之乐的深深怀念与珍惜。游子吟 朝代:唐朝,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伦之乐在人间,母子情深似海渊。解析:此诗描绘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天伦之乐的温暖。秋夜寄邱员外 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

描写天伦之乐的诗词

本文描述了多首关于天伦之乐的古诗词,展现了家庭团聚、亲情深厚的温馨与美好。通过描写汉乐府、杜甫、李煜、白居易、王安石等诗人的诗词,以及自创诗词,体现了天伦之乐的重要性与美好。文章还解析了古诗词中家庭团聚、亲情深厚的情感表达,强调在忙碌的生活中应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体会天伦之乐的美好与温馨。文章呼吁珍惜家庭的温暖与和睦,让天伦之乐永远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旅程。

描写家庭和睦的古诗词

描写家庭和睦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描写家庭和睦的古诗词,下面列举了多首诗的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清)纳兰性德朝代:清代解析: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两个人之间深切的情愫,心心相印。这里并没有直接描述家庭和睦,但是其中传达的情感之深切,实则暗含了家庭和睦的意境。二、归家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唐)孟郊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细节,描绘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重要性。母亲手中的线,是家庭的纽带,也是和睦的象征。此诗表

老有所终

文章介绍了“老有所终”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社会应给予老年人应有的赡养和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章还提到社区、政府等在保障老年人生活方面的努力,同时指出误用场合、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以及搭配不当等常见错误用法。正确的用法应与表达关爱、尊重、安度晚年等意义的词语搭配使用。

描写小孩满月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小孩满月的诗词全文及赏析。这些诗词描绘了小满月的喜庆场面,表达了父母深深的爱意和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每篇诗词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主题,既有传统的喜庆元素,又充满了温馨和欢乐。这些诗词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带给您更多的文化享受和情感共鸣。

景入桑榆

景入桑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ǐng rù sāng yú,含义是形容年老时的晚景凄凉,比喻人的晚年生活或事业已进入迟暮阶段。该成语来源于《史记·周本纪》和《列子·汤问》。常见的近义词包括日薄西山、迟暮之年、垂暮之年和桑榆暮景等。反义词包括青春年少、壮志凌云和朝气蓬勃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错误用法,如扩大含义、用于年轻人群、用词不当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景入桑榆的例句。

描写家的古风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家的古风诗词的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家的古风诗词的内容,包括其背景和解析。这些诗词都以家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文章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氛围、对家的渴望和无奈,以及对家庭温馨和睦的描写,展现了家的多重意义。这些古诗词通过细节描写、情感抒发和家庭场景描绘,展现了家的温暖、美好和珍贵。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带给读者更多关于家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愿读者更加珍惜和呵护家庭的幸福与美好。

描写家庭和谐的古诗词

描写家庭和谐的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家庭和谐的古诗词一、王之涣《登鹳雀楼》诗词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和万事兴,何须问前程。作者:王之涣(唐代)解析: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意。虽然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家庭和谐,但“家和万事兴”一句却道出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家庭和睦,万事都会兴旺发达,无需过多忧虑前程。二、李清照《如梦令》诗词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家和自乐融融,莫教虚度韶华。作者:李清照(宋代)解析:此词通过作者对一次日暮时分的溪亭游玩经历的回忆,表现了家庭的快乐和谐氛围。一个“乐融融”描绘出

告老在家

“告老在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ào lǎo zài jiā,意为因年老而辞官归家,享受晚年生活。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场文化。除了近义词如退休归家、致仕还乡等,也有反义词出仕任职。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避免误用。例如,不应将“告老在家”用于描述未达到退休年龄或未正式辞职的人的情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