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蔓摘瓜

抱蔓摘瓜: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

读音

抱蔓摘瓜:bào wàn zhāi guā

含义

  • :用手臂围住,引申为抓住、控制。
  • :植物的藤蔓,比喻事物的根源或发展脉络。
  • :采摘,引申为获取、夺取。
  • :果实,比喻最终的目标或利益。

整体含义:比喻做事时只关注表面或结果,而忽略了事物的根本或发展过程。也指因贪图小利而损害长远利益,或因急于求成而破坏事物的自然发展。

典故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故事讲述一个人为了快速摘到瓜,直接扯断瓜藤,结果不仅毁掉了未成熟的瓜,还导致整株植物枯萎。韩非子借此讽刺那些急功近利、不顾长远的人。
  2. 《后汉书·崔骃传》
    崔骃劝诫官员治理地方要循序渐进,不可“抱蔓摘瓜”,否则会破坏民生。
  3. 民间寓言
    农夫因贪心,不等瓜熟就采摘,最终导致瓜藤枯萎,颗粒无收。

近义词

  1.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
  2. 竭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后果。
  3. 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 饮鸩止渴: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问题。

反义词

  1. 循序渐进:按照步骤逐步推进。
  2. 水到渠成:条件成熟,自然成功。
  3. 深谋远虑:考虑长远,不急于一时。
  4. 按部就班:遵循规律,稳步前进。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为了早点吃到西瓜,把藤扯断了,真是“抱蔓摘瓜”。
    • 我们不能像“抱蔓摘瓜”那样,做事要有耐心。
  2. 小学高年级

    • 为了赶工,他们砍掉了整片森林,简直是“抱蔓摘瓜”。
    • 学习要一步步来,不能“抱蔓摘瓜”,否则基础不牢。
  3. 初中

    • 政府不能为了GDP“抱蔓摘瓜”,破坏生态环境。
    • 企业如果只顾眼前利润,就是“抱蔓摘瓜”,最终会倒闭。
  4. 高中及以上

    • 历史告诉我们,急功近利的改革往往“抱蔓摘瓜”,适得其反。
    • 科研需要长期投入,不能“抱蔓摘瓜”,否则难有突破。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积极进取”

    • ❌ 他做事雷厉风行,真是“抱蔓摘瓜”。(错误,应为褒义词)
    • ✅ 他做事雷厉风行,真是高效果断。(正确表达)
  2. 误用为“收获成果”

    • ❌ 经过努力,他终于“抱蔓摘瓜”,取得了成功。(错误,含贬义)
    • ✅ 经过努力,他终于水到渠成,取得了成功。(正确表达)
  3. 误用为“抓住机会”

    • ❌ 他善于“抱蔓摘瓜”,总能抢占先机。(错误,贬义)
    • ✅ 他善于把握机会,总能抢占先机。(正确表达)

总结:“抱蔓摘瓜”是一个警示人们不可急功近利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误用。

抱蔓摘瓜.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急于事功

“急于事功”是一个成语,指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利益的心态和行为。源于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该成语含有批评意味,指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人。近义词包括急功近利、贪图虚名等,反义词包括脚踏实地、长远规划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判断,避免误用或滥用。错误使用会导致语言不规范和不准确。

长算远略

“长算远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ǎng suàn yuǎn lüè,意指一个人有长远的计划和谋略,具备深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该成语源于历史上的军事家诸葛亮,用以赞扬有远见卓识、深思熟虑、善于谋划的人。其近义词包括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等,反义词则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等。使用“长算远略”时需避免用错对象、用词不当和搭配不当的错误。它在句子中可描述人的性格特征、行为表现以及企业或团队的策略规划等。

放长线钓大鱼

“放长线钓大鱼”是一种比喻说法,指通过耐心等待和策略布局来捕捉重要的目标。其源自古代的钓鱼方式,逐渐演变为强调远见和策略重要性的成语。该成语强调在追求大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和智慧。近义词包括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等。反义词则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不恰当的语境。只有那些能够运用此策略,耐心等待并精心布局的人,才能在商业世界等领域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焚林而猎

“焚林而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én lín ér liè,意思是烧毁森林来捕猎,形容为了追求某种目的而不顾后果采取极端手段的行为。这个成语警示人们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环境,牺牲了长期利益。典故源于古代狩猎活动。近义词有竭泽而渔、涸泽而渔和杀鸡取卵。反义词包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错误使用场景包括不注重生态保护、过度开发资源和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焚林而猎的负面影响,并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焚薮而田

本文介绍了成语“焚薮而田”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烧毁丛林来耕种田地,形容为了获取更多土地和资源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文章通过典故警示人们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环境,并强调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背景,避免错误使用。

焚林而狩

“焚林而狩”是一个成语,指为了猎取猎物而烧毁森林的行为,暗示过度开发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该成语源自古代人们为了获取猎物采取的极端手段。其近义词如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等,表示不顾后果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反义词则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错误使用此成语会导致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灾难。因此,应摒弃焚林而狩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读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读音为: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含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被一片叶子遮住眼睛,就无法看到高大的泰山。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无法看清全局或长远的发展趋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穷书生为了得到金子而用一片叶子遮住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能够看到金子而看不见其他事物。他最终因为这种愚蠢的行为而失去了所有的财富和机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忽略了全局和长远的发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近义词井底之蛙:比喻眼界狭

长虑后顾

长虑后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áng lǜ hòu gù,表示在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既要有长远的计划又需顾及眼前实际情况。它源自古代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智慧,强调全面考虑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近义词包括深思熟虑、全面考虑等,反义词则包括草率从事、盲目行动等。使用长虑后顾时需注意场合和含义的匹配性,避免误解和滥用。该成语在决策、计划制定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偷安旦夕是什么意思

偷安旦夕的读音偷安旦夕的读音为:tōu ān dàn xī。偷安旦夕的含义偷安旦夕,指贪图暂时的安逸,不求长远。其中,“偷”字表示贪图、苟且;“安”字表示安逸;“旦夕”则表示一天之内的时间,引申为暂时、短期。偷安旦夕的典故“偷安旦夕”这一成语源自于古代,形容那些贪图眼前安乐而不顾及长远的人。典故中常提到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较多,其中一个较为常见的典故是:古代有位官员为了追求一时的享乐,而忽视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短暂的安逸而忽视长远的利益和责任。偷安旦夕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出处并不唯一,多见于古代文献和历史故事中。比如《史记》、《左传》等古代经典

榆枋之见是什么意思

榆枋之见的读音榆枋之见的拼音为yú fàng zhī jiàn。榆枋之见的含义"榆枋之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眼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或小事物,而忽视了更长远或更广阔的视野。这个成语中,"榆"和"枋"都是树木的名称,这里用来比喻短视的行为或目光。榆枋之见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种鸟叫做"枋鸟",它们常常被榆树所吸引,只看到眼前的榆树果实而忽视了更广阔的森林。因此,"榆枋之见"被用来形容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而忽视了更大的全局。榆枋之见的近义词目光短浅见小利忘大局短视行为局限观念咫尺之见榆枋之见的反义词高瞻远瞩远见卓识目光长远全局观念放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