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描写早出晚归的经典诗词 探寻古人辛勤劳作与人生况味的诗意表达

朝迎晨露暮披星:古诗词中的早出晚归者身影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早出晚归”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承载着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从《诗经》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无数诗人用笔墨记录下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位卖炭老人天未亮就驾着牛车出发,直到日上三竿才得以休息。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也有”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描写,展现了农人从早到晚的辛勤劳作。

仕途奔波者更是如此。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句子,道尽了游子披星戴月的艰辛。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则展现了官员等待早朝的焦灼心情。

在这些诗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更有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而杜甫则坚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不同的选择背后,是相同的人生况味——在晨昏交替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今天,当我们重读这些诗词,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共鸣。现代人或许不再”带月荷锄归”,但快节奏生活中的早出晚归,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诗词提醒我们:在奔忙之余,不要忘记停下脚步,感受生活的诗意。


附录:经典”早出晚归”诗词选

  1.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朝代:先秦
    选句:”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解析:描写官员天未亮就匆忙准备上朝的情景,反映公务繁忙。
  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朝代:晋
    选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解析:表现诗人隐居后的农耕生活,早出晚归却怡然自得。
  3. 温庭筠《商山早行》
    朝代:唐
    选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通过黎明时分的景象,抒发羁旅愁思。
  4. 白居易《卖炭翁》
    朝代:唐
    选句:”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解析:描写卖炭老人冒雪早行的艰辛。
  5.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朝代:宋
    选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解析:展现农家从早到晚的劳作场景。
  6.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朝代:宋
    选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解析:通过夜听雨声、晨闻叫卖,表现等待早朝的心情。
  7. 文天祥《赴阙》
    朝代:宋
    选句:”晓色三竿日,夜影一庭霜。”
    解析:描写官员早朝时的景象,暗喻仕途艰辛。

这些诗词横跨多个朝代,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古人的”早出晚归”生活,既有劳作的艰辛,也有仕途的奔波,更有隐居的闲适,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10首描写早出晚归的经典诗词 探寻古人辛勤劳作与人生况味的诗意表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村巷的古诗词

描写村巷的古诗词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村巷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描绘了村巷的宁静、祥和、忙碌与充实,以及乡愁和情感的表达。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的全文及解析,展示了村巷的美景和生活状态,让我们对古代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描写久违的大雨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久违的大雨的诗词共五篇。这些诗词描绘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文章分别展示了不同朝代的诗词,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以及自创的诗。每篇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让我们感受到那久违的雨水带来的美好与希望。让我们在雨中寻找生命的活力,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描写商人的古诗词

本文列举了五篇描写商人的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商人的生活和心境。这些古诗词包括唐代、宋代、清代以及现代创作的诗词,作者包括佚名、李白、李煜等。这些诗篇反映了商人的奔波劳碌、追求利益、家庭责任和情感世界,展现了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心境。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赏析与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商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描写梅雨时节的诗词

以下是关于描写梅雨时节的诗词的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梅雨时节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梅雨时节的景象和情感,既有细腻的描写,也有豁达的情感表达。从苏辙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菡萏轩》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春夜听雨》,这些诗词展现了梅雨时节的湿润而清新的氛围、独特的氛围以及因雨而引发的愁思。此外,还介绍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诗篇,它们虽然并非以梅雨为主题,但其中的一些句子可以让人联想到梅雨时节的景象和情感。最后一部分介绍了关于梅雨时节的浪漫与沉思的古诗词,如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等,这些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

古诗词中描写雨的佳句

好的,我已经完成了对“古诗词中描写雨的佳句”的摘要撰写。下面是摘要内容:本文详细梳理了多篇关于古诗词中描写雨的佳句的内容,涉及多个时代和诗人的经典作品。文章首先介绍了古代诗词中对雨的描写方式,如唐·王维的《山居秋暝》、宋·秦观的《青门柳枝词》等。然后列举了现代诗歌中对雨的描绘,如余光中的《乡愁》中的古风句子。文章通过丰富的例子展示了雨在古诗词中的千变万化的描绘方式和深厚情感内涵,包括雨后的景色、诗人的心境以及自然景色的交融等。这些内容既有对古代诗词的解读,也有现代诗歌的赏析,展示了雨在诗词中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希望这个摘要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10首关于雨的经典诗词赏析 感受古人笔下浸润诗心的雨声意境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雨的诗词,涵盖了不同朝代和不同诗人的作品。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到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之韵》,这些诗词描绘了雨的各种形态和情感表达。通过解析多首关于雨的古诗词,文章展现了雨在诗词中的细腻、柔美、清新和深沉等特质,并探讨了雨景与诗人情感的关系。这些描写雨的诗词展示了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感的交织,为读者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与体验。

探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田园意象 10首描写乡村生活的经典诗词赏析

田园牧歌:古典诗词中的乡村意象与精神家园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乡村题材作品犹如一条清澈的溪流,承载着文人墨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这些诗词或描绘自然风光,或抒发隐逸情怀,或反映农事艰辛,构成了中国文学中独特的乡村意象体系。本文将通过解析历代经典田园诗词,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审美价值。一、魏晋南北朝:田园诗的兴起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之祖"。《归园田居》组诗是其代表作:"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10首描写桃杏争春的经典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芳菲世界

桃杏争春:古诗词中的芳菲竞艳桃红杏白,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春日意象。这两种花期相近、花色相仿却又各具风姿的花卉,在诗词长河中绽放出永恒的魅力。让我们穿越时空,品读那些描写桃杏的经典诗词,感受古人笔下的芳菲世界。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开桃文化之先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西周民歌以盛开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娇美,奠定了桃花与爱情、婚姻的文学关联。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更将人面桃花融为一体,成就千古绝唱。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写出桃花的层次之美;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10首关于米的古诗赏析 从悯农到田园诗看古代农耕文明与民生疾苦

粒粒皆辛苦:古诗词中的米之咏叹一粒米,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与生存智慧。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关于"米"的吟咏虽不似风花雪月般浪漫,却以其质朴深沉的力量,诉说着先民对粮食的敬畏、对农事的感悟、对民生的关怀。这些诗词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和人文精神。唐代李绅的《悯农》无疑是描写米的最著名诗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短短二十字,勾勒出烈日下农夫劳作的艰辛场景,道出了粮食来之不易的朴素真理。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简洁有力的表达,更在于它揭示了农业生产与人类生存最本质的关系。李绅作为中唐诗人,曾任宰相,却能将目

唐宋诗词中的瓦意象解读 10首关于青瓦飞檐的经典诗词赏析

瓦上春秋:千年诗行间的建筑美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建筑元素常被赋予超越物质本身的文化意蕴。瓦,这一看似寻常的建筑构件,在历代文人笔下却展现出惊人的艺术生命力。从陶渊明笔下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慨叹,瓦片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家园的眷恋、对世事的感怀。本文撷取唐宋至明清诗词中关于"瓦"的经典篇章,解读这一建筑元素如何从实用功能升华为文化符号,成为诗人寄托情感的独特载体。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的"红泥"实指陶瓦制成的火炉,暗示着温暖的家居氛围。白居易以日常瓦器入诗,开创了将平凡生活诗意化的先河。其《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