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居

安土重居

读音

ān tǔ zhòng jū

含义

“安土重居”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安定、安稳。
  • :土地、故乡。
  • :重视、看重。
  • :居住、定居。

整体含义是指人们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移,形容对家乡或长期居住的地方有深厚的感情和依恋。

典故

  1. 《汉书·元帝纪》
    “安土重居,百姓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
    这句话强调了百姓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徙的本性,体现了古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2. 《后汉书·杨终传》
    “民安土重居,乐其业而难动摇。”
    这里形容百姓因热爱故土而不愿轻易改变生活环境,反映了农耕社会对土地的依赖。
  3. 民间俗语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这句俗语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与“安土重居”的含义相契合。

近义词

  1. 安土重迁:指安于故土,不愿轻易搬迁。
  2. 故土难离:形容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难以割舍。
  3. 落叶归根:比喻人年老时希望回到故乡。
  4. 眷恋故土:对家乡怀有深深的依恋之情。

反义词

  1. 背井离乡:被迫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
  2. 四海为家:形容人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
  3. 流离失所:因灾祸或战乱而离开家园,无处安身。
  4. 迁徙不定:频繁更换居住地,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爷爷说:“我们家族世代住在这里,真是安土重居啊!”
    • 小明的爸爸不愿意搬家,因为他安土重居,喜欢老房子。
  2. 小学高年级

    • 虽然城市生活便利,但奶奶安土重居,坚持住在乡下。
    • 这个村庄的人都很安土重居,很少有人搬去外地。
  3. 初中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安土重居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 尽管工作机会不多,但村民们安土重居,不愿离开祖辈生活的地方。
  4. 高中

    • 安土重居的思想使得古代农民对土地有着极强的依赖性。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安土重居的传统观念逐渐被打破。
  5. 大学及以上

    • 在现代化进程中,安土重居的文化心理仍然影响着部分人的迁移决策。
    •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的安土重居现象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安土重迁”

    • ❌ 错误例句:“他安土重迁,所以不愿意换工作。”
    • ✅ 正确用法:“他安土重居,所以不愿意搬家。”
  2. 误用为形容短期居住

    • ❌ 错误例句:“他在这里住了三个月,已经安土重居了。”
    • ✅ 正确用法:“安土重居”通常指长期居住的情感,短期居住不适用。
  3. 误用为贬义词

    • ❌ 错误例句:“他太安土重居了,一点都不愿意尝试新事物。”
    • ✅ 正确用法:“安土重居”是中性或褒义词,不应带有贬义色彩。
  4. 误用为形容动物

    • ❌ 错误例句:“这只猫安土重居,从不离开院子。”
    • ✅ 正确用法:成语一般用于形容人类的情感,不适用于动物。

“安土重居”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心理的体现,它反映了人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稳定生活的向往。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安土重居.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安土重旧

安土重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n tǔ zhòng jiù,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习惯的生活方式有深厚的情感和依恋,不愿轻易改变或离开。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对传统习俗和古老传统的尊重和珍视。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故乡土地的深厚情感。安土重旧的人珍视旧物,重视传统,对家乡的风景和文化有深深的情感依恋。然而,这个成语并不等同于固执守旧,需要正确使用,避免误解。

安土乐业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土乐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达的是人们热爱家乡、追求安定生活和对工作的热情与满足感。最早出自《汉书·货殖传》,描述了古代人们安土乐业的生活景象。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的恰当性,避免错误使用。

描写故乡美好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故乡美好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以故乡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文章通过引用不同风格的诗词,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景象,包括自然风光、田野风光、古韵犹存、春日花海等。这些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让人感受到故乡的美好与温暖。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启发和感悟读者。

描写故乡的古诗词整首

描写故乡的古诗词整首(第1篇)描写故乡的古诗词一、短歌行作者:汉乐府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全文:漂泊天涯去不还,故乡无此好风光。归去来兮思故里,举杯遥望寄家乡。朝代:汉朝解析:此诗以醉酒为引子,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身处异乡,只能借酒消愁,但酒醒之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却愈发浓烈。二、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朝代:唐朝解析:此诗以明月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床前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抬头望月,更添思乡之情。三、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朝代:唐朝解析:此诗描述了诗人年

关于根的诗词

关于根的诗词(第1篇)关于根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的诗海中流淌,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寓意与象征。下面是根据标题“关于根的诗词”搜集和创作的一些诗词,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自创诗词根深叶茂岁月长,古木参天映日光。祖脉蜿蜒千载远,家国情深永不忘。二、古代诗词《思吴江亭寄大房兄》 作者:岑参根叶依风动,悠悠千里心。水波犹向北,望归吾思沉。作者:唐朝岑参。这首诗中的“根叶”二字象征着故土的亲情和羁旅的思念,以物喻情,十分生动。《秋思》 作者:李商隐本自南园来,枝从北国栽。生缘由旧地,归叶有初根。作者:唐朝李商隐。诗中“归叶有初根”一句,用“叶”与“根”的形象描绘了人的情感归属与生命之根。《青

描写思乡的四言古诗词

描写思乡的四言古诗词(第1篇)描写思乡的四言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君子于役》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归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不问归期,曷至思?作者:佚名,诗经时期。解析:此诗以思妇的口吻,写其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诗中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如鸡栖埘、羊牛下来等自然景象,来衬托出思妇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二、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者:佚名,汉朝时期。解析:此诗以思乡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园中葵草和朝露等自然景象,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

关于思乡的诗词

关于思乡的诗词(第1篇)关于思乡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题材。以下是一系列关于思乡的古诗词,我会逐一为您展示其原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静夜思作者:李白(唐代)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析:诗中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明月当空,诗人的目光穿过月光,思绪也飘向远方的家乡。寥寥几笔,就勾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二、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唐代)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解析: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月色之美的描绘,将乡思之情升华。特别的是,他用了“月是故乡明”来表达思乡之深。整首诗都洋

关于交河的诗词

关于交河的诗词(第1篇)关于交河的诗词及其解析一、交河篇交河忆古原文:交河故地草萋萋,汉月今秋共长溪。远望千山犹似旧,归心一片恨如泥。作者与朝代:未知解析:这首诗描述了交河的古往今来,作者借景抒怀,回忆过去的同时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全诗流畅,表达了时间变迁中人们内心所思所感的沧桑与孤独。交河夜色原文:夜来城外有鸣机,映雪观书隔岸依。试望交河深处色,流萤飞入绿杨堤。作者与朝代:清·王士禛解析:此诗描绘了交河夜色的宁静与美丽。诗中透露出一种幽雅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二、交河情怀古思今寄交河原文:思旧时逢征人愁,登楼四望情悠悠。荒原疏柳闻人语,老城风土写交河。作者

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四句

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四句(第1篇)《思乡四韵》一、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析:李白这首诗,用静夜月光与内心世界的交流,勾起了他深沉的思乡之情。每一抬头与低头,都在重复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二、望洞庭唐·张九龄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愁见孤舟归远近,白头无复少年颜。解析:张九龄的这首诗以江南的梅花为引子,写出了远在天涯的游子思乡的忧愁,见孤舟远去而悲从中来,人已白头少年已远去。三、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解析:杜甫的《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后的都城景象,表达了深沉的忧国思乡之情。“念天地之悠悠

描写家乡的古诗词句

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内容,主题是描写家乡的古诗词句。文章通过引言、古诗词篇及解析,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文章强调了家乡的美好与温暖,并呼吁人们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摘要重点概括了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简要介绍了文章结构和内容。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