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怎么读:一个古老汉字的深度解析
汉字”殳”虽然不常见于现代生活,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秘字符的方方面面。
拼音
“殳”的标准普通话读音是shū,第一声(阴平)。这个发音短促有力,如同古代兵器击打时的声响。在汉语拼音中标注为”shū”,与”书”、”舒”等字同音。
部首
“殳”字本身就是其部首,属于”殳部”。在汉字部首分类中,”殳部”包含与武器、击打相关的字,如”殴”、”毁”等。作为部首时,”殳”通常位于字的右侧或下部,体现了其作为武器部件的特征。
笔顺
“殳”字的书写笔顺如下:
- 丿(撇):从右上向左下轻快撇出
- ㇍(横折折):先向右横写,然后向下折,再向右下方折
- ㇇(横撇):向右横写后向左下方撇出
- ㇏(捺):从左上向右下重按捺出
用文字描述就是: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这种笔顺展现了古代兵器挥舞的动感,每一笔都仿佛在重现武器的使用轨迹。
含义
“殳”主要有两层含义:
- 古代兵器:多用竹或木制成,有棱无刃。这是一种长柄打击武器,类似于后来的棍棒,但更具仪式性和特定形制。在古代战争中,殳主要用于击打而非砍刺,体现了古代战争的独特战术。
- 姓氏:作为姓氏,”殳”较为罕见,但在中国姓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殳姓可能起源于古代执掌殳器的官职,后演变为家族姓氏。
详细解析
从字形演变来看,”殳”在甲骨文中象形地表现了手持一种长柄勾头器具的形象。这种器具最初可能用于取物或打击乐器,后来专门发展为兵器。
《说文解字》解释:”殳,以杖殊人也。”段玉裁注解说:”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这说明殳是一种无刃的竹木制长柄武器,主要用于击打使敌人伤残(”殊”即”断”的意思)。
在古代礼制中,殳不仅是一种武器,还具有仪仗功能。《周礼》记载:”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说明殳的制作工艺讲究,采用多片竹材复合(积竹),截面呈八边形(八觚),长度约2.8米(周代一尺约23厘米),常竖立在战车上作为标志。
《诗经·卫风·伯兮》中”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的记载,展现了殳作为仪仗武器的贵族气质。殳既是实战武器,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此外,”殳”还是秦代”书同文”政策中规定的八种书体之一——殳书。这种书体可能最初刻于兵器上,后发展为一种装饰性书体,与虫书等并列为特殊用途的文字形式。
近义词
由于”殳”特指一种古代兵器,其近义词主要限于古代武器范畴:
- 杖:泛指棍棒类武器
- 棒:普通的长条形击打武器
- 梃:古代指棍棒
- 棓:古代一种棍棒类武器
这些词语都与”殳”有相似之处,但都不完全等同,因为”殳”具有特定的形制和礼仪功能。
反义词
从武器特性来看,”殳”的反义词可以是:
- 刃:指有锋利刃口的武器
- 剑:双面开刃的短兵器
- 刀:单面开刃的武器
这些反义词突出了”殳”无刃的特点。从功能上看,”殳”主要用于击打,因此其反义词也可以是”盾”这类防御性武器。
组词
虽然”殳”字不常见,但仍有一些词语组合:
- 殳书:秦代八体之一,刻于兵器上的文字
- 执殳:手持殳杖,指担任护卫或仪仗
- 殳虫:指秦书八体中的殳书和虫书
- 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仪仗
这些词语大多与古代礼仪、文字或武器相关,体现了”殳”字的历史文化属性。
造句
- 考古学家在商周遗址中发现了多件保存完好的殳,这些文物为了解古代兵器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 在重现周代礼仪的表演中,武士们手持丈二殳,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前列。
- 殳先生的家谱显示,其先祖可能是在春秋时期以执掌殳杖的官职而得姓。
- 秦代”书同文”政策中的殳书,是一种极具装饰性的书体,常见于兵器铭文。
- 这部历史小说生动描写了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如何使用殳这种无刃武器击溃敌军。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由于”殳”是较为专业的古代兵器名称,现代常用成语中很少包含此字。但在古代文献和特定语境中,可以找到一些相关表达:
- 执殳前驱:出自《诗经·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意为手持殳杖作为先锋,形容勇猛开路或忠诚护主。
- 殳虫之迹:指秦代殳书和虫书的笔迹,后用来形容古老难辨的文字。
- 建殳立威:古代树立殳杖以显示威仪的行为,引申为通过特定标志物确立权威。
这些成语或固定表达大多源自古代文献,体现了”殳”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通过对”殳”字的全方位解析,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个汉字的读写,更触摸到了中国古代武器发展、礼仪制度和文字演变的一角。这个看似简单的字符,实则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生动见证。
