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藏家的诗词

藏家诗韵:历代诗人笔下的雪域情怀

“藏家”一词,泛指藏族聚居地区,这片神秘而壮丽的雪域高原,自古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与吟咏。从唐代边塞诗人到清代驻藏官员,诗人们用笔墨描绘着藏地的自然奇观、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唐代:边塞诗中的吐蕃印象

唐代是中原与吐蕃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也是藏家诗最早的萌芽阶段。诗人们虽未亲临藏地,却通过边塞将士和商旅的描述,在诗中勾勒出对吐蕃的想象。

  • 《吐蕃别馆月夜》 吕温(唐)

    • 原文:

      •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
      • 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 解析: 吕温曾任吐蕃会盟使,这首诗写于出使吐蕃期间。诗中”穷荒”指吐蕃,”北堂”代指故乡。诗人身处异乡,见月思乡,却又不敢直视明月,怕勾起更深的乡愁。短短四句,将羁旅吐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 《吐蕃别馆送杨七录事先归》 吕温(唐)

    • 原文:

      • 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
      • 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
    • 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蕃友好时期,两国亲如舅甥的关系。”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表达了天下一家的理想,而”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则强调了唐蕃之间的亲密情谊,流沙也无法阻隔。

清代:驻藏官员的藏地书写

清代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派驻大量官员入藏。这些官员多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亲身经历藏地生活,创作了大量描写藏地风土人情的诗歌。

  • 《藏中杂感》 和琳(清)

    • 原文:

      • 无分春夏与秋冬,雪色山光积翠浓。
      • 最是晚来奇绝处,夕阳红衬白银峰。
    • 解析: 和琳曾任驻藏大臣,这首诗描绘了藏地四季常雪的自然景观。”无分春夏与秋冬”突出了高原气候的独特,”夕阳红衬白银峰”则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勾勒出雪山夕照的壮美画面。
  • 《拉萨二首》 孙士毅(清)

    • 原文:

      • 拉萨高悬西极天,班禅额尔德参禅。
      • 如来舍利千年在,舍卫城开大会年。
    • 解析: 孙士毅曾率军入藏平定廓尔喀侵藏,这首诗描写了拉萨的宗教盛况。”西极天”形容拉萨地处极西,”班禅额尔德参禅”则记录了班禅大师的宗教活动,后两句提到舍利和法会,展现了藏传佛教的悠久历史和盛大场面。
  • 《前藏》 松筠(清)

    • 原文:

      • 万里乌斯藏,千层拉萨招。
      • 班禅参妙喜,达赖脱尘嚣。
    • 解析: 松筠曾任驻藏大臣,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西藏的地理和宗教特点。”乌斯藏”是西藏的旧称,”拉萨招”指拉萨的寺庙,”班禅”和”达赖”则是藏传佛教的两大活佛系统,体现了西藏政教合一的特色。

其他朝代:散落的藏家诗篇

除了唐代和清代,其他朝代也有一些描写藏家的诗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同样具有特色。

  • 《雪山》 释宗泐(明)

    • 原文:

      • 大溪之上千仞峰,峰头积雪如玉虹。
      • 朝来云气忽成雨,万壑千岩都在雾。
    • 解析: 释宗泐是明代高僧,曾游历西藏。这首诗以雪山为题,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藏地雪山的雄伟和云雾的变幻莫测。
  • 《西藏杂诗》 徐兰(清)

    • 原文:

      • 西藏佛国天下奇,布达拉宫世间稀。
      • 金顶辉煌映日月,法轮常转护慈悲。
    • 解析: 徐兰是清代诗人,这首诗赞美了西藏作为佛国的独特魅力,着重描写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和藏传佛教的庄严神圣。

总结:

历代描写藏家的诗词,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长廊,让我们得以窥见不同时期人们对雪域高原的认知和情感。这些诗词或雄浑壮阔,或细腻婉约,或写实,或想象,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描写藏家的诗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雪景的诗词或古诗

