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探微:详解“着”字的多重世界
汉字“着”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拥有四个不同的读音(zhe、zhuó、zháo、zhāo),每个读音都承载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这个看似简单的字眼,却能精准表达动作的持续、状态的保持、衣物的穿着、火焰的燃烧乃至棋局的策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着”字背后隐藏的语言密码和文化内涵。
拼音
“着”字堪称汉字中的“变形金刚”,拥有四个不同的读音,每种发音都对应着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 zhe(轻声):最常用的助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如“他看着书”、“门开着”
 - zhuó(阳平):与穿衣、接触、附着相关,如“穿着”、“着手”、“着色”
 - zháo(阳平):表达接触、燃烧或达成目的,如“着火”、“睡着了”、“猜着了”
 - zhāo(阴平):主要用于棋类术语和应答语,如“高着”、“着!就这么办”
 
这种一字多音现象在汉语中并不罕见,但像“着”这样拥有四个常用读音的字确实少见,展示了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和经济性。
部首
“着”字的部首是⺶(羊字旁),这个偏旁通常与羊或祥瑞相关,但在“着”字中主要起结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 现代字典中“着”常归类于“目”部或“羊”部
 - 其上部“⺶”是“羊”的变形写法
 - 下部为“目”,表示与眼睛相关的含义(原字形“著”从“艸”从“者”)
 
演变小知识:“着”其实是“著”的俗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取代了“著”的大部分功能,体现了汉字发展中的简化趋势。
笔顺
掌握“着”的正确笔顺有助于书写美观和速度,其11笔的书写过程如下:
- 丶(点) – 如露珠轻落
 - 丿(撇) – 似柳叶拂过
 - 一(横) – 平稳如地平线
 - 一(横) – 保持力度一致
 - 一(横) – 三横平行等距
 - 丿(撇) – 向左下方舒展
 - 丨(竖) – 挺拔如松
 - 𠃍(横折) – 转折有力
 - 一(横) – 封口平稳
 - 一(横) – 内部平衡
 - 一(横) – 奠定稳固基础
 
书写口诀:点撇三横再一撇,竖笔下来横折横,最后三横托整体。这种结构上密下疏,形成稳定的视觉效果。
含义
“着”字堪称汉语中的“万能胶”,其含义随读音变化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
[ zhe ] 轻声
- 持续标记:表示动作进行(“他们说着话”)或状态保持(“门开着”)
 - 语气强化:加强命令语气(“你听着!”“快着点”)
 - 介词化:将动词转化为介词(“沿着”、“朝着”)
 
[ zhuó ] 阳平
- 穿着文化:“穿着”记录华夏衣冠文明
 - 接触艺术:“着色”、“着墨”展现艺术创作过程
 - 公文用语:“着即施行”体现传统行政文书特色
 
[ zháo ] 阳平
- 燃烧意象:“着火”描绘光与热的诞生
 - 达成状态:“睡着了”表达进入休息境界
 - 感受体验:“着凉”记录身体对外界的反应
 
[ zhāo ] 阴平
- 棋道智慧:“高着”凝结策略思维
 - 烹饪艺术:“着点儿盐”体现调味之妙
 - 应答文化:“着,就这么办”展示爽快性格
 
文化透视:一个字能同时表达“穿衣”(zhuó)、“燃烧”(zháo)和“棋步”(zhāo),折射出中国人整合不同生活经验的语言智慧。
详细解析
让我们更深入地剖析“着”在各个读音下的语法功能和历史演变:
zhe(轻声)的语法化历程
- 源自唐宋时期“著”字的虚化过程
 - 白居易诗中已见用例:“道着姓名人不识”
 - 
现代汉语中发展出四种功能:
- 进行体标记(正V着)
 - 持续体标记(V着O)
 - 介词化标记(V着→Prep)
 - 语气助词(V着!)
 
 
zhuó(阳平)的本义系统
- 
穿衣义的源流:
- 岑参诗句:“都护铁衣冷难着”
 - 衍生出“着绯”(唐代五品官服)等历史词汇
 
 - 
接触义的扩展:
- 物理接触(“着手”)
 - 抽象接触(“着恼”)
 
 - 
公文用语的特殊用法:
- “着即”保留古代官文书遗风
 
 
zháo(阳平)的认知隐喻
- 
从物理接触到心理感受:
- 空间接触→“上不着天”
 - 身体感受→“着凉”
 - 心理状态→“着迷”
 
 - 
燃烧义的独特发展:
- “着火”与“灭”构成反义关系
 - 引申为“灯着了”的光亮意象
 
 
zhāo(阴平)的策略思维
- 
棋术语反映的传统智慧:
- “高着”体现走一步看三步的思维
 -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进入日常用语
 
