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朔”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解析朔字的文化内涵与组词造句技巧

汉字”朔”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解析朔字的文化内涵与组词造句技巧

探秘汉字”朔”:从读音到文化内涵的全面解析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朔”这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汉字。

拼音

“朔”的标准普通话读音是shuò,第四声。这个发音短促有力,如同北风呼啸而过的声音。在古汉语中,”朔”的发音与现代基本相同,这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朔”与”硕”、”烁”等字同音,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少混淆,因为它们的部首和含义差异明显。

部首

“朔”字的部首是“月”,位于字的右侧。这个部首揭示了”朔”与月亮、时间的密切关联。在汉字中,”月”作为部首通常与时间、光亮或肉体有关。观察”朔”字的结构,左侧是”屰”(nì),表示逆向、相反的意思,右侧是”月”,合起来表示月亮开始逆向生长的时刻,即农历每月初一。

笔顺

书写”朔”字需要遵循特定的笔顺规则,共10画:

  1. 丶(点)
  2. 丿(撇)
  3. 一(横)
  4. ㇄(竖折/竖弯)
  5. 丨(竖)
  6. 丿(撇)
  7. 丿(撇)
  8. 𠃌(横折钩)
  9. 一(横)
  10. 一(横)

正确的笔顺不仅使书写流畅美观,也有助于记忆字形结构。特别要注意的是第四画的”竖折”和第八画的”横折钩”,这两个笔画是构成”月”字旁的关键。

含义

“朔”字主要有两个核心含义:

  1. 农历每月初一:这是”朔”最基本的意义。在农历中,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半球对着地球,因此在地球上几乎看不到月亮,这一天就是”朔日”,即每月初一。
  2. 北方:如”朔风”指北风,”朔方”指北方。这一含义源于中国古代将北方与寒冷、初始的概念相联系。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意义实际上有着内在联系:农历初一标志着一个月的时间开始,而北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被视为万物起始的方位。

详细解析

从字形演变看,”朔”最早见于甲骨文,由”月”和”屰”组成。”屰”表示逆向、相反,合起来表示月亮开始逆向生长的时刻。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朔,月一日始苏也”,意为月亮在初一这天开始复苏。

在古代天文学中,”朔”是一个重要概念。当月亮与太阳的黄经相等时,称为”合朔”,这一天就是农历的初一。如果合朔时月亮又正好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就会发生日食现象。

“朔”在古代政治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周代有”颁告朔”的制度,天子在冬季向诸侯颁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政事安排,诸侯则在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后执行。这种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政治理念。

在空间意义上,”朔”表示北方。《尔雅·释地》明确记载:”朔,北方也。”古人认为北方是阴气始生之地,与”朔”作为时间起点的含义相呼应。因此”朔风”就是北风,”朔方”就是北方。

近义词

根据”朔”的不同含义,其近义词也有所不同:

  1. 表示农历初一

    • 朔日
    • 初一
    • 月旦(古代对初一的雅称)
  2. 表示北方

    • 北方
    • 幽(古称北方)
    • 玄(古称北方)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近义词并不能完全替代”朔”,因为”朔”还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反义词

同样,”朔”的反义词也因含义不同而有所区别:

  1. 表示农历初一

    • 望(农历每月十五,月亮最圆的时候)
    •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2. 表示北方

    • 南方

“朔”与”望”构成了一对重要的反义词,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并列出现,如”朔望之礼”指初一和十五的祭祀礼仪。

组词

“朔”字可以组成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1. 朔日:农历每月初一
  2. 朔月:初一的月亮
  3. 朔风:北风
  4. 朔方:北方
  5. 朔气:北方的寒气
  6. 朔漠:北方沙漠
  7. 朔雪:北方的雪
  8. 朔管:北方少数民族的管乐器
  9. 朔野:北方的原野
  10. 朔雁:北方的大雁

这些词语大多带有一种苍凉、雄浑的意境,常用于描写北方边塞风光。

造句

让我们用”朔”字造几个句子,体会它的用法:

  1. 农历朔日,渔民们按照传统不出海捕鱼。
  2. 朔风凛冽,吹得行人纷纷裹紧大衣。
  3. 古代中国将朔方视为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
  4.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朔雪纷飞的壮丽景象。
  5. 每到朔望之日,寺庙里总是香火鼎盛。
  6.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名句)
  7. 考古学家在朔漠中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址。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朔”字出现在不少成语中,大多与北方或时间概念相关:

  1. 迷离扑朔:出自《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2. 朔风凛冽:形容北风刺骨寒冷。
  3. 晦朔弦望:指农历的月末、月初、上弦月和下弦月,代表月相变化的四个阶段。
  4. 告朔饩羊:出自《论语》,原指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时用的活羊,后比喻徒具形式的虚文。

其中”迷离扑朔”最为常用,已经成为汉语中描述复杂难辨情况的经典表达。

通过对”朔”字的全方位解析,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个汉字的读写,更触摸到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政治制度和空间观念的丰富内涵。这个看似简单的字,实则是中华文明时空观念的一个精致缩影。下次当你看到”朔”字时,或许会想起它背后那悠远的文化回响。

你可能感兴趣

望的拼音

本文提供了关于“望”的详细解析,包括其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望可表示看、向远处看、拜访、问候、盼望、希望、声誉等。同时,望还有其他的含义如向高处看、察看、看望等。此外,望还有近义词如怨望等。本文还提供了望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示例,并解释了其在古代的一些特殊用法,如遥祭山川地袛之礼等。

吉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吉”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析了其含义,包括吉利、吉祥、与“凶”相对等。同时,“吉”在古文中也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如善、美、婚礼等。此外,“吉”也是古代州名和一些声音的形容词。

初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初”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该字有多重含义,包括开始的、第一次等,同时也用作等级和姓名的前缀。解析部分详细描述了其使用场景和区别。

莜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莜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莜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也称为莜麦,其成熟的子粒与稃分离,可供食用或作为饲料。文章详细解析了莜麦的相关知识,包括其作为植物的特性和用途,同时也提到了莜麦菜的相关信息。

掌握"桦"字正确读音huà的5个关键点与北方桦树文化解析

本文介绍了桦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桦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颜色多样,有的是片状或纸状分层剥落。在我国,桦多生长在东北地区。文章还提到了桦木的泛称和分类,如白桦、黑桦和小叶桦等。

黍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从发音到文化内涵的12个知识点解析

本文介绍了植物黍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析了黍子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碾成的米称为黄米,具有黏性,可用于酿酒和制作糕点等。文章还提到了黍在古代文献中的意义和用法,如黍离、黍酒等。最后举例说明了黍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婺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婺字的拼音、部首、笔顺,解释了婺的含义。婺江是乐安江的上游,在江西省。婺也指旧州名,位于浙江金华一带。另外,婺还是星名,即婺女,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婺的不顺从的意思。

卅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卅”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表示数目三十,也用于表示五卅运动等历史事件中的数字表示。同时,文章还提供了说文解字中对卅的解释,并指出在现代使用中一般采用“卅”这一写法。整体内容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月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月”的详细解析,包括其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作为名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包括月球和月亮、计时的单位、形状像月亮的物体等。此外,还详细阐述了“月”在传统文化和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女性相关事物中的用法。

星的拼音

本文详细解析了“星”的多种含义。从天文学角度,“星”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此外,“星”也引申出许多其他含义,如星宿指星座、星相术、某一物质的碎片等。同时,“星”还可形容多而分散的情况,或是形容与帝王、迅速等有关的词语。总之,“星”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