你可能感兴趣
5个关键点掌握"戈"字正确读音与古代兵器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戈”的字义、拼音、部首和笔顺等信息。戈是一种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也可以作为姓氏。文章详细解析了戈作为兵器的形态、功能和使用场景,以及其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戈在文化和历史中的意义,如干戈指代战争,偃武息戈表示停止战争等。
古代兵器戟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揭秘jǐ的发音技巧与12画笔顺
戟,拼音为jǐ,部首为戈。戟是古代兵器,长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尖,旁附月牙形锋刃。戟可勾可刺,出现在商、周时期,并在战国、汉晋等代盛行。此外,戟也是仪仗中的装备,同时也可以引申为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人的动作。戟具有刺激的含义,如戟根辛苦,戟人咽喉等。
汉字"戚"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详解11笔画写法与5种常见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戚”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其含义。包括作为亲戚、忧愁、悲哀的名词含义,作为古代兵器或舞具的含义,以及作为形容词表达亲近、亲密和愤怒的情绪等。还提及了该字的出处和用法示例。
钺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探索古代兵器钺的10个关键知识点
本文介绍了汉字“钺”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钺是一种古代兵器,由青铜或铁制成,形状类似板斧但较大。文章还提供了关于钺的详细解析,包括不同的词语组合,如斧钺、伏钺、钺下、麾钺等。
戍字怎么读shù 6笔书写技巧与戍边历史文化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戍”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戍字含义包括(军队)防守、卫戍边疆、姓等。文章还详细解释了戍的字形演变、字义及其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如戍人、戍守、戍客等。此外,还涉及了戍在诗歌中的使用,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最后简要提及了戍的其他含义如戍堡等。
诘怎么读
根据您提供的文章内容,摘要如下:文章介绍了“诘”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详细含义。该字有询问、责问等含义,并可以用作组词如反诘、盘诘等。诘也可以表示明日的、次日的,以及整治军事等含义。此外,诘还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曲折。该字在文言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彤字怎么读正确 掌握彤的拼音笔顺含义及10个常见组词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彤”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彤字有红色装饰的含义,也可作姓氏。其动词意义为彩色装饰,形容词意义为赤色,也可指烧红的铁丸等。此外,“彤”还是周代一个国名的简称。
揭秘古老汉字"姒"的正确读音与5大历史含义
本文介绍了汉字“姒”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多重含义。包括古代对姐姐、丈夫的嫂子以及姓的称呼。同时,详细解析了其在古代的不同用法和称谓,如娣妇之间的称呼等。
"睢"字怎么读?解析suī的13画笔顺、恣睢含义及睢县地名由来
本文介绍了汉字“睢”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作为水名的含义,指出该水名在河南,流入汩水,现有仅有上游一支流流入惠济河。同时,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睢”作为地名(睢县,在河南)、姓氏以及动词的含义,如仰视等。
缶怎么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缶的相关信息。缶是一种古代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也是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它起源于象形字,有着盛酒浆的用途和瓦器材质的特性。此外,缶也是一种古代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或三十二斗。文章详细解析了缶的起源、含义、用途和单位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