 - 
应答功能的语用特色:
- 简洁有力的肯定回应
 - 体现北方方言特色
 
 
语言观察:从“穿衣”到“燃烧”再到“棋步”,“着”字的语义网络通过隐喻和引申不断扩展,形成了一张覆盖物质生活、心理状态和智力活动的庞大意义网络。
近义词
根据“着”的不同读音和用法,其近义词系统如下:
zhe(助词)
- 正在:表示进行(“正说着”≈“正在说”)
 - 地:状语标记(“快速走着”≈“快速地走”)
 - 呢:语气词(“门开着呢”)
 
zhuó(穿衣义)
- 穿:基本同义(“穿着”=“穿衣”)
 - 戴:用于帽子等(“戴着”)
 - 佩:用于饰品(“佩着”)
 
zhuó(接触义)
- 触:物理接触(“触地”≈“着地”)
 - 附:黏着(“附着”)
 - 染:色彩添加(“染色”≈“着色”)
 
zháo(燃烧义)
- 燃:基本同义(“着火”=“燃烧”)
 - 亮:灯光(“灯亮了”≈“灯着了”)
 
zháo(达成义)
- 到:实现目标(“猜到了”≈“猜着了”)
 - 成:完成(“做成了”≈“做着了”)
 
zhāo(棋步义)
- 步:棋类术语(“一步棋”≈“一着棋”)
 - 招:武术动作(“一招”≈“一着”)
 
语义辨析:虽然存在这些近义词,但“着”在具体语境中往往有不可替代性,如“门开着”不能简单替换为“门开呢”,体现了每个词语独特的语用价值。
反义词
“着”字在不同含义下的反义词系统:
zhe(持续体)
- 了:表示完成(“开着窗”vs“关了窗”)
 - 过:表示经历(“看着书”vs“看过书”)
 
zhuó(穿衣义)
- 脱:去除衣物(“穿着”vs“脱掉”)
 
zhuó(接触义)
- 离:分离(“附着”vs“脱离”)
 
zháo(燃烧义)
- 灭:火焰熄灭(“着火”vs“灭火”)
 
zháo(睡眠义)
- 醒:睡眠结束(“睡着了”vs“睡醒了”)
 
zháo(达成义)
- 失:未达成(“猜着了”vs“猜失了”)
 
对立系统:值得注意的是,“着”本身不同读音之间也形成反义关系,如“着火”(zháo)与“灭火”、“穿着”(zhuó)与“脱掉”,展示了汉语词汇系统的自我平衡。
组词
“着”字参与构成的丰富词汇:
zhe音组词
- 跟着、沿着、为着、接着、意味着
 
zhuó音组词
- 穿着、着手、着重、着眼、着陆、着色、着落、着笔、着墨
 
zháo音组词
- 着火、着急、着凉、着迷、睡着、猜着、点着
 
zhāo音组词
- 着数(同“招数”)、高着、失着、支着儿
 
复合词例:
- 着三不着两:形容说话做事没准头
 - 着衣吃饭: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 着着失败:每一步都失败
 
造句
“着”字在实际语句中的灵活运用:
zhe(助词)
-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慢慢走向教室。
 - 房间的窗户一直开着,微风吹动着窗帘。
 - 你给我听着!下次再也不许这样了!
 
zhuó(穿衣/接触)
- 今天她穿着一件红色旗袍,显得格外优雅。
 - 画家正在为这幅画着色,已经工作了三个小时。
 - 有关部门着即展开调查,尽快查明事故原因。
 
zháo(燃烧/达成)
- 夜深了,家家户户的灯都着了。
 - 走了半天山路,他终于睡着了。
 - 这道题我猜着了!答案是“春天”!
 
zhāo(棋步/应答)
- 这着棋下得妙,直接决定了胜负。
 - “咱们明天一起去吧?”“着!就这么定了!”
 