描写雪景的诗词或古诗(第1篇)好的,下面是一篇以“描写雪景的诗词或古诗”为主题的文章,希望您能满意。描写雪景的诗词或古诗一、唐代·白居易《夜雪》原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与朝代:白居易,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夜晚雪景的静谧和清新,表达了诗人的深沉感情。“衾枕冷”体现了诗人在严寒中的真实感受,而“窗户明”和“折竹声”则巧妙地勾勒出了夜晚积雪的厚重与纯洁。二、宋代·张嵲《南安道中宿雪后》原文:飒飒天风偃雪花,秋山失色晚苍苍。片云还把长空掩,似写孤臣潸泪行。作者与朝代:张嵲,宋代。解析:此诗描绘了雪后南安道中的景色,天空飘洒着雪花,秋山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苍茫。诗中寓

描写即将下雨的诗词

这些古诗词描绘了即将下雨的细腻景象,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从杜牧的《秋夜长》到苏轼的《东栏梨花》,每一首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雨前的氛围和情感。这些诗词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和情感表达。总的来说,这些诗词描绘了雨前的宁静、变化、期待和思绪,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描写山雄伟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山雄伟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不同作者的作品,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山的壮丽与雄伟。文中分别解析了每篇诗词的内容,突出了山的雄伟与秀美,并表达了诗人们对自然的敬畏、热爱与向往之情。文章旨在通过古诗词的赏析,展示山的雄伟景象,引发读者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描写动物的古诗词赏析

本文赏析了五篇关于描写动物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多种动物,如鹰、狗、虎等,并通过自然环境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敬畏。文章分别介绍了每篇诗词的内容、作者与朝代,并详细解析了诗词中对动物的描绘及其背后的意境。通过这些赏析,展示了古代诗词中动物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和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文章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诗词中的动物描绘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噶怎么读 3分钟掌握gá的正确发音与西藏历史文化

本文介绍了噶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础信息,详细解析了噶的含义,包括其在藏语中的用途以及在中国原西藏地方政府中的职位。文章还提到了噶的不同组合词,如噶布伦、噶厦等,并指出噶在译音中的作用。

描写山绿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山绿的古诗词的文章内容。这些文章通过不同唐代诗人和王之涣、贺知章、杜牧、王维、孟浩然等著名诗人的古诗词,生动地描绘了山的绿色。这些古诗词以不同的手法和角度描绘了山色青翠、生机勃勃的景象,既有生动的景象描绘,也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张九龄、杜牧、李商隐、陈陶、韩愈等诗人的独特描写山绿的古诗词,展现了山的绿色与各自独特的形态和意境。最后,文章还提供了更多独特且优美的山绿古诗词,包括苏辙、张先、陆游、郑板桥、李清照等诗人的作品,这些古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山的绿色之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摘要完毕。

关于描写生日的古诗词

以下是关于描写生日的古诗词的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生日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包括不同朝代和作者的作品,每篇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这些诗篇不仅赞美了生日的喜庆和吉祥,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每篇诗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韵律美,让人心生愉悦,感慨不已。阅读这些诗词,不仅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生命的美好。无论是庆祝自己的生日还是他人的生日,这些古诗词都为我们传达了深深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景。

有那些是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有那些是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一、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王之涣(唐代)解析:此诗前两句写自然景色,广阔的平原与浩渺的江河相映,展现出壮观的景象。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受,通过登高远望,抒发出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怀。二、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作者:李清照(宋代)解析:此词以溪亭山水为背景,描绘了词人沉醉于美景中无法自拔的情景。词中写景如画,动感十足,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生机。三、王勃《滕王阁序》

描写冬天景色诗句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分别来自唐、宋、元、清等不同朝代,描绘了冬日雪景、寒夜读书、山居静谧等场景。通过独特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冬日景色的魅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与宇宙的无垠广博。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各种关于描写树的古诗词

各种关于描写树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描写树的古诗词一、唐代柳宗元《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江畔独步寻花,行到村西树间。十树开三树,百花同百般。作者:柳宗元(唐代)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独自在江边漫步的情景,突出了树木的繁茂和花开的景象。这里的“十树开三树”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生机勃勃,而“百花同百般”则进一步强调了花的多样性和美丽。二、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作者:白居易(唐代)解析:这首诗以古原上的草为描写对象,其中“远芳侵古道”一句中,“远芳”即指树木的芳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茂盛和生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