语用观察:从日常对话到文学描写,“着”字都能精准表达各种细微的状态差异,是汉语表达时态、状态和语气的重要工具。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着”字参与的成语虽不多,但各具特色:
- 
着人先鞭:比喻抢先一步
- 出处:典出《晋书》
 - 例句:在技术研发上,我们要有着人先鞭的意识
 
 - 
吃着不尽:形容生活富足
-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
 - 原意: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不完
 - 现代用法:虽不常见,但可用于形容富裕生活
 
 - 
仰屋着书:形容专心著述的勤奋
- 出处:《梁书》
 - 形象:抬头看屋顶构思,专心写书
 
 - 
着三不着两:
- 形容说话做事考虑不周
 - 北方方言常用
 - 例句:他说话总是着三不着两的
 
 -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 变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强调在困境中撤退是最佳选择
 
 
成语智慧:这些成语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着”字的丰富内涵,从物质生活(“吃着不尽”)到智力活动(“着人先鞭”),反映了中国人多方面的生活智慧。
结语
“着”字就像一面多棱镜,通过它的四个读音折射出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和精确性。从日常生活的“穿着”“着火”到思维活动的“高着”“着意”,这个简单的字眼串联起了中国人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掌握“着”字的各种用法,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更能深入理解汉语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下次当您使用“着”字时,不妨想一想:您正在使用的是它的哪一个“分身”?是表示持续的助手zhe,是穿衣打扮的zhuó,是燃烧达成的zháo,还是出谋划策的zhāo?这个小小的汉字正以它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华文明的点点滴滴。
你可能感兴趣
著的拼音
本文详细解析了汉字“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文中介绍了“著”的不同含义,包括显明、写出文章或书籍、附着或穿着等。此外,还解析了“著”作为动词时的写作、标出、建立等动作含义,以及作为名词的作品、计策、方法等含义。同时,“著”也有放置、接触等动词用法,并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或存有。文章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著”字的含义和用法。
抚怎么读 掌握fǔ的正确发音和7笔写法 了解抚摸抚慰的温情含义
本文介绍了汉字“抚”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详细的含义和解析。抚有多种含义,包括抚摩、安慰、保护等动作,以及弹奏乐器、养育照料等。此外,“抚”也作为官名简称和古州名使用。
汉字“点”的9种用法解析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典故全面掌握
本文介绍了点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础信息,同时也详细描述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含义。点可以作为液体的小滴、小的痕迹、汉字的笔画等。此外,点还有几何、时间、餐饮等方面的含义。本文还包含了与点相关的动作和词语,如点污、点染等。最后,点也可以作为量词,表示不确定的量、数等。总之,点是一个含义丰富、应用广泛的汉字。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汉字‘点’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础信息,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含义,包括液体小滴、痕迹、汉字笔画等。同时,还介绍了与点相关的动作和词语,如点污、点染等。此外,‘点’还可以作为量词表示不确定的量或程度。总之,‘点’是一个多义汉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应用。”
扪怎么读正确发音 3分钟掌握扪字读音笔顺和5个实用成语
本文介绍了汉字“扪”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包括其作为按;摸的动作,以及其它含义如执持、抚摸、摸索等。同时,也说明了“扪”的多种用法,如扪舌、扪虱、扪腹等。
汉字“然”的12种含义与用法解析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典故全面掌握
本文详细解析了“然”字的含义,包括作为副词、形容词后缀、动词和代词的用法。阐述了其不同的含义如燃烧、明白、照耀、同意、形成、宜、虽然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然”字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和示例,包括《史记》《淮南子》《论语》等。文章内容丰富,解析详尽。
5个关键点全面解析汉字"袆"的读音、笔顺与文化内涵
这篇文章介绍了汉字“袆”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特别指出,“袆”是一种古时王后所穿的祭服,衣上装饰有野鸡的图纹,称为“袆衣”。
触处机来
触处机来的读音为chù chù jī lái,意味着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迅速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并作出反应。这个成语源于对反应迅速、机智的人的赞美。其近义词包括随机应变、眼疾手快等,反义词则是迟钝不灵、墨守成规等。在运用此成语时,需避免用词不当、滥用乱用及误解其含义。
掌握汉字“在”的6大用法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解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汉字“在”的含义与用法。它表示存在、生存,事物的位置或状态,以及参加团体或属于某个组织等。文章详细解析了“在”的不同用法,包括其作为动词、名词、介词和助词的用法,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句。此外,“在”还可以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最后,“在”也是姓氏之一。
掌握汉字"处"的2种读音5大含义 从笔顺到成语全面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汉字“处”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包括居住、跟别人一起生活或交往、置身在某地或某种情况等含义。同时,也涉及处置、办理、处罚等动词用法,以及作为姓、地方、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的名词用法。文章全面解析了该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汉字"分"的2种读音和8大用法解析 掌握这个多音字的核心奥秘
分是一个汉字,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它可以表示区划开、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等含义。此外,分还可以表示辨别、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不同的物质或因素等概念。该字可以作动词、名词和副词使用,并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分还具有计量单位的意义,如时间单位、角度测量单位等。同时,“分”也用于表示缘分、命运、机遇等概念。另外,“分”也有甘愿、满意、意料等动词用法。文章详细解析了“分”的各种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应的例句。